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实现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

【作者】 贾红莉

【机构】 浅谈实现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

【摘要】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得信息、锻炼多种能力和养成一定思想观念的重要渠道。然而语文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实现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本文就高中语文新课程课程改革中的核心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从而实现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从语言、师生关系、学生为主体、多元化教学等四方面做了肤浅的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途径
【正文】

  一、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语言是语文教师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进行思想教育最重要的工具,而学习动机则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讲求形象、生动、精炼、幽默富有启发性,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能够集中精力,坚韧不拔地探索下去,并能克服学习中的重重困难。因此教师的语言要做到以下几点:生动形象富于直观性,规范准确富有科学性,充满情感富有节奏感,含蓄幽默耐人寻味。

  文字平铺在纸上,既无色彩又无动感,可是经过老师的一读一点,文字便从纸上立了起来,学生变看到了生活的本来样子:花开了,人物活了,海中涌动着波涛,风里鼓荡着清香。好的讲解,严谨而不乏机趣,庄重而不乏诙谐,让人如坐春风,如饮甘露,让人感受到语言之妙,妙不可言。语文教师的讲解不必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但一定要表达完整,入心入耳;也不必字字珠玑语惊四座,但一定要凝练准确,经得起推敲,真正做到“有实事求是之心,而无哗众取宠之意”。

  二、建立民主师生关系,创设主动探究氛围,

  新课程理念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建立民主师生关系,创设主动探究氛围,是促使学生潜力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是课堂显现生机的基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老师善于把教学过程创设成有利于学生一心进取,能吸引学生兴趣的环境,那么,语文教学就会灵活起来,丰富起来,学生在自主中得到多元化的发展。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语文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对语文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应该说师生是平等的,语文教师只是与孩子们共同参与学习、进步、成长中的首席代表。我强调这些,也是新课程目标所十分期待的。

  三、课堂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新的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唤醒学生自主意识。实践证明:学生的个性特征、创新思维和创造才能必须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才能得到迅速的发展。要创造自由的教学环境,必须提倡充分的教学民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中教师应转变观念,始终记住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与学生的活动是相互的,正确对待学生的创造欲,为学生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把他们的所知所感用语言表达出来。鼓励学生“标新立异”,鼓励学生讨论甚至争辩,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秩序,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主动探求知识、发表独立见解的积极性,在参与中动手、动口、动脑,增长智慧和能力。

  四、采用多元化教学,激活语文课堂

  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问答式、讨论式、座谈式、演讲式、辩论式、表演式、游戏式等多种教学形式。各种形式又可以灵活多样,如问答式可采用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生问生答等形式;演讲式可以分组演讲,也可以进行演讲比赛。总之,各种形式的运用使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广泛参与。

  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代课程与科学技术的整合使得教学容量大,效率高,学生可以借助软件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让实物投影、电视、电影、电脑等进入课堂,使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中联想、创新,丰富积累,提高素养。

  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够使语文学习丰富、生动起来;能够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能够实现语文跨学科教学的理想。这一切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明确教学目的,巧妙地设计课件,适当地运用课件。

  音乐能抒发情感陶冶情操,在语文教学中,适时的、优美的音乐,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也可以积极地把冥想、思维导图等“友善用脑”的理念融进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教学内容要比其他学科丰富得多。教师应引导学生广泛地了解有关自然、社会和人类本身的丰富知识,比较全面地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语文教学要拓宽教学渠道,延展教学内容,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国内外新闻以及生活话题等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资源,大力开发利用,使“语文教学的外延”真正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种课堂教学与语文资源的整合,使师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对内容不断变革和创造,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以便能切实提高我们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地喜欢语文,喜欢上语文课。

  总之,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活动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思维的张力,活跃教学气氛,促进教学活动朝着高效快速的方向发展。

s N�oa�Cp?�历史人物是历史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历史任务的不同特点组织不同的情景语言,表达出正确的人物形象、感情以及心理,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生平经历以及人物自身魅力对历史的影响。在历史教学中利用人物的特点进行情景教学,可以将历史人物回归到当时的时代中,让学生对人物行为、人物心理有更深的理解,便于学(下转第14页)(上接第15页)生产生历史共鸣,提高历史感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大局思想。

  2.3 利用故事情景构建情景教学

  历史故事是重现历史事件、体现历史人物特点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目标以及课程内容,选取较为真实科学的历史故事,让学生在历史故事中增强对历史的思考和感悟。利用具体的故事情景构建情景教学还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以及故事的影响,耳濡目染中受到历史人物情感和思想的影响,使得学生在成长中能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以及历史观。

  2.4 利于语言情景构建情景教学

  语言情景的构建需要教师有效的组织语言,通过语言中所包含的强烈感情触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能够在想象中构建出历史画面,体会历史事件的壮阔、曲折、悲壮,增强学生的历史体会,让学生产生共鸣,加深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印象。利用语言情景构建历史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爱国情怀,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3、总结

  综上所述,促进情景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质量,优化教学效果,推动历史教学的良好发展。情景教学在教学应用研究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情景教学与历史教学的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国权.情景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学园.2014.20(07):145.

  [2]旷文雅.论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1.13(07):72-73.

  [3]刘新宇.情景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神州.2014.14(0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