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刍议
【作者】 陈志木
【机构】 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第一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构建高效课堂成了每一个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亟需解决的难题。十二五全国教育规划课题之“少教多学”,就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出的,其目的就是构建高效课堂。作为一线教师,我有幸参与了这一研究,主要探究的是“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实施,我以为可以从下面这些方面着手:
一、解放思想,彻底转变教学观念。
这是实现“少教多学”的基础。一些学校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时,一开始进行师资培训,不仅通过网络培训,还通过集中培训,搞得轰轰烈烈。可是后来听说有些学校出去听了外校的课之后,又回归传统的教学模式了,究其原因不外乎是思想没能彻底解放,总担心学习基础如此差的学生毫无自学能力,也担心教学进度跟不上等等。因此,解放思想,彻底转变教学观念,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消除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少教”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老师靠边站。
由于这个认识误区,一些老师完全“放权”给学生,让学生自学,老师则靠边站,以为学生完全可以无师自通。诚然,我们不该低估学生的自学能力,但也不能太过高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既然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那么我们就得尽力发挥作为“主导”的作用。“导”者,引导也,就如拍摄影视需要的导演。北京外国语学院邓昌炎教授说得好,“课堂是一个舞台,在课堂上老师只能是一个导演,决不是主角”。作为导演,要注意“导”的度,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既不能越俎代庖,完全主宰学生的学习;也不能采取放羊式,把课堂的时间全部交由学生来处理。
三、“少教”策略。
1、教给学生阅读现代文的技巧。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学生从会说话开始,就一直在学习语文,况且到了初中阶段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已经很长,按理说学生对现代文内容的理解应该不成问题。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在大多数生源比较差的普通初中,随便拿起一篇现代文尤其是论说类的文章来问学生写了什么内容,很多学生是不知所云的,可见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低下到何种程度,亦足见我们的阅读教学效果低劣的程度。那么,我们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何去何从呢?我以为,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现代文的技巧,唯有如此,我们的教学才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才不至于遭受国人的诟病。
⑴关注文章题目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教材里的文章都是名家名篇,标题必然具有代表性。好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它蕴含着很多方面的信息,如在结构上起提纲挈领的作用,或者奠定全篇的感情基调,或者暗示文章的主题,或者交代写作时间、地点、人物、背景、时间,或者交代写作的目的,或者指出写作的对象等。
⑵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方法
日常教学工作中要有意识训练学生每次阅读文章时养成思考文章所写的对象(或内容)、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习惯,即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方法。阅读写人叙事的记叙文就思考本文写谁干了什么,或者谁怎么样,作者对记叙的主人公是褒还是贬;阅读议论文就思考本文作者提出什么样的观点,是赞成还是反对等。
⑶明确各类文体的基本构思套路(即布局谋篇)
每类文体都有它的基本构思套路,这些知识老师不能不教给学生。如记叙文的结构一般有以下几种模式:时序蝉联型、平列展开式、对比映照式、穿插回放式、小段连缀、卒章显志、环境衬托。
2、教师要精讲
一节只有40分钟的课堂,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不得不科学安排好时间。精讲讲什么?主要是分配学习任务和适当引导、点拨,教师引导、点拨的语言必须十分精炼,而且能让学生能乐于接受,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设置的学习目标要少
成功高效的课堂不必设置太多的学习目标、很大的容量,尤其对于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在每节课的目标设置时应适度较少地设置就可以了。笔者曾经观看过魏书生老师关于原属高三教材《人生的境界》的教学视频,面对初中学生,魏老师那节课设置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懂得人生有四种境界,以及对这四种人生境界的理解。目标虽少,魏老师却能深入浅出地引导初中学生很好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
四、“多学”策略。
1、让学生多积累字、词、句
目前学生写错字的频率非常高,措辞不当也很普遍,对句意的理解不到位,句子表达不通顺的情况也是司空见惯,那么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就不能让学生对忽视字、词、句的积累。这些基础知识的积累大多可以通过学生的自学或合作探究的方式去完成,教师只要多督促学生,多加强检查就可。
2、让学生多读文本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确,很多时候,多次阅读同一篇文章,就会加深对该篇文章的理解,所以,我们应该给学生多读文本的时间,并且引导学生采取多种阅读方式,或放声朗读,或无声默读;或快速浏览,或细细品读……在多种阅读方式中领略文章的语言美、结构美、情感美等。
3、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多给学生质疑的机会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多是教师在课堂上口若悬河,急于把自己知道的东西传授给学生,很少考虑到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质疑的机会,久而久之,导致许多学生过分依赖老师,不会思考,不知质疑。现在实施新课改了,既然少教了,就应该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质疑的机会。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思考作者列举那么多的事例,各自说明什么道理,这些道理之间有什么联系,作者想通过这些事例来阐明什么样的观点等,还可以引导学生质疑文中提到的“套板反应”对写作实际的负面影响。
4、让学生多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的过程,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师之间开展交流、对话的互动过程。在这过程中不仅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而且学生在对话中分享了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了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成功的高效课堂九大教学模式里都少不了合作探究这一环节,唯有如此,这样才能“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p?� �的需要,更是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pa�pnh���CUS>)学习宣传新课程标准,进行理论上的深入学习和讨论,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明确我校的特色和发展趋向,确定大致发展思路。
2、实验研究阶段(2003年9月~2004年12月)
调查探索阶段:作全面的有重点的调查,分析研讨,确定试验班级,拟定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撰写调查报告及相关论文。
实验形成阶段:试验班及其他非试验班的同类班级进行对比研究,做好个案分析,完成阶段性的实验报告,初步形成新课标研创教学模式。
3、结题评价阶段(2005年1月~2005年6月)
在实验基础上,不断总结、反思、完善,有步骤推广实验结果。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完成本课题,我们有以下有利条件:
(1)本课题得到市教研室思想品德教研员的指导;
(2)课题组成员具有很强的教科研能力和敬业精神。
(3)学校对本课题研究给予极大关注和投入,在探究经费和资料设备上均优先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