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思品与社会课教学中如何贯彻“知行统一”的原则
【作者】 王爱吉
【机构】 山东省平度市南村镇大高庄小学
【摘要】小学思品与社会课是小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塑造新一代的建设者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本文从课堂教学实际、课外活动指导和社会实践活动入手,实质性的分析和综合了贯彻“知行统一”原则的重要性和急剂意义,达到了课堂教学、塑造灵魂的目的,也为小学思品与社会课教学提供了有力有据的指导性理论依据,为做好小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教育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关键词】 知行统一;道德形象;道德规范;认知;以真激情;养成教育
小学思品与社会科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思品与社会课教学提出更加新颖、更加切合社会实际的要求。小学生思想品德与社会课是对小学生系统地进行公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初步的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进行社会科学常识以及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教育,是小学生进行学科教育的必修课程,也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和途径。在对小学生进行思品与社会学科教学时,全面抓住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方法,充分运用和体现“知行统一”的教学原则,是做好思品与社会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一、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引导小学生对所学的道德形象有比较透彻、比较深刻的理解,也就是要“认知”。
要是小学生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首先就要学会“认知”,使小学生对于思品与社会学科的所学内容加以认识和理解,通过教师的引导,对知识有一个系统的、准确的吸收和运用,对表现的道德形象有比较深刻、比较透彻的理解。小学思品与社会课教材都有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课文和体现课文内容思想的直观形象的插图形成的有机整体,形式活泼、情理交融,为透彻地明细课文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现象以及生活伦理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利用教材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对照插图进行传知明理的教学活动,这是小学生“认知’的有效途径。如在学习《我爱老师》一课时,文中有四句话、四幅插图,我先引导小学生观察和分析插图中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让小学生初步感受插图所表达出的主要内容。然后再进一步指导小学生观察插图中老师的动作和表情,有层次的引导小学生通过看图进行图义的表述。观察图一了解了:老师在天天教我们学习文化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并从中认识到:老师在辛勤和劳苦中培育我们一天天茁壮成长。观察图二,启发小学生去体会图中的人物语言、心理动作和行为活动。观察图三,引导小学生从月亮、星星、台灯、时钟和作业的画面中,认识、了解和体会老师的辛苦和艰难,从而认识到热爱老师、尊重老师的道理。观察图四,激发小学生热爱老师、尊重老师的真挚情感。这样,通过教材图文并茂、由浅入深的学习,使小学生形成了“爱老师、敬老师”的道德观念,也有助于培养小学生善于观察问题、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二、通过课堂和课外结合以真激情,加大小学生“认知”力度。
人的道德认识与道德情感是相伴而行的,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小学生只有对于某一个道德问题产生了情感,才会对道德行为产生强烈地爱,对不道德的行为产生无限的恨,从而使其形成内在的道德需要。因此,情感是“知”与“行”的桥梁,没有情感的介入,道德认识就不会顺利地转化为道德行为。所以,激发小学生的道德情感,在贯穿“知行统一”的原则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多年的思品与社会科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愉快的心情可以使智力活动达到高峰的状态。这就要求我们要从小学生的心里、个性和发展特点入手,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对小学生进行激情教学,营造各种各样、情境各异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小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做到心情舒畅、思维活跃,轻松自在地领悟道德观念。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真挚的感情投入,以真情激情感。教师要把自己置身于小学生之中,置身于所创造的学习氛围之中,以自己最真挚的感情流露来感染和熏陶小学生,以引起小学生感情的共鸣。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手势和眼神都要投入到课文的故事情节当中,用声情并茂的语言描述课文内容,用和蔼可亲的微笑鼓励学生,以达到渲染气氛、感化学生、激发小学生道德情感的目的。
其次,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小学生的道德情感。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根据学校的实际,利用教学挂图、生活中的实物、幻灯投影及录音录像设备等进行教学,就会为教学效益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最后,教师要通过榜样的力量激发小学生的道德情感。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处于好奇、幻想和自强心理重的小学生,可塑性和模仿力都很强,每一种榜样就是一种行为规范,都会成为小学生追求和羡慕的目标,成为小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仿效的楷模。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特点,通过表扬加鼓励、启发加肯定的方法,使小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榜样的荣誉感和自豪感,从而激发小学生以榜样为楷模的道德认识,加大了“认知”力度。
三、知行统一,导行要实,关键注重养成教育。
“认知”的目的是养成,也就是通过道德行为的具体指导和训练,使之转化为小学生的自觉行为,以达到优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知行统一”的原则在“导行”中得到具体的实践。“导行”是思品与社会课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我结合小学生思维和形成的特点,把“导行”分为课堂导行和课后实践导行两部分,受到比较好的效果。
课堂导行的重点是辨析导行和联系实际导行。教师在教学中,事先根据课文的道德规范,设计好相关行为的判断题目,在明理、激情环节之后,及时推出辨析题目,注重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相互探究、互相讨论,在探究中明确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在探究和讨论中,教师要抓住时机进行引导,使小学生明辨是非曲直、认识真假美丑。
课后实践导行就是指导小学生在课外活动和课外实践体验中加深道德认识,最终养成良好的习惯。课外活动是思品与社会课学习的延伸,在设计和组织课外活动或实践活动时,要立足实际,结合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具体情况,事前明确行为规范。对于活动中出现的行为偏差教师要及时、合理的进行纠正。也可以采取参观、访问、调查、游戏和演出的形式进行导行,让小学生亲身感受和亲自体验有关的道德行为和知识观点,然后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激发小学生更高、更深的道德行为理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总之,贯彻“知行统一”的原则,是小学思品与社会课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任务。小学生良好素养的培养和形成关系到教育的成功与否。只有我们依据新课程标准,全面贯彻“知行统一”的原则,才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实效,防止小学生知行脱节,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生的道德水平和道德修养,适应社会的需求,做一个新型的、适应社会的新公民。
�;mF{sip?� mily:"Times New Roman";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让学生多读文本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的确,很多时候,多次阅读同一篇文章,就会加深对该篇文章的理解,所以,我们应该给学生多读文本的时间,并且引导学生采取多种阅读方式,或放声朗读,或无声默读;或快速浏览,或细细品读……在多种阅读方式中领略文章的语言美、结构美、情感美等。
3、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多给学生质疑的机会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多是教师在课堂上口若悬河,急于把自己知道的东西传授给学生,很少考虑到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质疑的机会,久而久之,导致许多学生过分依赖老师,不会思考,不知质疑。现在实施新课改了,既然少教了,就应该多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质疑的机会。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思考作者列举那么多的事例,各自说明什么道理,这些道理之间有什么联系,作者想通过这些事例来阐明什么样的观点等,还可以引导学生质疑文中提到的“套板反应”对写作实际的负面影响。
4、让学生多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的过程,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师之间开展交流、对话的互动过程。在这过程中不仅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而且学生在对话中分享了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了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成功的高效课堂九大教学模式里都少不了合作探究这一环节,唯有如此,这样才能“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p?� �的需要,更是国家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pa�pnh���CUS>)学习宣传新课程标准,进行理论上的深入学习和讨论,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明确我校的特色和发展趋向,确定大致发展思路。
2、实验研究阶段(2003年9月~2004年12月)
调查探索阶段:作全面的有重点的调查,分析研讨,确定试验班级,拟定课题研究阶段性计划,撰写调查报告及相关论文。
实验形成阶段:试验班及其他非试验班的同类班级进行对比研究,做好个案分析,完成阶段性的实验报告,初步形成新课标研创教学模式。
3、结题评价阶段(2005年1月~2005年6月)
在实验基础上,不断总结、反思、完善,有步骤推广实验结果。
七、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分析
完成本课题,我们有以下有利条件:
(1)本课题得到市教研室思想品德教研员的指导;
(2)课题组成员具有很强的教科研能力和敬业精神。
(3)学校对本课题研究给予极大关注和投入,在探究经费和资料设备上均优先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