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作者】 杨丽娇

【机构】 新疆裕民县第一小学

【摘要】实践与综合应用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是数学知识技能的一个重要内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全新的课程,它不仅改变着学生,同时也改变着我们教师,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创造,让我们一同努力,把我们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变得更加丰富而又多彩。
【关键词】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实践性课程
【正文】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全新领域,在新一轮课改中备受关注。实践与综合应用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是数学知识技能的一个重要内容。开设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对于传统的数学教学是一次全新改变,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还有很多老师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认识不是十分清晰,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等同于一般的数学活动课、兴趣课。它是一个全新的事物,需要新的认识,新的理念。

  一、综合运用知识,强调学科联系

  新课程标准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体验,为学生开辟了一条与生活世界交互作用、持续发展的渠道。它强调淡化学科界限,以学生的经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为学生综合应用学科知识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可以有效的培养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实践的能力。那么作为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它就不仅仅是获取、应用一个知识点,而是知识综合运用的专题性学习。它更强调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和与生活间的联系。

  比如《我们的试验田》一课中,它运用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知识,还运用了分数等方面的知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使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有机地整合了教学资源。又如《美丽的花边》这一课,它是在学习了平移和旋转之后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一知识,进行花边的自主创作。这样就有效地利用了学生的美术知识,使它和数学学习有机地融和在一起。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都来自学生身边那些真实的生活例子,使他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身边处处有数学”。

  因此,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树立整体意识,强调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整合,强调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二、体会数学乐趣,发展创新能力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重在“活动”,它与其他数学课有着明显的差异,更具有自主性和开放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到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并能主动地运用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所带来的快乐,并能发展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比如《生日快乐》这一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年、月、日”这一单元的相关知识后,学生用谜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生日,让其他同学猜一猜。如“我的生日在教师节后第5天”、“我的生日在一年的倒数第10天”、“我的生日在第三季度的第4天”等,最后还进行了全班同学生日的统计工作,“看看哪个月份出生的同学最多,哪些出生在大月,,哪些出生在小月,有没有哪个同学4年才能过上一个生日。”当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身边的事物,再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好的实践运用,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又常常令老师们惊叹不已。

  三、发挥教育作用,培养良好情感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许多课题并不是仅仅让学生学会一个数学知识点并加以练习和应用,而是以确定的主题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的,使数学知识更加人性化,具有思想性、教育性,和人文精神。

  比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节约能源》,就是以“节约能源”这一主题为主线,组织确定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调查、统计、计算、评比家里的用水、用电情况,对学生进行节约能源的思想教育。因此,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注重数学知识的同时,也应充分利用其中的思想性、教育性,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团结协作、合作交流等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创造使用教材,增强开发意识

  在现行的大多数教材中,每册涉及到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量还很少,一般只有23节,这显然是不够的。所以教师在应用教材的同时,还要根据班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的教学条件,自主地创造性开发适合学生实际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增强课程的开发意识。

  比如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元、角、分的知识后,可以开一个小小的购物活动。让他们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些实用又有意义的东西。在实际的操作活动中加深对钱币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不乱花零用钱的好习惯。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后,还可以设计“量一量,算一算”的活动课题。

  同时,我们还要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渗透”到每一节数学课之中,让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些小实践、小综合,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以时时锻炼,处处提高,促进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能力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如学习了《认识几分之几》,就可以开一个短小的生日Party,让学生学习怎样分生日蛋糕。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就可以让学生设计包装礼品盒,算一算要多少包装纸,要多少捆扎绳等等。

  总之,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个全新的课程,它不仅改变着学生,同时也改变着我们教师,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创造,让我们一同努力,把我们的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变得更加丰富而又多彩。

��效#��<�Cp?>

  例如:我在讲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时,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提纯粗盐中混有的泥沙,MgCl2CaCl2Na2SO4,提供试剂①NaOHNa2CO3BaCl2,学生在除杂试剂的选择先后顺序上有些学生设计的是①③②,有些学生设计的是③①②,还有部分学生设计的是③②①的顺序。此时,教师轻易地给出谁对谁错的结论,就错失了较好的教学良机。不妨结合不同学生的设计方案请学生思考三种方案是否可行,由学生归纳总结除杂的要求,由此得到结论:Na2CO3在此的作用即要除去CaCl2又要除去过量BaCl2,必须把试剂②加在试剂③之后即可。这样的问题设计形式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这就是优化问题设计的魅力所在。

  五、优化问题的目的性。

  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要从教学目标出发,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计划地安排课堂提问。

  如:在讲氢氧化亚铁的制取时,如果根据教材内容演示“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制取的FeOH2沉淀”的实验,学生几乎看不到白色沉淀,而是看到灰绿色沉淀,慢慢变成红褐色沉淀,这样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为此,教师可在问题设计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实验内容细化成问题,就会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问题1:实验前FeSO4溶液和NaOH溶液有何颜色?

  问题2:当把NaOH溶液挤到FeSO4溶液中时,看到什么现象?随即又看到什么现象?

  问题3:怎样才能更清楚地看到白色的FeOH2沉淀?

  问题4:该过程中生成的FeOH2易被氧化,采取怎样的措施可避免其被氧化?实验室里是如何保存易被氧化药品?

  总之优化问题设计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教学方法,需要我们不断实践和摸索。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重难点,认真挖掘其广度深度,有针对性地优化问题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