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多媒体在音乐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作者】 张 珊;王晓凤
【机构】 山东省安丘职工子弟学校;山东省安丘市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多媒体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和中介。“创造教育”环境是指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课堂教学环境,它包括有利于学生培养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活动等要素构成的教学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的总和。文章从四个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当今的社会是信息化、跨国化、综合化的社会,如何迎接未来,各国都把教育看成是一条成功之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成为教育的核心内容。
音乐教学在培养和训练学生形成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创新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音乐充满着想象,学生在演唱、欣赏、表演等音乐活动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无法听懂音乐,音乐教育是开启人类智能的一把钥匙。
在音乐的教学中,学生天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一般是通过各种动作来表现的。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达到音乐教学的目的,应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他们把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多媒体音乐画面中去模仿,去表演,真正的把学生从桌凳上解放出来,让学生轻松快乐地进入音乐王国,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音乐知识,激发学生的自由想象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那么,如何运用多媒体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入手:
一、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首先,创设情境,激发创新兴趣。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了情境的渲染,才会有兴趣。音乐教学是情感艺术的教学,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氛围,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把自己的理解、感觉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在音乐创新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置于情境中,寓教于乐。用音乐渲染体会情境,用语言描述情境,从而创设美好的创新型教学的情境,激发学生创新的潜在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其次,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教师要启发学生不断提出问题,提供诱因,引起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如学习歌曲《春天来了》时,教师可用多媒体出示一幅很美的春天图画,随之提问:春天在哪里?再用欢快的表情讲述春天的故事,把学生的思绪带进美丽的春天里。在轻松活泼的歌声中,引导学生随音乐做运动。由于视听结合,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又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欲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选择不同体裁、题材的歌曲,通过多媒体的播放对比,锻炼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自己去认识和分析问题,以形成敏捷的创新思维。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开启思维之窗,开启各自的想象力。教师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启发学生通过视听来表现歌曲的形象,感觉歌曲的旋律,使学生感到歌曲如从己出,融入歌曲所展现的情境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并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中的能力。实践能力是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从目前的教育教学情况来看,实践能力是学生的一个弱项。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二是现实的教育教学自身存在着不利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观念和作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1、加强音乐创作教学。把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音乐课在旋律改编、即兴歌舞等方面,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对学生的各种创作,教师都应充分鼓励,提出改进建议。这样的创新思想和创新活动,会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2、给学生充分实践的时间和空间。创新教育主要应培养学生创造性思考和能力,而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在课堂教育中,只要学生自己能够理解并掌握的知识,要让学生自己发问解决。3、加强课外活动。课外活动能使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更加广阔,教师应经常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或竞赛,例如:学生多媒体音乐网页的制作。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团结合作的精神,在活动中渗透创新教育,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也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学会探究。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对事物进行分析和整理,从而解决问题。实践证明:由学生自己发现、弄懂的东西比老师直观教的印象要深刻地多。
1、在模糊点思考探究
音乐语言所描述的音乐形象通常带有模糊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模糊点”,让学生充分思考、各抒己见地进行探究、创新。为乐曲添标题就是抓住了音乐的这一特性。如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师不告诉乐曲题目,也不作任何讲解让学生欣赏,引导发现问题:这首乐曲我不知道题目是什么,我可以自己给它起个名字吗?在老师给予肯定之后,于是就有了《喜洋洋》、《农家乐》、《赛马会》这些富有创意的名字。
2、在感情点上思考探究
在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中教师要抓“感情点”,使学生的情感与歌曲的情感产生共鸣,迸发出情感的火花。如让学生正确分析、把握、理解歌曲的节拍、节奏、音高、力度、速度等在关键乐句和音乐高潮处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在演唱中感受和碰撞,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世纪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做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不能局限于一架琴、一张嘴、一台录音机,我们应该借音乐多媒体教学来为学生搭建创新的舞台,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上尽情的发挥和表现,在他们在这个舞台上放出光彩夺目的光芒。
mily:" �sN�Cp?'>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增强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口头评价和学生评价,以激励性语言表扬进步,让学生感受到师生的关注和赞赏。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评价标准,从赏识和激励的视角对学生进行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提升学生内在动机水平,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效果。根据学生不同的英语水平、学习兴趣等提出不同的追求目标,激励学生为之而努力。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培养全能人才。初中英语作为初中生所学的唯一一门外国语言,如何使教学有效进行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内容。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并没得到提高,教学改革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初中英语的积极性,使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保障,从而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
milc^ie�Cp?an"'>可以在体育教学和其他体育活动中进行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美育。各国正是从这一观点出发,从不同角度将美育列入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之中。芬兰明确提出“体育可以为美育提供可能性”。新西兰提出学校体育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能轻快,优美地进行运动”。英国关于学校体育的目标中列有“美的理解”的内容。原苏联提出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外表整洁,举止端庄”。并且强调身体发展在美学方面的重要性,“从古代人体美的形象开始,就列入了人类美学概念中,不懂得协调发展的肌体和健康,就不能理解人的内在美”。不少国家愈来愈重视利用体育中的美育因素培养学生理解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美育在人的正常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美育是辅助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方法。学校要塑造全面发展的人,美育教育当是不可缺的部分。美育与体育相互联结,有一定比例的交叉重叠关系。体育中渗透着大量的美育因素。学生在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中可以感受和意识到三方面的美的现象。从身体角度可以意识到身体线条美、匀称美、姿势美、健康美、肤色美等、从运动角度可以感受和意识到形态美、跃动美、韵律美、和谐美、敏捷美、柔韧美、力量美等;从行为角度可以感受和意识到协作美、结构美、道德美、忍耐美、热情美、纯朴美、机智美等。更重要的是,运动者在运动中可以在身体和精神上得到满足和充实,感受到享受美。
当然,美的教育应是有意识的,潜移默化的。首先,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培养自己对现实中美的感受、判断和评价的能力,研究美感的生理、心理基础和社会根源,从科学的意义上懂得美,懂得审美常识。这样才能以高尚健康的美育贯穿于体育之中,帮助我们的下一代具有美的情感,更好的认识世界和认识生活。
总之,做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应以它特有的教育环境、教育方法、教育规律和教育效果,发挥其育人的特殊作用。健康的体魄将为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于社会打下物质基础,而他们所掌握的体育知识,也为事业的成功和开展社会交往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