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转换课堂教学角色 展开《美术鉴赏》互动

【作者】 吴琼英

【机构】 云南省罗平县第一中学

【摘要】 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是美术系列中一个重要的学习模块,属于高中阶段美术选修课程之一。如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运用现代新课程教学理念,创设有利于建立新型学习方式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进行不断地研究与探索。本文作者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中,通过运用新课程的教学思想,选择“我请学生当老师,我给学生当助教”的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力图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一个具有人性化的,能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和潜能的新型教学氛围,通过课堂学习活动中教学角色的转换,让学生充分“动”起来的具体教学实践,引发对现代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对学生学习能力的重新评价,促进大家在新课程观下,不断地去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积极焕发主观能动性和主动发展探究新知欲望,得到自主学习,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自我表达,张扬个性能力的展示;得到合作发展,交流沟通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自主合作;角色互动;助教
【正文】

  《国家高中新课程方案》中指出:创设有利于建立新型学习方式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美术鉴赏》由于其重要的课程性质被列为主要的选修课程之一。为了积极贯彻新课程理念,打破旧有的一言堂灌输与说教式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学习,让课程教学由静态变为动态,让学生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学习,让单一的教学行为变为学生参与式的综合教学活动,我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教学角色的转换,尝试着选择互动式的新型课堂的教学模式:“我请学生当老师,我给学生当助教”,来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性的主人翁态度进行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力求让每个学生得到个性发展。

  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实践使我深深感受到:在现代教学环境和教学理念中,只要你给学生一点阳光他们就能灿烂!

  一、实践中探索

  新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一种好的教学模式的选择往往能带来教学质量质的飞跃。“我请学生当老师,我给学生当助教”是我力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设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推动教学相长,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教学行为的合理化的所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的探索。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中,如何进行课堂教学角色转换,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其教学模式运行的一般方式为:在新学期课程教学开始,首先在班级内进行课题的分工,由3位同学组成一个研究性的课题小组,承担一节《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演讲,要求学生进行集体合作备课,然后按照课程章节顺序依次走向讲台给同学们进行讲课。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度,学生可以根据课本学习内容讲课,也可以和教师一起商定的主题,还可以自主发挥把自己喜欢的美术内容和独特的个人观点引入到课堂里来,要求每个课题研究小组在课堂教学中于35-40分钟以内完成课题演讲,最后留给助教(教师)5-10分钟,以对本课知识点进行综合小结。为了使同学们对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在学生讲课前需要对学生进行如何备课和如何进行美术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给以指导,并作课堂教学的示范与讲解。每节课程的综合教学表现与课件设计水平,并结合同学们的评价将作为该研究小组成员的期末美术成绩。

  转换课堂教学角色,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美术鉴赏》课程,当给学生分配了研究课题后,同学们都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和责任心,很多课题小组的同学,为了能上好自己承担的课程,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表现与课堂教学形式深入有趣,比他人略胜一筹,他们利用了大量的课余时间上网查资料,并到学校图书馆和各书店寻找相关美术资料,在掌握很多信息和资料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与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制作了非常有水平的教学幻灯片(PowerPoint)和Word文档讲稿。这些课件图文并茂,影象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当看到他们充满自信地走向讲台,得法而深入的课程讲解,我心中总是涌出一股暖流,为他们而感到高兴,也为今天我们学生的学习能力而感到自豪,同时,为现代教学提出的改革模式能极大发挥师生的教与学的潜能而叫好!

  转换课堂教学角色,学生在《美术鉴赏》课程的学习中自己当老师,由他们自己亲自走向讲台演讲他们学习体会与收获,学生们无论是演讲者还是听课者一般都能表现出积极的参与兴致。课堂教学中,担任课程教学的同学们对教学过程都煞费苦心进行了有趣的教学设计,有的学生设置了教学内容的趣味抢答;有的学生结合动手操作来让大家体验艺术作品的无穷魅力;有的学生还自费买来奖品,奖励发言积极而精彩的同学;有的同学利用表演形式展示美术作品的情节,以帮助大家理解美术作品深刻内涵;还有的同学设计了很多问题供大家进行讨论,将课程的教学内容的不断延伸;还有的从科学的领域,结合不同的学科知识(数学的、物理的、化学的)综合评价美术作品,带给我们新的联想与启迪,把我们引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思维。

  转换课堂教学角色,学生在《美术鉴赏》课程的学习中自己作为教师讲课,由于每节课变幻着不同的学生,使课堂中充满着生动的趣味与新鲜的感觉,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争执,使教学过程高潮迭起,引人入胜。学生不是面对教师,而是面对早夕相处的同学,往往从内心没有权威性,就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表现出直率与坦诚。课堂上每每刁钻的问题不断出现发难着教师,也往往随着问题讨论的深入,担任教学的教师与听课的学生就会自然感觉在《美术鉴赏》课程领域中一些知识的匮乏,这样会更加激起深入学习的兴趣。在这样的课堂中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让课堂教学“活”了起来、“动”了起来。

  转换课堂教学角色,在《美术鉴赏》课程的学习中课堂交给了学生,教师做什么?教师在课堂中虽然是“助教”的角色,却是风筝放飞的牵线人。在这种模式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精心策划,帮助学生一起认真备课,完善课件与教学方式。同时,要力求使自己掌握更多的信息,更广的知识。在学生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用心驾御课堂教学方向,得当而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并注意随机应变把握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变幻,及时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还必须随时关注学生在知识传递过程中深度、广度与准确性,让课堂教学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得到新知了解与扩展,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在这种模式地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尊重学生。在对问题的看法上允许学生有偏激的观点甚至可能有荒谬的想法。通过多种观点的碰撞,最后形成新的结论,甚至激发出更多的问题,留待课后继续探讨。古人云:“学贵生疑,有疑则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师生共同致力于生成一个开放型、创造型的课堂,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成为积极的思考者。

  转换课堂教学角色,创设《美术鉴赏》互动的的教学一般流程为:

 

 

 

 

 

 

 

 

 

 

 

 

 

 

 

  二、收获中感悟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卡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发,鼓励”。

  法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发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生活运动的根”。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学校的教育教学其方法与过程的核心就是要遵循现代教育的自身规律,设法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实践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潜在的智慧与能力得以充分的发展,使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张扬和提升,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可能焕发出应有的生命活力。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中强调一种重要的观点,即: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且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新型的课堂教学要点:关注学生生活世界,打通学生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强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打破单一的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转换课堂教学角色,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美术鉴赏》课程中走向讲台当老师,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得到自主学习,探究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自我表达,张扬个性能力的展示;得到合作发展,交流沟通能力的提高。

  转换课堂教学角色,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美术鉴赏》课程这种新形式的教学探索中,我深深懂得:新课程、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的教学要求,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对现代教学行为和教学模式进行新的思考和新的探索。如何拓宽课堂教学方式,给知识注入生命,让技能不再乏味;如何帮助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建立新型学习方式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课堂充满活力、充满希望、充满人性化的个性新型教学氛围;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教师得法的引导与有效的教学中,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基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自主发展、自我完善的行为准则,是摆在我们课堂教学面前必须要给予认真研究的新课题。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高中美术课程的创新教学的基点必须要做到,正确确立行为目标、选择策略、制定方案,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善于创造诱发学生思维活动的情境,从多方面来强化学生的感知和知识发生过程,引导学生在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新知识。

  在现代课堂教学改革中,师生关系永远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教师应是学习行为的参与引导者,也是学习研究者。教师只有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成为他们学习过程中的一员,才能寻求到一种得法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程新理念对我们的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启发者,引导者,同时还是共同学习者,只有将知识立体的(含有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观)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行为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才是现代教学方向。同时,在高中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新型的课堂形态的建立需要我们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融会与内化,教学内容的重构;需要我们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与创造,新课程资源的开发,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倡导;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开放性、多元化、互动性,这是提高新教材实验成效的基本态度与要求。

  三、结束语

  尹少淳教授曾给什么是好课做出精辟的表述:学生为你的课心动、行动,体验愉快,获得知识和技能上的收益就是好课。

  在不同学科教学中,每一种教学模式合理而有效的选择,是教师在新课程观下,对课标理解与领悟,研究与执行深度的一种表现。在《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中,我选择转换课堂教学角色,“我请学生当老师,我给学生当助教”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我对现代教学理念学习与思考后的一种教学尝试,我力图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一个具有人性化的,能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和潜能的新型教学氛围,选择这种教学方式只是一种探索性的教学行为。我在实践中感受到让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它能极大地焕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动发展探究新知欲望,也能更好贯彻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学生在这种模式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对美术课程及相关知识学习之后,有效形成了美术方面的感知、想象、思维、表达、设计、审美、评鉴和参与人际交流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及其所伴随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达到了课标中期望得到的美术素养的综合提高。

  美术教育是人类早期的一种文化现象之一,它有着深厚的传统积定,面对社会的发展,现代化的进程,而今的教育行为需要一个反思与不断扬弃的过程,也需要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学习、探索、发展、创造是人类教育行为不断适应新形势人才培养重要途径。当今,在贯彻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们学校的教师在现代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中将面临着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手段的改变以及知识结构的更新与补充。多年来,我们的教师可能在旧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知识结构中,长期积定成一种固有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方式,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可能需要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有一个新的扬弃过程,需要有一种坚定的信念,是一种自我完善的毅力过程;需要一种对自己固有的、传统的个人教育方式中不合理部分的挑战、决裂和纠正过程,也需要一种观念转变,知识更新,能量提高的扩充过程。我们只有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只有更快、更新的掌握新的知识,更活、更好的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全面得当的领会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新的课程标准的精神,才能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育价值和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贯彻与实施,才能是我们教育目标得到有效保障,才能使我国的未来教育充满活力,显示出勃勃生机。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实施者,历史与社会的责任需要我们思考与研究,去不断学习与探索,学无止境,我愿和学生一起在新课程环境中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尹少淳.《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徜徉》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