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随文练笔”

【作者】 陈束贤

【机构】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语言、练习写作的优秀范文。“随文练笔”能把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该文从“仿写课文”、“巧补留白”、“动情表达”三个方面论述,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读写因素,寻找有效策略,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文中所列举课例生动鲜明,俗中见奇,很有说服力。
【关键词】 随文练笔;仿写片段;巧补留白;动情表达;有效策略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1]阅读教学中的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练笔”安排在课文之后,体现了读与写的直接结合。在写法上,以仿写为主。既仿课文的内容,又仿写法,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写中进行运用。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力求在随文练笔中做到有效,真正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一、仿写片段,由“此”及“彼”

  著名语文教师丁有宽强调“儿童学习欲望具有模仿性,要以模仿为桥梁,以片断训练为手段,引导学生学习范文,仿其神,仿其意,仿其路,仿其格,仿其法。”[2]人教版语文教材荟萃了许多名家名篇,每一篇文章都是典型的范文。

  小学生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技能,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从阅读到独立创作的一种有效训练手段。借助课文的片段让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首先仿写典型句式。人教版四年级下册阅读链接中的《当天晴了的时候》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为了让学生走近诗歌,我让学生模仿典型句式进行创作《在放学了的时候》,学生这样写道:“在放学了的时候,请到青草边去走走;有着清新味道的小草,一定是又柔软又可爱。跳完舞的不知名小花,在草地上兴奋地玩耍,把它五彩的智慧书页,迎着微风一开一合……”学生犹如一个个小诗人,有了典型句式模仿,班级的后进生也写出了很多精彩的诗句。其次仿写典型段落。比较典型的句式可以仿写外,有些课文结构段落比较典型的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仿写。例如教学《桂林山水》这一课时,我首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段落,学习作者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把一幅如画的桂林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再让学生想象课文桂林山水的美,学生模仿桂林山水“静”、“清”、“绿”的特点进行练笔创作。

  二、巧补留白,变“虚”为“实”

  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有些课文的有些地方写得含蓄委婉,在经意与不经意间,作者都会留下一些“空白”,这些地方正是作者没有完全说尽,情感表达比较含蓄的地方。教学时,引导学生捕捉文本中的空白点进行练笔,可以触动学生的真情实感。《触摸春天》课文中的小女孩安静没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是个盲童,但安静却着着实实地触摸到了春天,她内心中的春天,和我们一样的丰富。学完这篇课文,我让孩子们利用课文中的留白,学写练笔——安静,我想对你说……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写出了情真意切的练笔:安静,世界的美好,是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的,有的人虽然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却感受不到世界的美好。对于眼前一片漆黑的你,却能把蝴蝶轻轻地握在了手中,蝴蝶在你的手中扑腾着,你的善良放了那只美丽的蝴蝶。这件事已经为你的生命留下了最宝贵的痕迹。你可知道,当你抓住蝴蝶的一瞬间,有多少人在为你默默地喝彩,为你默默地鼓掌。你可知道当你张开手指,放走了那只蝴蝶,你,已经获得了一双看见世界的眼睛。利用这种补白的方式,让孩子真正走进故事当中去,走进文本,走进小女孩安静的内心,不但激发了孩子参与阅读教学的主动性,让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诠释空白,让文本更丰满。又如《中彩那天》一课,故事性很强,以“我”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和父亲的神情变化为线索展开,教育学生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但偏偏省略了库伯派人开走汽车时一家人的表情和心里活动。于是,我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想一想:车被开走了,家中的每个人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他们可能说了哪些话?先让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之后再写一写,最后请学生在全班交流。有位学生这样写道:“在等待的时光中,我们一句话都没说。在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库伯先生的管家来了,他感谢了爸爸并把汽车开走了。父亲和母亲相视一看,多美呀!爸爸耸耸肩说:“终于放松了。”多快乐呀!远远望去,奔驰牌汽车转眼间就消失了。虽然没有得到这汽车,但是我知道还有比这汽车更珍贵的东西。我也感到浑身轻松,好似一夜之间长大了许多……”孩子的练笔达到了一定的效果,“留白”是文学作品艺术处理的一种策略,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空白跳跃处创设情境,让课文的空白处进行练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动情表达,由“表”及“里”

  我们所学课文不仅文笔生动,而且立意鲜明。教师适时捕捉“动情点”,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让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产生情感的共鸣,这时学生练笔可以一吐为快。例如教学《去年的树》,同学们被鸟儿和树深厚的友谊感动了,鸟儿苦苦寻找,找不到自己的好朋友大树,最后鸟儿悲伤地飞走了,留下无尽的遗憾。我通过语言的描述,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进入到了角色中,让学生对鸟儿说几句话,说的过程中,通过人文性的评价,更加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在这个过程既训练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又趁机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更使学生感受到了鸟儿内心的无限悲伤、对大树的怀念。学生写出了这样的文章:“小鸟,你不要伤心了,虽然你的好朋友树不在了,但是,像你这么坚守诺言、重情重意的小鸟,一定会找到像树一样的好朋友。对了,悄悄告诉你,你伤心欲绝地飞走了。你飞得是那么慢,那么慢……你的心情,树一定感受到了;你唱的歌儿,树一定都听到了……”通过把握教材,依托文本,寻找随文练笔的关键点,指导学生进行课堂练笔,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学生的言语生命成长起熏陶作用,实现“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

  总之,只要我们用心解读文本,练就一双就文取材的慧眼,挖掘课文的读写训练点,进行有效的课堂练笔,就能让学生获得丰富的语言资源,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丁有宽.丁有宽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法.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