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英语课堂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作者】 任黎平

【机构】 陕西省韩城市象山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高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学习的目的,发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但是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在培养目标上存在统一模型化的倾向,压抑了学生追求自主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阻碍了学生个性素质的养成,扼杀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为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教育部提倡在普通中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将有力推动高中英语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研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有很大意义。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英语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语言知识并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英语学习动机、英语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语言学习及交际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那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然后实施研究性学习呢?

  1.预习

  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环节。教师提出预习要求,学生根据要求,有的放矢地研读课文,初步理解所要学习的基本内容,记录疑点、难点,产生求知欲,并借助工具书自己尽力解决问题,为课堂上进一步讨论、探究做准备。

  此过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包括:锻炼自学的意识和品质,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善于计划个人的学习活动,熟练使用工具书、参考书,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及创造性地发展知识的能力。一般应做到以下几点:

  (1)精读课文,了解大意,标出不会读、读不准的词汇与句子;

  (2)研读课文,把握文章具体细节及事实,找出每一段的中心句或概括出主要意思,对疑点、难点作不同标记;

  (3)根据预习提纲,注意文中词句的用法、新的语法现象,努力加深对文章的整体理解;

  (4)借助工具书初步解决问题。

  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要做到“读、划、查、联、问、记”六字,即朗读单词和课文;划出词组、句型和疑难点;查阅资料(字典、参考字等);新旧知识联系比较;初步向老师、同学寻求帮助;记好预习笔记。这样做有以下几下几点好处:

  ①初步了解课文,为下一步主动积极地探究讨论作了准备,为听课扫除了障碍;

  ②在阅读中,精读泛读结合,知识重现率高,容易记忆;

  ③能积极思维,增强了自信心以及感知的选择性、理解性和整体性,有利于主动索取思维的材料和内容,培养了独立阅读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

  2.带着问题听录音

  根据课文内容,教师精心设计1-2个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听录音,让学生的听变成一种积极的有目的的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在听录音时逐步学会抓主要情节内容,并对读不准的词汇、句型进行矫正,不必力图听懂每一个词、每一个句子。

  3.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分组讨论疑难点

  教师要将知识点巧妙地设计在一些新颖、奇特、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中,以问题为载体,激发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学生可以资源共享、相互协作、相互质疑、互帮互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展开讨论和想象,畅所欲言,从而发挥每个人的优点,做到相互弥补、相互借鉴、相互启发,使单个的思维活动形成立体高效的交互思维网络,使学生的思维由集中到发散、由发散到集中,让个人思维在集体思维的磨砺中迅速发展。在探究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组内学生互相交流,组与组也可交流。学生的目的统一,座次可以无序,随时组合以求得问题的解决。教师在此过程中随时参与任何小组的讨论,以把握他们共同的疑难点,并随时给学生方法上的指导,告诉他们how to fnd it,而不要轻易告诉他们what the result is,这是教师应该注意的。

  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要对学生的探究方式、合作程度、合作成果应不失时机、不加吝啬地给予表扬、加以肯定,以此让学生及时体味到努力的乐趣,体味到成功感,以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为他们继续学习提供“内驱力”。

  4.师生集中释疑

  经过以上阶段的合作学习,大部分知识学生自己都已“拿下”,剩余的疑难点在学生提出之后,教师仍不需要直接为其解答,让其他学生帮助解决,或者进行适当点拨,这样便可使正处在思维高峰的学生恍然大悟,有茅塞顿开之感。教师要善于让出“前锋”位置,让学生体味经过自己的努力攻下最后堡垒的胜利感和成就感。

  5.巩固训练

  此步骤要求教师或精选习题或精心组织训练活动,给学生及时进行实践运用的机会,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掌握,达到“堂堂清”。训练类型有:(1)课文摘要填空;(2)改变人称、时态等复述;(3)模拟表演;(4)知识性巩固练习。以上训练方式可灵活选择。

  6.拓展性训练

  巩固训练完毕之后,教师可就文章的主旨、反映的问题、作者的观点、流露的态度、给予我们的启发等设计一些讨论话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讨论整理,并推荐口头表达。这一步骤是寓德育于教学,以切实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实践能力,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此教学模式中,表面上课堂是无序的,教师有时看上去是一个“多余人”,但整堂课时时刻刻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参与、了解并获得知识,并且“用自己跳一跳就亲手摘到了果子”。这种实践性的探究让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积累了一些学习的经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他们面对困难时的良好合作精神,让学生真正学会了如何“交流与合作”。

  总之,研究性课堂学习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我们在教学中既要注意研究性学习的共同特点,又要服从和服务于课堂教学;既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又有助于指导学生开展自我研究性学习,可谓一石二鸟。

�和����p?� �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具有基本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自主发展、自我完善的行为准则,是摆在我们课堂教学面前必须要给予认真研究的新课题。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高中美术课程的创新教学的基点必须要做到,正确确立行为目标、选择策略、制定方案,拓展视野,引导创新与实践,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善于创造诱发学生思维活动的情境,从多方面来强化学生的感知和知识发生过程,引导学生在探究性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新知识。

  在现代课堂教学改革中,师生关系永远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因素。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告诉我们,教师应是学习行为的参与引导者,也是学习研究者。教师只有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成为他们学习过程中的一员,才能寻求到一种得法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程新理念对我们的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也是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启发者,引导者,同时还是共同学习者,只有将知识立体的(含有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观)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行为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才是现代教学方向。同时,在高中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中,新型的课堂形态的建立需要我们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融会与内化,教学内容的重构;需要我们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与创造,新课程资源的开发,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倡导;需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开放性、多元化、互动性,这是提高新教材实验成效的基本态度与要求。

  三、结束语

  尹少淳教授曾给什么是好课做出精辟的表述:学生为你的课心动、行动,体验愉快,获得知识和技能上的收益就是好课。

  在不同学科教学中,每一种教学模式合理而有效的选择,是教师在新课程观下,对课标理解与领悟,研究与执行深度的一种表现。在《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中,我选择转换课堂教学角色,“我请学生当老师,我给学生当助教”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我对现代教学理念学习与思考后的一种教学尝试,我力图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一个具有人性化的,能充分展示学生个性和潜能的新型教学氛围,选择这种教学方式只是一种探索性的教学行为。我在实践中感受到让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它能极大地焕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动发展探究新知欲望,也能更好贯彻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学生在这种模式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对美术课程及相关知识学习之后,有效形成了美术方面的感知、想象、思维、表达、设计、审美、评鉴和参与人际交流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及其所伴随的情感、意志、态度等个性品质,达到了课标中期望得到的美术素养的综合提高。

  美术教育是人类早期的一种文化现象之一,它有着深厚的传统积定,面对社会的发展,现代化的进程,而今的教育行为需要一个反思与不断扬弃的过程,也需要一个重新洗牌的过程。学习、探索、发展、创造是人类教育行为不断适应新形势人才培养重要途径。当今,在贯彻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们学校的教师在现代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中将面临着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手段的改变以及知识结构的更新与补充。多年来,我们的教师可能在旧有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知识结构中,长期积定成一种固有的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方式,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可能需要对自己以往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有一个新的扬弃过程,需要有一种坚定的信念,是一种自我完善的毅力过程;需要一种对自己固有的、传统的个人教育方式中不合理部分的挑战、决裂和纠正过程,也需要一种观念转变,知识更新,能量提高的扩充过程。我们只有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只有更快、更新的掌握新的知识,更活、更好的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全面得当的领会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新的课程标准的精神,才能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教育价值和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贯彻与实施,才能是我们教育目标得到有效保障,才能使我国的未来教育充满活力,显示出勃勃生机。

  教师是人才培养的实施者,历史与社会的责任需要我们思考与研究,去不断学习与探索,学无止境,我愿和学生一起在新课程环境中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常锐伦.《美术学科教育学》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尹少淳.《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徜徉》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周小山严先元.《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