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语言文字训练浅议

【作者】 吕 芸

【机构】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口镇教育办公室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新课程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如何从课文内容分析模式回归以语言文字训练为主上来,仍是我们一线教师研究的重点。

  一、语言文字训练要有目标意识。目标在教学中起导向、激励和检测作用,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先有明确的目标。而确定语文能力训练目标是改革阅读教学的首要问题。

  一是目标的导向性。训练目标既是训练的出发点,又是训练过程的调节者,还是训练效果的评价标准。训练目标决定着教师“训”的方向,制约学生“练”的水平。精简提问才能腾出时间来让学生多读多练。有关课文内容方面的问题尽可能减少。教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学、思考,不急于指名回答。学生回答问题后,允许补充和纠正。

  二是目标的层次性。目标的层次性包括浅层目标(感知语言现象——理解性训练);中层目标(了解语言表达——巩固性训练);深层目标(掌握语言特点——迁移性训练)。要做到层次性训练,要注意必须面向全体,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特征。在课堂训练中要尽量设计、创造全体学生进行听说读写活动的时机,要避免课堂训练成为少数几个尖子学生轮流表演的舞台剧,而要切实增加后进生的训练机会,有针对性地对部分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还要注意情境设计,让学生真正沉浸到文章情境中去,设身处地为文章中的人物设计语言。这看似是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实际上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二、语言文字训练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研究和梳理。语言文字教学的重要的内容是语言的表达形式和表达方法,而不同的语境中又会有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和方法。这样的例子在教材中比比皆是。如“把”字句与“被”字句的强调侧重点不同;反问句与陈述句等强调语气不同等。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上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语境,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生活中学习语言文字。所以,语言基础知识教学不能单纯的孤立的机械进行,只有充分利用各种“活”的语言环境进行教学,才有可能使学生牢固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形成语言能力。

  三、语言文字训练要改进教学方法。

  叶老早就提出:“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的。”我认为采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应从儿童年龄特点和知识本身的特点出发或运用设疑、表演等手段,或借助幻灯、录音、图画等直观教具,创设情景,烘托气氛,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使学生通过耳濡目染,把认识活动与情感体验结合起来,理解学习课文。,在吸取并采用多种好的适用的教学方法的同时,必须注意应不搞或尽量少搞对语文基本功训练无益的“花样”,免得消耗大好时光。若在课堂上将占时过多的实验、课本剧等搬到语文教学中来,往往造成教学重点偏颇,以至哗众取宠的情况,学生嘻嘻哈哈一阵后,而语文知识、技能却所得无几。所以,掌握语言文字不是依靠教师讲,而是有赖于学生实际操作训练,在练中掌握运用语言的技能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