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淡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者】 吴汉高

【机构】 贵州省榕江县往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农村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文化水平相对城市要低一些,对孩子的培养比较淡薄,加上学生父母为了生活,基本常年在外打工,让孩子给爷爷、奶奶看管,因此监护人平时对学生疏于管教,部分学生甚至无人看管,使学生放任自由惯了,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外几乎没有学习更不要说学数学了,那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数学呢?本人结合教学实际,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具体的做法:

  一、在教学中用“爱”去激发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要想让学生对你的课感兴趣,首先就得“爱”学生,我曾经做过调查发现好多学生都有点怕老师,都不敢向老师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思想,有问题也不敢向教师说,怕回答错了被人笑。作为教师就应该深入到学生中去,和他们玩,了解他们和他们一起开展良好的集体活动在适当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感情,让他们觉得老师并不可怕让学生觉得你是可以接近的,不会对你产生胆怯感,教育心理学家指出:胆怯和过分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把他们看成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创设和谐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我认为给学生关爱,就是增强他们学习兴趣、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教学之无小事”,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引导学生从上到下观察12÷4=3 120÷40=3 1200÷400=3这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各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交流后,我发现班里学习成绩较差、课上从不举手发言的刘红同学把手举了起来。我高兴的把她叫了起来,但她却站在那里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这时,其他同学坐不住了:一些调皮的孩子开始讥笑她,学习好的孩子也不耐烦的埋怨她耽误时间。再看刘红同学,脸涨的通红,低着头不时拿眼睛溜着老师和同学。从她胆怯的目光中我可以感觉到连她自己都失去了信心,想退却了。我走过去,亲切地说:“没关系,你能在课堂上举手,老师特别高兴,这证明你想和大家一起努力学习了,第一次当着老师和大家发言,难免紧张,深呼吸一字一字的把你观察到的和想到的说出来,即便是错的,你也超越了你自己,老师要表扬你的勇敢!”当时,她激动得热泪盈眶,用颤抖的声音结结巴巴的讲出了自己的观点,居然是对的!教室里立刻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也禁不住心潮澎湃。我们多给学生关爱、鼓励,还有什么困难能让学生望而却步呢?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情基础。

  二、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

  爱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心理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认识是从操作开始的。在教学中,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通过摆一摆、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使他们在“动”中学到新知识。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时,在课间十分钟时让学生到校园里十几根长短不一的小木棒,上课时让学生自己摆摆,然后问:是不是任何的任意的三根小木棒都可以摆成三角形呢?学生通过摆放以后,很快回答:“不是。”为什么摆不成呢?生讨论后答:现“这三根木棒中一根太长,另外两根太短。”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木棒有什么特点呢?生答:“我发现它们任意两根连起来都比第三根长,摆不成三角形的两根短的连起来没第三根的长。”学生通过动手摆放后很快得出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的特点。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让学生先画一个三角形,再把三个角剪下来拼一拼。这样既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画线段图的能力。

  喜欢画画是孩子们的天性。数学课上一幅生动形象的图画能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自己画画有时更能满足他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智慧,将抽象的数学主动地转化成形象的生活画面,缩短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画图,就是让学生用水彩笔、铅笔等以简笔画的形式把数学题画出来;即给数学题配画。让学生把数学题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除了满足了“画”的兴趣,必然还有积极的思维参与其中,这样将枯燥的分析也转化成了富有情趣的画图过程。例在上六年级的《鸡兔同笼》时:我试让二年级的小朋友做这个题,学生看到这题,都无从入手,于是我就说:“你们能不能把这道题画出来?”学生都高兴地拿起笔画了起来,大部分的学生都画出类似的图。当学生刚画好图,很多小朋友都叫起来:“我会做了。”最后我统计了一下,全班竟然只有两个学生做错了。当然,画图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比较费时,因此不宜过多采用,一般在初学时使用。②画图重在突出数量关系,不过分追求画得如何漂亮。还可以画简单的示意图、线段图等。让学生通过画图来理解题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爱学生,合理科学地运用“直观教学、重视动手操作、画图”,等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勾起学生进行生活联想,极大地调动了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让学生学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