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一代枭雄的孤独与寂寞——从《短歌行》里读曹操

【作者】 汤玉娟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短歌行》是高中语文必修二中的一首诗歌,每次评讲《短歌行》,每次与学生一起研究曹操,我都读到了曹操这样一位乱世枭雄的孤独与寂寞。

  曹操是我非常钦佩的一位历史人物。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统一北方;他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也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与组织者。在中国文学史上,曹操留下了许多影响深远的诗篇,这首《短歌行》无疑是他的巅峰之作。

  《毛诗序》有言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人的志向与情感,往往浓缩在简短的诗句中。我读曹操的《短歌行》,读到的是他的理想与抱负,读到的是他心中最真实的情感。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列阵长江,想一举消灭孙权和刘备的势力。赤壁之战前夕,酒宴众文臣武将,喝酒喝到半夜,忽然听到乌鸦声往南飞鸣而去,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持长矛吟唱了这首千古名作——《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此时和众文臣武将把酒言欢,想要高歌一曲,但还未开口,想到的却是人生苦短,自己已年过半百,却还未实现抱负。可以想象,在这个别人开怀畅饮,充满欢声笑语的时刻,曹操想到的却是将来,是未知的不可捉摸的命运。于是,他的心情非常低落,这时他不可能把自己内心的感悟说与众人听,他只能借酒来消解人生的悲苦。后两句正证实了这一点。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读到这两句时,我的眼前浮现出了曹操自斟自饮的画面。内心再坚硬的汉子,也会不自觉的流露出软弱的一面,至少在这一刹那曹操的心是软弱的,他也有不知所措的时候。这种不知所措源于大战前夕对自己命运的不确定,一种对自我能力的不自信。他特别希望能够大醉一场来摆脱这种不自信。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几句抒发了诗人的贤才的渴望,表明自己对嘉宾的礼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原是一首情诗,表达了对情人的思念,曹操改动后面两句,由思慕情人变为思慕贤才,因求之不得而日夜沉吟,感情更加深厚真挚。其时,曹操麾下已有不少文臣武将,曹操自己更是自负其才,那他为什么还是觉得人才难求呢?那是因为他始终没有找到最让他满意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他曾经拥有,但却早已失去。曹操手下第一谋士郭嘉英年早逝,给曹操留下了无尽的悲伤。曹操曾这样评价过郭嘉:“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赤壁大败后,曹操又扼腕叹惜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注:郭嘉,字奉孝)。郭嘉死后,曹操曾于建安十五年春颁布《求贤令》,遍求天下英才,但是再也找不到像郭嘉这样让他倾慕的人才。这几句诗,强烈的表现了曹操找不到知己的悲哀。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更是强烈的表达了痛失人才后人才难觅的忧伤与绝望。“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这几句诗表面的意思是“人才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来访,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谊”,展现了贤才既得,喜不自胜,欢乐无穷的情景。其实,这只不过是曹操的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当时,他帐下文臣武将虽多,但文臣不及卧龙凤雏,武将难敌关羽张飞。得不到真正优秀的人才,始终是曹操心中难以言说的痛。于是,他深情的呼唤着人才前来投靠与他:“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希望人才不再犹豫,赶紧到自己的阵营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以周公自比,表明了他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位越高,权越重,人就站得更高,但高处不胜寒。看看曹操走过的路,的确辉煌灿烂,却也真的很坎坷、很无奈。我在读《短歌行》时,看到的始终是曹操孤独而寂寞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