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高中音乐有效课堂的构建刍议
【作者】 张子锋
【机构】 山东省临沂第七中学
【摘要】【关键词】
一堂音乐课,倘若能够在人们眼前一亮,使人久久不能释怀,往往不是教学内容的新颖,也不是教学过程设计的灵活。主要还在于一堂音乐课中有那么两个精彩之处,也就是有那么一两个特点、亮点或闪光点。其特点是教师的教学充满着个性,给人新颖鲜活的感觉;亮点则要靠教师的精心设计与策划,生动活泼、灵活多样;闪光点源于学生的随机生成,给人一种出乎意料的感觉。所以,有特点,擦亮点,捕捉闪光点,应是我们每个音乐教师能够上好一堂音乐课的根本所在,也是提高每个音乐教师教学水平的基本策略。其实,“完美”又何尝不是这一点一滴的“特点、亮点、闪光点”的积累昵?那么,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今天,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调动激情,张扬个性,构筑出课堂教学中的亮点来,及时地捕捉课堂上的闪光点,以获取有效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啻为我们所最追求的最具实效的课堂教学手段。
一、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特级教师于漪形容道:“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定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演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浔阳江头的“琵琶女”:“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其用意乃“先声夺人”,一开始就给人一个亮丽的展示,以致产生“主人忘归客不发’艺效果,好的教学导语设计同样能够起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例如:在临沂市李怀茂老师的我是少年阿凡提》一课中,课堂教学是这样开始的:
师:大家看,这是我自己制作的我小时候最喜欢玩的玩具。(吹一声)知道这叫什么名字吗?
生:不知道。
师:我给它起个名字叫“魔笛”,首先,它能够模仿我们班某个同学的名字呢。请问你叫什么?
生:我叫杨金磊。(师模吹)师:它不但能模仿你的名字,还能讲故事昵,你信不信?
(师模吹)课堂上,以这样的方式导入过程,无疑激起了学生对“魔笛”的兴趣,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对神奇的“魔笛’有着强烈渴望的审美情趣之中,使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有了一个特殊的期待。
二、抽弦度曲新声发,金铃玉琨相磋切
任何一堂音乐课的教学毫无疑问离不开音乐作品,新编音乐教材从古今中外大量的音乐作品中精选出一批经典作品,每一个作品中都有其精彩独到之处。音乐教师要下大功夫去钻研教材,深挖教材中的“情趣点”,努力做到要用“心”去感悟作品。记得临沂十八中的李旭老师曾经说过,在进行每一首歌曲的教学之前,他都要去亲自演唱至少50遍以上,才能进入课堂,可见对教材的吃透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做到“抽弦度曲”,方能实现‘新声发”。
任何一首音乐作品,既然能被选入教材,都有其精彩的一面,也有适合学生的一面,这就要看我们是不是做到“深挖细究”。钻研教材,说来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并不那么简单,上面这堂课对教材的钻研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三、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课前预设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规划,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情境等组成的动态系统,它始终处于一种流变状态。学生作为一个个充满着鲜活灵性的生命体,必然拥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课堂生成便不可避免地呈现于课堂之中,正如教育家叶澜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的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捕捉课堂生成,审时度势地抓住课堂中的闪光点,使其成为有利的教学资源,通过重组、整合,发挥其有效作用。要有“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的勇气和胆识。
比如:我在进行管弦乐《红旗颂》的欣赏教学时,那饱含激情的旋律充分激起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最后,我让学生先分组讨论感想体会,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对《红旗颂》的感受说出来。一位小组代表朗诵道:“五星红旗在天空中飘扬,蓝天白云是她美丽的衣裳。我们为它感到骄傲自豪,她是我们心中的希望,是我们的理想,她永远飘扬在我们心上。这不正是一首好的词作吗?我立刻将主旋律谱和这首词板书在了黑板上,并郑重其事地标注了“高二(1)班同学作词、吕其明作曲”的字样,学生唱着自己的作品,个个无不兴高采烈。正‘有心插花花不发,无心栽柳柳成荫。”课堂教学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
四、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音乐教师倘若有自己的一手“独门绝技”,则一定会在课堂教学中起到良好的效应,还会影响到学生对音乐的仰慕及兴趣,有时还能产生对音乐的终生热爱,音乐教师也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高大的形象。因此,教师要苦练基本功,使自己的演奏、演唱水平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让学生们为之项礼膜拜。使其滋生“日夕望君抱琴至”的愿望。
在全国第五届音乐教学比赛中,天津的一位教师以娴熟的小提琴演奏征服了每一位评委,获得了中学组的最高分;同样,另一位教师的一段热情奔放的踢踏舞博得了阵阵掌声:再比如一位教师在进行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欣赏教学时,为了配合学生的表演,亲自怀抱琵琶,亲手执琴,学生们除了从中对于乐曲的感悟有了深刻的体验外,无不对教师的演奏技艺佩服得五体投地。课堂教学自然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音乐教师要想获得学生的好感,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我们永远都在力求完美,而教学又永远不可能完美。”一堂“更好”的音乐课并非高不可攀,用个性,创造特点;用智慧,打造亮点;用灵气,捕捉闪光点;用特点、亮点、闪光点,烘托精彩,一堂“更好”的音乐课,足矣。
pan><�y �]u��VMsoNormal> 第一,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兴趣是良好的开端。课的开始,教师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研究足球的构造着手,引出该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良好情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紧接着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说说获得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培养学生能够看懂图,会分析图等识图能力。也为后面探究学习做准备。
第二,突出学生的探究学习的主体地位。
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与合作者。教学中,教师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以启发引导为主,借助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形式,因势利导,适时点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画线段图辅助的基础上,独立思考,相互探讨与研究中,学生逐渐明白了稍复杂的方程的解决思路与解答方法,在展示讲解自己的思考过程和结果,与同伴交流,进一步明确了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和交流的平台,许多学生思维变得更开阔了,经历了新知的形成过程,获得了数学学习活动的经验。
第三,关注学法指导,伺机点拨总结,形成技能。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稍复杂方程的解决思路和方法的数学活动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稍复杂方程的基本解决方法。解决完一种类型的题目,就要让学生回顾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地方。课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总结稍复杂的方程与之前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联系与区别,然后师生共同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进行小结,最后总结出列方程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解稍复杂方程的方法。让学生在总结中将所学的知识提升形成技能。
本节课的教学我也有与大家商榷的地方:
1、评价是激励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动力之一,本节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极大程度上的忽略,师生间的评价,生生间的评价没有较好的体现出来。建议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课堂上的表现等都要及时的给予评价,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信心。
2、教师在教学当中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扶’与‘放’没做到自如,看得出,教师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有所担心,有些地方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之后通过全班交流可以解决的问题,如:如何解方程环节,我觉得可以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在集体交流便可。教师只要点拨,让学生注意先把2 X看成一个整体便可,但教师还是引导的较多,‘扶’的有点紧,从头扶到尾,显得比较啰嗦,有待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