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探讨高中英语完形填空讲解的新思路
【作者】 吴言琴
【机构】 云南省镇雄县第一中学
【摘要】完形填空的讲评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试图从英语完形填空的讲评入手,探讨提高英语完形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高效科学的讲评完形填空的策略。【关键词】高中英语;完形填空;课堂主体;活动呈现
完形填空是高考必考的题型之一,是一种既要求有正确的阅读理解能力,有要求有扎实的语法、词汇和文化知识积累,是一种全面考查考生语言运用能力的题型。因此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它的重视程度都可想而知。在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工作过程中,我们总是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扰。学生每次做完形填空时,我也会有这样的疑虑与困惑:这篇文章基本不受生词的限制,选项中的单词也都熟悉,可是为什么就是选不出正确答案呢?就我而言,完形填空可不仅仅是认识词汇就能解决的,它有着自己的设空特点。教师也需要认真研究,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一题型,从而提高阅读与解题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众所周知,高中英语教师对完型填空的特点与答题技巧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完形填空的五种考点:语法、词意的辨析、固定搭配、上下文的牵制、常识与逻辑。完形填空的理想做题步骤:品读首句,启示全文;通读全文,掌握大意;瞻前顾后,先易后难;复读全文,检查答案。完形填空的解题方法:前后呼应法,转折法,同义复现法,绝对矛盾法,明示暗示法等等。考试前的临场技巧:注意自己的做题步骤;锁定明处的呼应;洞察暗处的牵制;分割包围,各个击破;先熟后生,杜绝盲目。
在教师把完形填空的特点、解题步骤与答题技巧阐释的很清晰,学生对其都已经很熟悉的情况下,却仍旧无法高效地完成各个选择,这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另外,每次在讲完形填空时,教师会认为有好多知识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或是虽然讲了,但学生却收获不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课下就一直思考:到底该如何讲解才能让学生有所收获?这些问题正是值得我们反思与研究的地方。就我个人而言,学生缺乏的是对整篇文章的构建框架的认识,缺乏的是对细节的理解,缺乏的是对常识的认知应用。鉴于这种前提下,我认为我们完全可以换种新思路来讲解完形填空,不仅让学生在答题技巧上有所收获,更要让学生学会对文章整体结构的划分,除此之外,更要关注学生对这篇文章的细节理解及对语言知识的具体应用。
二、解决措施
针对我们学校的学生的具体情况而言,我们经常采取这样的措施:因为每个班都有小组的划分,这对我们教师来说是一个有利的条件,无论是评价还是讨论都有一定的规律性与可行性,操作性也很强。所以在讲评时,老师会给小组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进行彻底地讨论,然后把不确定的内容记录下来。之后教师会根据情况决定是自己讲解,还是小组之间相互解决。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只是一名引领者与指导者,而学生间的交流远比师生间的交流更顺畅有力。当然这是先从答案的角度来让学生自己理解这篇文章。而在这之前,教师会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考虑文章的具体信息,把这篇短文改编成各种各样的学生可以参与的活动。等小组进行完初步的讨论之后,教师会把之前改编的相关活动呈现给学生,再次让学生自主合作完成,从而进一步深入地理解文章。活动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1.设置相关的问题;2.摘录优美句式供学生欣赏;3.英译汉与汉译英的翻译练习;4.句式模范活动;5.判断正误的练习; 6.文章或段落主旨大意的概括练习;7.根据文章填空的活动;8.用表格的形式获取文章详细信息的活动;9.同义句替换的练习等等。所有活动都是围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透彻理解文章相关内容而设计的。所有的活动都始终抓住文章本身,学生必须联系“双语境”来判断,既大语境——全文中心和基调,小语境——空格前后句子所构成的语境;再根据前有伏笔后有呼应的思路去理解文章。改编的主要目的是:1.让学生在做活动的过程中彻底理解文章及作者的写作意图。2.让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的练习中,体会文章的构建,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与段落间的衔接3.给学生一次范例,通过这种形式得到启发,他们完全可以从材料中获取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完全可以通过这种形式来拓展自己的词汇量,掌握自己需要的语言知识点。这种讲解完形填空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备课量,对备课提出了更严谨的要求,该怎样设置活动,设置什么样的活动,才能让学生有效地理解文章,学到东西。但就我个人而言,学生绝对受益匪浅。
三、呈现效果
在呈现这种讲完型的思路时,自己的内心是很得意的。因为呈现效果非常棒,学生们都很积极地参与,且接受的很好,绝对比教师单纯地讲或是对答案要好的多。这就是一个阅读——理解,再阅读——再理解的过程。我也坚信做成导学案,呈现效果会更好。
四、复读全文验证答案
我们做完形填空题的最后一道工序就是“复读全文验证答案”。题目做完以后,我们要把‘完形’后的全文再读一遍,看看是否‘完义’,检查自己对全文的理解是否准确,情节发展是否合理,全文前后上下是否符合逻辑,验证自己完形的答案是否能使全文贯通流畅,如果读起来流畅而通顺,说明既完形又完义;反之,则说明我们对文章还没有完全理解,也就是说虽然完形了,但还没有完义,必须重新推敲已填答案。此外,还要从语法上看句子是否主谓一致,特别要注意非谓语动词是否与主语一致,时态是否前后呼应,检查动宾搭配,动词、形容词、名词与介词的搭配是否合理,如果发现问题,则要根据文章的主题思想、本句、本段和全文的上下文与逻辑关系,重新选择选项;如果个别选项实在没有把握,那就根据感觉猜一个,但决不能放弃。
总之,我们要从完形和完义、语法和语义等方面进行推敲,修正错误,弥补疏漏,从而使自己的答案尽可能地接近或达到完美。
参考文献:
[1]《高中英语阅读理解完形填空书面表达指导与训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3
[2]张桂声.《中级英语完形填空》.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11.09
��j��Pc��V��一分钟大概完成两分,对大题原则上平均需8、9分钟,不能超过10分钟。同时要在理综考试时安排好各科答题所用的时间,要把每次考试都当成实际的演练,找到自己理综考试的问题所在。不要在某一道难题上停留时间过久,使本来会的题目由于时间分配不好或者答题技巧掌握不好影响到理综成绩。对大多数考生来说,理科综合考试几乎没有时间检查,所以要坚持“稳中求快,准确第一”的原则。化学、生物要认真做,在保证对的前提下提高速度,以便留出时间最后思考物理。
6.确保准确,一遍成功:理综试题难度较大,答题时间很紧,全面复查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每做一道题,要养成一次性成功的习惯,提高准确率,不要寄希望于复查。同时要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在没有特别把握的情况下,最好不要随便改动第一次的答案。在有时间复查的情况下,应该重点对首先解答的几道题复查,因为开始答题时精神紧张,思路往往会受到影响,出错的几率较大。
7.用好草稿,以备复查:高考草稿纸为高考专用,并设有防伪标志。用完一张可以申请换一张,但前一张会被监考老师收回。所以,草稿的使用也不可小视,应注意:字迹清楚,标明题号(尤其是拿不太准的题),排版有序,以备检查时用;字号莫太大,否则不够用;演算完一道题后,应立即抄到试卷上,并准确无误。
其实,试卷本身就是最好的演草纸,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尽管写、画,既可以省去草稿纸的麻烦,又便于复查,可谓一举多得。
8.整洁规范,赢得好感:考生解题不规范是参与高考理综评卷的老师时常议论的一个话题。这种失分不是“不会做”,而是“做不好”。具体表现为:文字表达不严谨,化学、生物专业术语不规范,解题步骤不完整,逻辑推理不严密,计算结果不准确,书写潦草,涂抹太多,卷面太脏等。答题写字首先要清楚易认,力求字体端正,漂亮大方,动笔流利,令第一读者――阅卷人赏心悦目,这是赢得高分的第一关。然后是标点、格式正确,卷面整洁,画图规范,无涂污、无错别字。展现一个高素质的自我。
9.Ⅰ卷要稳,不要过快:做Ⅰ卷时要心态平和,不要盲目求快,应当稳中求快!解选择题的方法较多,技巧性很强。如:守恒法、始终态法、关系式法、作图法等等。都是单选,对于没有把握的题,可采取排除法、推理法。对于没有把握的题随时标记,以后复查。审题要细,选项定“是”还是“否”要有根据,充分利用单选的特点,用好排除法和推理法。选择题做完后,对部分试题要进行复查。由于开考时心理因素的影响,前三题往往错误率较高,必须复查;其他加标记要复查的题,若没有充分理由说服自己,最好尊重第一印象。选择题全部完成并复查后再及时涂卡。不要做一道涂一道。
10.Ⅱ卷规范,想好再答:功夫重在平时训练,习惯成自然。Ⅱ卷答题的规范性是考生应高度重视的问题,不规范表达是导致失分的关键。如化学方面的“pH值”写成“PH值”;化学键连接的位置不准确,如:次氯酸的结构式为:“H―O―Cl”写成“H―Cl―O”;专用名词出现错别字,如“苯”写成“笨”,“坩埚”写成“钳锅”;方程式不配平或者配平但没有化成最简比,或没有注明反应条件;语言描述不准确等等问题。
总之,应对高考各门学科考试都要充满自信,斗志昂扬。要坚信:“付出必有收获”,“天道酬勤”!要学会自我安慰:我不会做的题目,别人也不见得会做,只有这样才会很快稳定情绪,进入角色,同时要保持头脑清醒,谨小慎微,做到要吃透“题情”,要了解各题的分值配置,以便合理分配时间,要明确和设计出解题方法、步骤,达到“一准、二快、三规范”。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对会做的题,拿到该得的分,力争可能的分,得到更多的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