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我眼中的庄子
【作者】 卢建江
【机构】 甘肃省永靖中学
【摘要】 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修身养性,清静无为,活得有尊严,活得很洒脱。他的一生清而高,令人敬仰。【关键词】正直;清高;超脱
我国的抒情散文萌芽于先秦。在先秦的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中,《庄子》最具抒情性、最有文学价值,全书中的许多篇章,都已经是较为成熟的哲理抒情散文。
《逍遥游》,它居《庄子·内篇》之首,是阐发庄子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观点的著名篇章。可以说《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纲领。就艺术特色来看,也可称为庄子的代表作。其文雄放、奇幻,足以显示庄子的思想和文章所特有的风格。他的思想、文风与孔孟不同,那么庄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庄子?由此我很想走进庄子的精神世界。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曾作过漆园吏。生活贫穷困顿,但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庄子》哲学思想源于老子,而又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代表作为寓言《庄子》,道家尊称为《南华经》,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道”是至人的认识境界。庄子人生就是体认“道”的人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精神上冲出渺小的个体,短暂的生命融入宇宙万物之间,翱翔于“无何有之乡”(《逍遥游》),穿越时空的局限,进入无古今、无死生超越感知的“坐忘”境界(《大宗师》)。庄子的体“道”人生,实为一种艺术的人生,与艺术家所达到的精神状态有相通之处。这种哲学思想的表现形式,具有明显的文学特质。我们阅读《庄子》中的名篇,从而认知庄子其人
庄子看起来是一个愤世嫉俗的人。他生活在战国时期,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约比孟轲的年龄略小,曾做过蒙邑的漆园小吏,生活很穷困,却不接受楚威王的重金聘请。《庄子·秋水》记载“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大概楚威王也知道庄子的脾气,所以用了一个“累”字,只是庄子要不要这种“累”?先秦诸子,谁不想做官?谁不想通过世俗的权力,来杠杆天下,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庄子的机会来了,但庄子的心已冷了。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只好冷眼相看,但始终不能释怀,于是,随着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因着世界黑暗到了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可见,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
庄子是一位非常廉洁、正直,有相当棱角和锋芒的人。因为他对楚威王的聘请“持竿不顾”,只回答:“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好一个“不顾”!他把这看成了无聊的打扰。
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哲学有着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
正因为世道污浊,所以他才退隐;正因为有黄雀在后的经历,所以他才与世无争;正因为人生有太多不自由,所以他才强调率性。庄子是以率性而凸显其特立的人格魅力的。正因为爱的热烈,所以他才恨的彻底,他认为做官戕害人的自然本性,不如在贫贱生活中自得其乐,其实就是对现实情形过于黑暗污浊的一种强烈的觉醒与反抗。
庄子是主张精神上的逍遥自在的,所以在形体上,他也试图达到一种不需要依赖外力而能成就的一种逍遥自在境界。庄子是主张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具有平等的性质,人融入于万物之中,从而与宇宙相终始;庄子提倡护养生命的主宰亦即人的精神是要顺从自然的法则,要按时而处顺;庄子要求重视内在德性的修养,德性充足,生命自然流注出一种自足的精神的力量。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在斜阳晚照下的河边悠然的摆弄着他的鱼竿。有经邦济世之才,虚怀若谷之量的他抛弃了那个时代。他义无反顾的选择属于他的人生。不与世俗争名利,只在深山求逍遥。楚威王的盛情相邀只换来他的淡然谢绝。他是一向视权贵如腐鼠的,在他眼里,窃国者诸侯,与盗贼共事岂不是对他的侮辱?
自嘲“曳尾涂中”的他却有凌云之志。《逍遥游》中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豪言是英雄的气魄与哲人的睿智最完美的结合。他人最大的志向不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人间过上极尽奢华的生活,得到万古流芳的美名,谁看到了头上高远的天空?别人俯下身子,只有他昂着头。
一贫如洗的他永远不会放弃他的尊严。魏王嘲笑他的潦倒,他立即讥讽诸侯的昏庸。如此桀骜不驯,以凛然不可侵犯之气示人。孔子哀叹累累若丧家之犬,比起庄子,实在是相形见绌。孔子永远弯着腰,庄子却从不低下他高傲的头颅。他也有无奈的时候,不是源于君王不听忠言的苦痛,也不是国势危如累卵的压抑。而是源自对物与我,肉与灵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思考。是梦境,还是现实?他迷茫了。也许,只有他会迷茫,在那个人人为功名利禄而生的时代,谁能把眼光放到如此的高度?
庄子的人生观是一种超脱的人生观,是一种优游自在,徜徉自适的心境。庄子妻子死后,他“鼓盆而歌”,看淡生与死。连生死都看淡了,还有什么更重要的呢?超越了生死,还有什么痛苦呢?庄周“梦为蝴蝶,栩栩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这真是物我化一的自适境界。
庄子又是可爱的。濠梁之上的辩论让人忍俊不禁。惠子中了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圈套,他的思想不依托于艰涩的文字,而是活泼的故事。傲骨只外,还有和气。凛凛之中,透着亲切。孔孟总是以教导人的姿态讲话,韩非总是发号施令,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故事,永远与功利紧紧相连,少了几分真诚。
庄子汪洋恣肆的文章,充满着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其文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的事例,阐明自己的观点。其代表作《逍遥游》中的北溟之鱼,化而为鹏,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任公子垂钓,以五十头牛为钓饵,蹲在会藉山上,投竿东海,期年掉得大鱼,白浪如山,海水震荡,千里震惊,浙江以东,苍梧以北之人,都饱食此鱼。宏伟壮观,惊心动魄,写尽大之玄妙。杯水芥舟,朝菌蟪蛄,蜗角蛮触,曲尽小之情状。而骷髅论道,魑魅问影,庄周梦蝶,人物之间,物物之间,梦幻与现实之间,万物齐同,毫无界限,想象奇特恣纵,伟大丰富,“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三篇“老庄”)。看来,庄子通过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世界来象征暗示其哲学思想,往往“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相比之下,诸子的文字缺乏韵味,只有他能给人美感,一种到了极致的美。同时慨叹人生苦短,孔子说逝者如斯,他却道白驹过隙,哪个更美?
他超越了任何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限制,注定他不会被人理解。也许,在他人眼里,他只是个衣不遮体,食不充饥的乞丐,只是个不拘成法,特立独行的狂人。他注定会生活在无休止的孤独里。诸子之中,孔孟太虚伪,韩非太冷酷,老聃太消极,孙武太权谋,只有庄子用一颗真诚的心感动着中国人,用一种超人的智慧教育着中国人。
我们读着奇幻而诗意的《庄子》,面对着清而高的庄子,怎能不肃然起敬,油然生爱?斯人已去,虽死犹生。
mso-as�RfnPc��V"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