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力争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

【作者】 茹国良

【机构】 云南省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

【摘要】 高中语文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标的实行,高中语文的教学方法也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改革创新。那么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怎样才能紧跟时代的潮流,做一名学生的优良引导者呢?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动力,下面我总结几点语文教学的创新经验和大家分享。
【关键词】民主;教学观念;思维品质;评价
【正文】

  一、坚持教学民主的原则

  首先,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教学行为基于学生的问题之上。即要把学生的“学”放在第一位,先有学生的“学”,再有教师的“教”。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往,在这种特殊的交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起点能力和他们思维的独立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民主平等、生动活泼、宽松愉快而又严谨有致的教学环境,有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的欲望,并将教师与学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等矛盾尽可能完美地统一起来,解放学生的思想,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放开学生的手脚,活跃课堂气氛。这样的课堂教学,必定是充满激情和愉悦的教学,必定是充满智慧与哲思的教学,必定是充满创新与审美的教学。只有这样,教学才有针对性,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高中生正处于身体、心理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求知的愿望特别强烈,这是问题意识培养的良好基础,教师要满足学生求知的愿望,就必须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要本着“无错”原则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善加引导解决。

  二、创新以教学观念为指导

  只有教师改变其教学观念才会有效实现其教学创新,教师以实现教学目标为主要动力,不断进行探究,以提高教学效率为最终奋斗目标,才能全面看到教学投入与教学之间具有必然的联系。这样教师审评教学质量可以以经济性以及高效性方面出发,争取在有限的时间以及有限的教学经验之内达成提升教学效率以及质量的最终目标。

  针对这一情况,语文教师应该树立起“对象”意识。语文教学工作是教、学两大方面进行的,离开“学”就体现不出“教”。语文教师展开教学时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观念。还应该树立良好的“全人”的概念。促进学生发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不能单单是一个方面的内容。语文教师应以自身情况来进行自我评价,切勿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自夸,最好的方法就是从自身实际出发。

  三、加强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思维的灵活变通是指考虑问题时,思路开阔,不拘泥,不刻板,能与事物发展变化的实际相协调,善于根据时间、地点、条件等变化,灵活地迁移,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进入另一种意境,从一种方法想到另一种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探索、解决问题。它包括:(1)思维起点的灵活:在思维起始的时候,就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确定思路,不死守一隅。(2)思维方法灵活:头脑不僵化,不被某种固定的意识所牵制,善于运用多种思维形式,正面与反面结合,顺向与逆向交替,分析与综合共用,形象与抽象互动,以寻求最理想的解决方案。(3)思维过程的灵活:在思维进程中,能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伸缩性强,能及时纠正歧误,根据进程中的实际变化不断变换着眼点。(4)思维结果的灵活:思考的终结并非只求唯一答案,而是产生多种可能性方案,有比较选择的余地。

  2、培养思维的新颖性和独创性

  思维的新颖独创性,是以独立思考、大胆怀疑、不盲从、不迷信权威为前提的。它强调思考问题时有高度的自主性,独我性,有体现鲜明的个性色彩、个性特长、个体优势的独立创见。不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更不是停留在前人的结论定律之上,而是能自觉而独立地把握条件和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关系、层次和突破口,能超越固定的习惯的认知方式,以带有自己鲜明的个性色彩的新角度、新眼光去认识事物,得到独我才有的特定感受,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

  3、培养思维的流畅性。思维的流畅性又叫非单一性,是思维对外界刺激作出反映的能力,它是以思维的量来衡量的,要求思维活动畅通无阻、灵敏迅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闪现或表达较多的概念,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想到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四、课堂上实行富于激励的评价方式

  语文带有强烈的情感特征和主观色彩,尤其是对文学作品,又常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面对新形势,我们的教学评价要纠正理念上的偏差。对于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我们既要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鼓励学生创新,又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异化了的非理性个性化,把握文本主旨,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对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在保护学生自尊和自信的同时,要坚持原则,我不会让“好”、“很好”、“你真聪明”、“你真棒”盲目地充斥我的课堂。完整的教育需要表扬也需要批评,要正视问题,从实际出发,明确是非准则,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所以,课堂上,仅有夸奖和鼓励是不行的,我的课堂上也总会出现“这种说法是不妥的”、“我们应该这样来思考”、“你要考虑到当时独特的背景”等等这样的话语。

  语文教学是一项艰难的工作,特别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作为一线的教师改革者,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

�1��Pc��V学的他细观察和详细了解,如天气的突然变化、某一学生的突然缺课;某位同学的迟到、突有的变化;班级中流行的玩具等等。细心的注意自己的学生才能真正地了解他们,从而正确地引导他们。例如,每天早、中、晚时段,不定时地深入学生,看看学生在做什么;和学生谈心,看看学生在想什么……发现学生没有精神,就给他们量量体温,看是否感冒了;发现学生之间有小摩擦,就给他们讲解道理化解他们的矛盾,尽量做到防微杜渐。

  五、宽容心

  所谓“宽容心”就是指班主任能够以宽广的胸怀包容学生的过错。我们伸出双手,十个指头都不会一般齐,更何况是一个班的学生呢?一个班级,无论是怎样的班级,都会有后进生。后进生在学习上不够勤奋,自然就会“无事生非”。对这样的学生,班主任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其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一味的批评、指责,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处处和你对着干。如果你有一颗宽容心,站在他的角度在教育批评的基础上肯谅解他,这不仅使他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还会使他变消极为积极由后进生变为优等生。因材施教,给不同的学生设一个门槛,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只要这个学生能够进步一点点,就及时鼓励他们,使他们不至于破罐子破摔。所以,宽容心可谓班主任送给后进生的一剂良药。

  总之,要做一位受学生爱戴的班主任,就需要做到:用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对待班级的一切事务,用博大的宽容心对待班级学生所犯的错误,用公平心对待班级里的每一位学生,用细心去发现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用爱心去温暖滋润学生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