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提高“学困生”学习数学兴趣

【作者】 卞瑜虹

【机构】 新疆和静县第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就必须加强对学困生的帮助和指导,使学困生的水平得到提高,进而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

  然而课改以来,广大数学教师反映最明显的就是由小学升入初中以后的学生数学基础所表现出来的两极分化问题特别突出,特别是基础表现出极不扎实的一面。就拿我所任教的班级来说,班上一半左右的学生连八年级学过的解分式方程也不能掌握,总是忘记最后的验根。他们上课经常是目光呆滞,有的甚至干脆在课堂上倒头就睡,即使老师几次三番的提醒,总是我行我素,严重者则在课堂上说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扰乱课堂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他们也经常混迹于青少年不宜的场所,成了父母和老师心中的叛逆儿。因此,这些“学困生”需要教师给予特别的关注。教师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让他们有克服数学学习任何困难的信心。

  一、被动学习。许多同学进初中入后,还像小学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二、学习没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的学生由于基础差,成绩落后,家长和老师不能及时地给予帮助,而用不恰当的方法去批评,指责,再加上同学的看不起,这样使他失去了信心,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就连上课也不愿意多看老师一眼,更谈不上发言,和同学主动沟通,也不愿意参加任何学校开展的活动。变得自卑、孤僻,对数学厌烦,对老师反感。长此以往,成绩越来越差,很自然就成了“学困生”。

  三、学习没方法。初中学生年龄小,学习的自主性差,往往课后草草了事,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努力寻求最优解法的习惯,不会主动想法及时“消化”所学知识,解题后不愿加以总结,不注重解题过程,只注重结果,不善于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归类,掌握的知识松散零乱。此外,很多老师也没能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来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四、学习态度不端正。现在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很多人被家长宠成了的“小皇帝”,缺乏为家庭负责、为祖国的未来发展承担责任的理想。因此,很多学生认为读书只是为父母,为老师,如果家长与老师不要求我学,我就不学。这些学生学了就忘,忘了就算,怕麻烦,怕辛苦。此外,当前社会存在的诸如赌博、斗殴、贪污、腐败等不良现象,也对青少年学生的学习产生严重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家庭原因。现在的家庭里,有很多是父母双双外出打工,有的是去到外省市,一年当中根本就没见自己孩子几次面,即使是在本地打工,也是早出晚归。于是教育孩子的重任就放在了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肩上,而作为老人,对孩子的宠爱,任意为之则比正面教育多一点,久而久之则养成了孩子的一些坏习惯,动不动就发脾气等。

  其实,让很多初中数学老师为难的并非学生的愚笨,更不是学生基础差,而是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不好。如:做事马虎的学生,拿到一个问题,粗看一遍就动手解答,常因审题不仔细或理解不深出现差错。因此,数学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使学生重视解题过程,及时纠正错误,努力做到不重复出现类似的错误,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养成及时复习巩固学过的重要知识与方法的好习惯,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科学的学习态度,努力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当然,这是一项艰苦而又细致的工作,教师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

  总之, 转变数学“学困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探索,努力找到更加有效、更切实可行的措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