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阅读理解教学之浅见

【作者】 张乐涛

【机构】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现在的语文试卷题型,一般是语言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和写作三足鼎立。语言积累运用方面的训练已经融入到语文学习的每一时空,只要夯实基础即可。而写作也非一日之功,初中三年的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基本定型。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如果老师加大阅读理解训练的砝码,可以更好地规范答题技巧,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我们可以针对考点要求与试题命题特点与规律,从往年各地中考试题中精心筛选和编写试题,进行专项训练,然后从中发现命题规律与答题技法,最后归结出理论来指导实践。

  现代文阅读,按照其考查的内容可分为三类:筛选信息类、审美鉴赏类、深层含义类,它们所占的比例依次大致为30%40%30%。筛选信息类题指从文中找出相关信息,进行提取、概括、整合。这类题属于基础能力题,得分较为容易。审美鉴赏类题指的是对文章表达效果的赏析、人物形象的分析等。而深层含义类题则是指对文章的标题、词语、句子、主旨的深层含义的理解。这两类属于高层次能力考查题,中考命题者习惯在这些问题上拉开考生分数的差距,因为此类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往往不能确定答题的方向,不知道如何答题,导致答非所问,失分较多。其实,现代文阅读题每种题型都有固定的解题技巧和答题套路,如果我们掌握这些技巧和套路,一些难题就可能迎刃而解。

  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养成先阅读文章整体感知,然后再做题的习惯,审题和答题技法上多琢磨,注意总结:什么样的题目,该如何去考虑,从哪些角度去解答,答案是否切合题目的评分标准等。如找词语指代意义的题目,一般从其上文找答案,而且最好是能够代入原文读一下,如果意思不变,说明是正确的;再如概括主要内容的题目,一般来说要从总括句、总结句或过渡句中去寻找等,这些仅是方法与经验的积累。而对于联系生活分析,或举例,或引用名言,略作分析这类试题,我们就应当提醒学生课后该做哪些方面素材的积累。

  在教学过程中,我具体总结一些平日引导学生做阅读题的一点心得,体现在以下几点。

  1、三个原则

  ①分数原则

  现在阅卷的基本原则是寻找得分点,这要求我们在答题过程中要学会挖掘得分点。如何确定有几个答题点就成了一个技巧性的难题。一般情况下中考试题都是以两分为一个基本的得分点,这个原则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确定有几个答题点。

  ②文本原则

  做阅读题的基本条件是把文章读懂,这个道理谁都知道。可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同学并不都能把阅读题做得很好,那是因为除了对文段的理解有偏差之外,还有的同学不善于从文中寻找答案。阅读的试题都从文中来,答案也应该从文中找。特别是针对一些难度比较高的阅读试题,这种方法更加实用。也许你费尽心思所归纳总结的意思还不如文中的一句话说得明白,所以要学会从文章中寻求答案。

  ③分点原则

  考生要学会把答案分成若干个小点,并且用①②③这样比较明确的方式标示出来,这样便于阅卷老师批改,同时也会使你的卷面悦目清晰。

  2、理清思路,把握情感

  做阅读题时,快速、清晰、明确地了解文章的主要意思,把握文章的思路对于提高自己的做题速度和做题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当你以正常的速度读完文章后,应该快速地浏览每段文字的第一句话或者最后一句话,在你的心中形成对文章的总体印象,提炼文章的总体结构,这对你把握整篇文章有莫大的好处。同时关注文章的标题、第一段、最后一段,这三处往往是标示整篇文章内容和情感倾向的重要部分,能为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提供有效信息。有人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针对个性阅读而言;对于考场阅读而言,一般情况是“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我们要做的就是抓住这个“哈姆雷特”。

  3、注意区分概念,善于逆向推理

  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在分板块进行复习时,对各知识点和答题方法掌握比较熟悉,运用也比较熟练,但到了做整套试题时,又乱成了一锅粥,如修辞方法和描写方法不分、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不分、说明方法和修辞方法不分等。这就需要我们在分项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训练。复习重点应当放在各文体、各知识点的比较分析上,把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相关术语就要区分清楚,力求找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文章的开头方式和结尾方式及作用、比喻的修辞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重点词语的深层含义、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区别等。这是我们做好阅读的根基。这样学生在思想上澄清了迷惑,消除了混淆,答题思路就会更加清晰起来,得分率也就越来越高。

  4、寻找规律,掌握技巧

  要真正做好阅读试题,方法始终是最关键的。可以把一些相似的阅读试题找出来,并且把它们的答案好好比较研究一下,从而寻找并总结出解决此类试题的方法。

  例如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有:①从关键词语入手理解句子含义,关键词语的含义搞明白了,句子的含义即可明了;②结合修辞方法理解句意,作者为了形象具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常常借助某些修辞方法;③从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入手理解句子,人们写文章,总有一定的写作意图,欲褒欲贬,欲扬先抑,还是欲作一般的说明等等;④结合社会背景理解句意,有些文章实在一定的背景下写的,它的内容与背景有着密切关系;⑤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又如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解答此类题目主要从词语的含义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进行,理解词语含义通常可以按照以下套路解答:(词语)的意思是……这里指……,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人物)……的情景(心理、特点)。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则可以参照以下套路进行: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突出了(人或物)……的特点。

  再如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以及对文章材料的处理。文章都是围绕主旨选择材料。凡是写入文章的材料都与表现文章的主旨有关,有的从正面表达主旨,有的则从侧面,有的直接反映主旨,有的则从侧面烘托,有的引出主旨,有的映射主旨,有的能够集中表现主旨所以详写,有的有助于表现主旨所以略写。因此在回答此类题目时要结合具体材料和文章主旨的关系考虑。

  我相信,只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提高他们的概括分析能力、鉴赏评价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我们的阅读教学就会变得富有生机和活力。只要我们掌握了引领语文阅读理解教学的钥匙,就可以在教学工作中游刃有余,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答题技巧与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