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论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作者】 张泉芬
【机构】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武陵镇马王初中
【摘要】如何使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是每个教师都在研究的课题。学习数学智力固然重要,但非智力因素同样也可以决定学习的成败。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构建赏识性、发展性评价和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形成进行探讨。【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非智力因素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有些学生头脑灵活,思考能力强,但学习成绩平平,究其原因上课不注意听,注意力不集中,习题不想做,学习不努力等,可见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获取学习的成功都是不可缺少的。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可从非智力因素的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认识:
一、非智力因素的内容
由于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对学习活动起着起动、导向、维持和强化作用的个性心理,因此,心理学家们把那些个性心理作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有:
1.兴趣与爱好;
2.愉快的情绪、对事业的热情;
3.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
4.活泼的性格、宽阔的胸怀;
5.自信心与好强心;
6.远大的理想与目标;
7.高抱负;
8.焦虑。
二、非智力因素的结构
非智力因素的结构是指不同成分的非智力因素的整体构成。根据非智力因素对心理活动的调节范围以及对学习活动直接作用的程度,可将非智力因素划分三个不同层次。
第一层次,指学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观。它属于高层次水平,对学习具有广泛的制约作用,对学习活动具有持久的影响。
第二层次,主要是指个性心理品质,如需要、兴趣、动机、意志、情绪情感、性格与气质等,这些属于中间层次。它们对学习活动起着直接的影响。
第三层次,指学生的自制力、顽强性、荣誉感、学习热情、求知欲望和成就动机等等,它们是与学习活动有直接联系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产生具体的影响。这些因素充满活力,对学习的作用十分明显。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分布基本上呈正常态分布,也就是说,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中等,学生智力水平的差异并不是很大,要能在学习上取得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
为了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发展,我们教师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更应重视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那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这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并取得了很好效果。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一定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对老师抱有好感,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老师的讲课。1、多接触多关心学生,及时答疑解惑。比如课间多接触学生,关心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关注他们作出指示学习方法等,指导他们学习;课余与学生聊一些他们学习经历等;课堂便是情感场,教师面带微笑,充满热情,用良好的情感感染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对优等生、学困生一视同仁地,平等对待;教学中,多欣赏学生,多赞扬学生,在每一个教学内容中,设计成优中学困生三个层次,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获得成功;对学生的点滴进步、每一次成功都要给予肯定、鼓励、赞扬。这样,学生在课内课外,都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关注,肯定,鼓励、表扬,尊重,师生间拉近了距离,学生对老师产生了信任,进而将这种信任转化为对数学的热爱,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生学好数学,就必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兴趣的培养,可以从这几方面进行:一、让数学课变得轻松有趣: 1.引入数学历史与故事.教学中,结合教材,适当穿插一些与数学知识有关的小故事,或适时地介绍一些相关的数学史料,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和历史典故,古今数学家的生平、趣事等,让数学变得有趣,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2.开展游戏与竞赛,以游戏为形式,以竞赛为手段,以快乐为目的,以成功为结果;在游戏中渗透数学思想,在竞赛中运用数学方法,在快乐中学到数学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例如,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元二次方程》教学中,可以先设计让学生说出两个根,然后老师很快得出这个方程的游戏,让学生感到有趣,然后自然引入课题。3.开展交流与合作,分组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生多想多说,多练多做,畅所欲言,各抒已见。4.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把文字、声音、图画、动画、图形结合起来,强烈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使数学课变得富有吸引力。二、让数学教学自然化。联系生活应用数学,创设数学在生活中应用情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比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判定教学中,以生活中木工师傅做平行四边形门框,做好后木工师傅的判断方法创设情景,这样的情景极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三、利用学生心理好奇的特点,激发他们的兴趣。例如,教学“求平均数”时,教师抓住求平均数的意义便于比较的特点,采用猜一猜的方法,让学生说出哪一个小组成绩最好?学生会积极动脑筋寻找计算方法,迫切地想知道哪个小组成绩最好。这样对学习求平均数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三、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我的生活过得像钟表的机器那样有规则,当我的生命告终时,我就会停在一处不动了。根据学习规律要求学生能做到:1.先预习后听课。我们知道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课,使听课有的放矢。2.听课学会做笔记,预习中听懂的可以不做,有问题的要做笔记,对老师强调的地方要做笔记,新颖的解法、补充的内容要做笔记。这样,有利于课后、考前复习。3.先理解后记忆,数学讲究理解,只有理解才能融会贯通。如教学“边角边”图公理时,老师结合图形指出两边和它们的夹角,然后在另一个图里让学生找出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在哪里,判定它们是否相等。学生只有真正理解公理的含义,才能有效地记忆。4.先复习后作业,作业前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巩固,这样才能促进知识的理解深化,真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5.及时归纳整理知识,形成系统。每一单元学完后或者某一知识点讲完后及时归纳整理,使之纲目清楚,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注重构建赏识性、发展性评价
教学艺术的本质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性评价。赏识性评价,不是姑息迁就,不是放任自流,而是一种爱,一种融温存、睿智、严厉与严格相结合的爱。教师要有一棵宽容的心,更多地看到学生的可取之处,而不是挑剔、刻薄地要求学生尽善尽美。教师要用具有提升学生素质的赏识性语言去评价学生,用爱心去唤醒学生美的心灵,用诚心赢得学生的信任,用耐心期待学生的进步。让一切评价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宗旨,以激励性评价为主,帮助学生认识自、建立自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运用赏识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师生关系融洽。尤其是一些学困生,在得到教师赏识性、发展性评价后,、建立了自信,激发学习热情,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五、开展争先创优评比活动,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形成
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形成,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加以培养。在争先创优活动中,着重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全程关注学生每一天非智力因素发展状况,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进行量化打分评比,如何量化呢?
根据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听课踊跃发言,积极思考;合作探索交流;勤学好问;按时独立完成作业、试卷;课外探索研究等。每天进行检查打分,每周、每月、每学期评出进步奖、学习标兵、最会学习的人、学习最刻苦的人、学习最受尊敬的人等。让学生为获得这些学习殊荣而努力的同时,非智力因素也在学生的努力下生根发芽,逐渐形成。
总之,在数学教学创新中,应采用各种措施,在搞好教学改革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本领,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志 梁立士《上好一堂课的22个关键要素—初中数学》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6年3月
[2]关文信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程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5月
[3]高金岭 师者之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细考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