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思想政治教育角度出发

【作者】 李红烨

【机构】 天津中医药大学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价值观念,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高度凝练。如何培育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引领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所面临的重大任务。本文从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情操教育、人文关怀教育三个方面出发,深入剖析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从而潜移默化地达到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方向确定、规范引导的目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
【正文】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而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部署和要求。[1]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教育引导他们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这就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构筑和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平台,根据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育人理念,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和载体,从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情操教育、人文关怀教育三个方面出发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示范性。

  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构筑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提供保障。

  (一)深入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通过主要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主要抓,全校上下共同学习,营造浓厚的理想信念教育氛围,激励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为实现“人生梦”、“学校梦”和“中国梦”而不断努力奋斗。

  (二)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感知、领悟、实践中,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有机融合于教学内容,精彩体现于教学过程,消化吸收于讨论交流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抓住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契机,拓展丰富教学形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局面;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作用,依托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学雷锋志愿服务基地、党团日活动、“三下乡”社会实践等载体,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成长要求,让学生在实践的大课堂中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国情,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意识和观念,培育自觉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进一步明确当代青年学生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牢固树立国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注重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不断加强理想信念培养。教育学生铭记历史、继承传统,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爱国精神和优良作风,增强同学们对党和国家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

  二、加强道德情操培养,为构筑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提供支点。

  (一)加强教育载体建设,培育学生无私奉献的道德品质和感恩之情。

  建立线下的专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基地。将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新生入学教育、毕业生离校教育,对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党性修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相关党、团日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

  利用各种网络平台,积极打造线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络栏目,不断细化栏目,不断拓展该网络栏目的功能,用具体、生动、感人的先进事迹、情真意切的感想和体会,教育、引导、感染学生,潜移默化中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育人作用,营造追求进步、友爱互助、敬业奉献的校园网络精神家园,使学生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碰撞中理性选择核心价值观。

  (二)选榜样、树典型,培育比学赶帮超的氛围。建立起相应的管理服务机制,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大学生管理服务的全过程。通过真实感恩的先进典型事迹,弘扬正能量,引领新风尚,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感悟。向身边的优秀楷模学习,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践行者。学校通过心理关爱活动、就业创业教育、评奖评优、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活动,解决学生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达到以管理促水平,以服务促发展的目的。

  三、搭建人文关怀平台,为构筑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提供支持。

  只有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晓之以理”,使理论与知识经过情感的桥梁转化为学生对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转化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追求,转化为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实现我们追求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因此,学校应该注重营造浓郁的人文关怀校园氛围,学校领导、老师积极创造条件和平台,给予了学生们亲人般的关爱,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让学生专注学业、快乐成长。学生们在感受到家人般温暖的同时,把这份情感慢慢积累,逐渐培养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品质,并把这些思想和品质升华,化作报效国家、回馈社会、传递爱心的实际行动,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拥护者和践行者。

  参考书目:

  [1]人民日报:《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2013522.

  [2]刘峥:《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中南大学,2012.

  作者简介:李红烨(1988—),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学历,天津中医药大学学工部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