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通过技工院校现代学徒制创新学生德育工作的思考

【作者】 张 莉

【机构】 广东省清远市技师学院

【摘要】我国技工院校在引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试点后,给试点院校的学生德育工作带来了影响和挑战。创新学生德育工作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学生德育工作的目标所决定的。现代学徒制的试行,将有可能增加技工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难度,为保障此背景下学生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应构建校企合作新形式下的学生德育工作新机制,完善校企交替的学生德育工作新形式。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学生德育工作;技工教育;人才培养
【正文】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承担着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任务的全国各地技工院校,正以前所未有的胆识和魄力,全力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其中以引入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尤为瞩目,更被教育部列为2013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清远市技师学院作为清远首家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拥有28个专业及万名在校学生,其毕业的学生受到清远市及珠江三角洲用工企业的热情欢迎。如何在符合当前趋势发展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中融合和加强学生德育工作,需要我们打破常规,锐意创新。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些初步思考。

  一、明确创新学生德育工作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兴起于改革开放之初的我国现代技工教育,为实现技工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2006年教育部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引入西方现代学徒制模式成功与否,固然取决于多种因素,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策的配套和企业的参与等诸多环节。但笔者认为,通过大胆创新和加强学生德育工作,并使之有机融合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证。依据有三:

  1.这是由我国技工院校的性质决定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对这些有志青年的培养,技工院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代学徒制试点中创新和加强学生德育工作,是完成这个历史使命的重要保障。

  2.这是由我们人才培养的要求决定的。技工院校要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必然要求它培养的人才不仅是技能过硬的工匠,更应是政治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技工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始终是第一位的。现代学徒制培养的人才能否达到这个要求,离不开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

  3.这是由学生德育工作的目标决定的。学生德育工作的终极目标是突出人的全面发展,以职业能力的提升为载体,达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它不但可以为社会输送更多全面发展的毕业生,而且可以为党的肌体输送新生力量,对改善党员队伍的组织结构,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都会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二、现代学徒制试行对开展学生德育工作带来的影响挑战

  现代学徒制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联邦德国的职业培训,它是一种将传统的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思想结合起来。其前提是校企合作,核心是工学结合,特征是双元育人、交替训教、岗位培养。在我国,现代学徒制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尚需要探索和解决。随着各地技工院校学徒制方案的付诸实施,涉及其中的招生、师资、管理、评价等试点内容逐步浮出水面,对本来就比较薄弱的技工院校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带来新的影响和挑战。如何通过对这些影响和挑战的及早研判,并主动寻求新的思路和对策,将成为创新学生德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1.现代学徒制的试行将在时间和空间上增加技工院校发展学生团员、党员工作的难度。作为接受技工教育的一个群体,与本科学生相比,综合素质有很多先天不足,导致学习进取的动力和自觉性不足。进入学校后,由于学制短,人员分散不易管理,特别是试行现代学徒制后,这种时间上的不足和空间上的分散,使发展学生团员、党员的工作难度更加凸显。

  2.现代学徒制的试行将在形式和内容上增加技工院校管理教育学生工作的难度。因为现代学徒制是在工学交替、校企来回中实施的,传统的德育教育轮训集中教育、党团员支部生活系统教育等形式明显不适应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学生,由此带来党、团的组织观念和纪律观念的淡化。

  3.现代学徒制的试行将在理想和现实间增加以学生德育工作保证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难度。由于现代学徒制培养主体的多元性,多数参与企业对学生的培养更多的是注重工作技能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对学生德育工作缺乏参与的热情和措施。

  三、因应现代学徒制的变化创新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现代学徒制作为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然要求开放式的学生德育工作与之相适应。有鉴于此,笔者建议应着重从三个方面因应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带来的变化,大胆探索开展学生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

  1.构建校企合作的学生德育工作新机制。现代学徒制的定点培养,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和用工稳定的瓶颈问题,有利于调动企业合作育人的积极性。加强学生德育工作有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这个共识下,校企双方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完全可以在组建专业技术技能指导委员会的同时,在工作机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上明确双方的责任,定期开会沟通情况,研究解决相应问题,通过校企双方搭建的学生德育工作平台,超越时空的限制。

  2.形成校企参与的学生德育工作新方法。现代学徒制使学生在原有身份外多了一个企业学徒的身份,这种既是学生又是学徒的双重身份,无疑会增加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压力,处理不当,会带来一些负面情绪,影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校企双方建立了德育工作新机制的情况下,需要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抓落实。比如,通过大胆创新学生德育工作的内容,将学生德育工作的思想建设同企业的价值观建设结合起来,将学生德育工作的组织建设同企业的人力资源建设配套起来,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3.完善校企交替的学生德育工作新形式。现代学徒制提早将校门和企业联合一起,这种学习环境的变化。为此,需要从细节着手。一是首先从制定完善计划做起,对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学生,要做好开展德育工作的学年和学期工作安排计划;二是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作用,借助网络建立网上党校、德育Q群、网上读书会等形式,组织分散到企业的学生参加学习讨论、交流思想;三是要善于把握各种机会,学会因地制宜开展学生德育工作,如技工院校在自主招生时,应主动对接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优秀团员的相关资料,以在入校后及早确定入党培养对象,等等。

  通过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学生德育工作开展,体现校企双方对学生成长进步的关怀,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为其自身整体成长提供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唯有这样,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才能在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中实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 高 文.认知学徒制:一种基于情境的有效学习模式[J].外国 教育资料,1998,(05).

  [2] 丁洪霞.认知学徒制学习模式的探索[J].中小学电教,2005, (1).

  [3] 陈剑琦.英国新学徒制:增加学习机会、促进工商业发展[J].比 较教育研究,2004,(7).

  [4] 夏小文.英国现代学徒制培训的成本探析[J].职教论坛,2004, (33).

  [5] 蔡泽寰.借鉴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度,培养高技能人才[J].高等 理科教育,2004,(5).

  [6] 余丽 反思性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 [D], 华南师范大学 2003

  作者简介:张莉(1971—),女,汉族,本科学历,助理档案管理员,清远市技师学院校企合作办公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