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时期青少年思想教育工作有效性研究
【作者】 韦淞允
【机构】 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塘红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青少年的思想教育是团组织的一项基本职能,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重要性不言而喻。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思想教育面临全新的挑战,各种传统方式收效甚微,以致青少年思想教育有失控的倾向。面对这种状况,增强青少年思想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成为摆在各级团组织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基本状况与困境
(一)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基本形式和内容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和高校的扩招,学校教育已经成为青少年思想教育的主要方式,从初中开始一直到大学结束的学校教育为青少年思想教育提供样板,主要包括:初中和高中的政治课(又叫“思想政治课”)、高校的“两课教育”及党课、团课、组织生活等。
(二)目前青少年思想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
1.教育者缺乏对思想教育工作的兴趣
教育者本身对思想教育工作没有兴趣,导致进行教育时不够认真、走形式,使思想教育流于空泛,而且往往只顾按自己的意思进行宣传、说教,很少顾及接受者和教育的效果。此外,在各个不同的教育主体(比如家庭、学校、社会)之间,也存在一种混乱的现象,这表明各教育主体对于怎样进行思想教育、教什么存在困惑和疑虑。
2.思想教育内容对青少年没有吸引力
对青少年来说,当前的思想教育更多的只是体制强加给他们的东西,其实质内容并不能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趣。他们往往只是把授课内容作为应试必须的知识;在组织生活中做表面工作,走过场、走形式;在组织开展的各种思想教育活动中只是凑凑热闹,或出于强制要求才勉强参加。因而,思想教育虽然不是完全没有效果,但效果很不理想。
3.青少年整体思想道德水平出现问题
目前青少年教育面临的一大挑战在于,青少年整体的思想品德、价值观等处于失范状态,反常现象增多,加大了教育的难度,比如信誉的缺失、道德的沦丧,等等。当代青少年在思想品德、价值观等问题上似乎失去了有迹可循的规律性和基本的原则、坚持,完全是随意的、不可预期的。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不真诚、潜规则、“现实”似乎完全成了当今社会最流行的法则,社会道德规范似乎面临可怕的状况。
二、青少年思想教育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价值观的转变导致人们对思想教育的忽视
改革开放多年以来,社会处于急剧变动期,我们在短短的时间里见证了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西方200多年的发展在中国20多年里就基本完成了,时空压缩极为明显。这使得我们在价值观的总范式上是“以结果为中心,仅仅兼顾过程”,实用主义思潮、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只顾当下等大张其势。
(二)社会生活状况的变化对思想教育产生影响
社会生活状况的变化集中表现为一个“忙”字。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空前加快,人们不仅没有时间反思和体会生活,而且无暇顾及和自己切身相关的生存意义的问题,从而形成迷狂的、甚至发泄式的“简单化”(发泄)的娱乐生活取向。因而,思想教育问题也就远离了我们的视野。人类在现代社会“真正成了一个匆匆过客”。
(三)网络和传媒的兴起对思想教育形成冲击
网络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以“受众为中心”的传播时代的来临,信息爆炸使得思想教育作为一种独立专门的信息受到了极大的挤压,人们面临更多的可选择性,这一状况使得多种相互竞争的价值观的接触成为可能,使得思想教育本身的缺点更容易暴露,一种价值观的教育容易受到其他同类价值观的冲击,从而加大思想教育的难度,使得思想教育变得更加复杂。
(四)传统的思想教育违背独立时代的精神
对于广大新时期青少年而言,独立时代的精神是以主体性为显著特征的,它具体表现为独立自主,反对灌输、强制、说教。独立时代精神要求我们从人们的本己性,从人们的情感、现实中引出思想教育的合理内容,并使它们成为启发式的、引导式的东西。这一点是现代化不可避免的结果,它表明理性的崛起,是社会的进步。
三、青少年思想教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内容研究
1.变革话语体系
目前的思想教育最直观的表现是:只要有谁一提起和思想教育有关的那一套话语,人们就会轻视和抵触,而更难顾及其具体内容。因而,受欢迎的思想教育首先必须改变话语方式,解决普遍存在的话语抵触前见。新的话语形式必须是和传统对立的,基本上放弃传统话语,否则就是无效的。
2.变革内容体系
要用全新的方法重新考察问题,比如道德的起源、根据等,必须从当下的真情实感和“不可违抗的坚持”直接出发,而不是从已有的理论、习俗出发。它注重分析隐含在我们身上的本己的优良品性,注重的是疏导,而不是围堵。另外,无论就形式还是内容而言,它的总体特征都应该是启发式的、引导式的、情感性的,例如通过组织青少年参与“雏鹰争章”、志愿服务、“手拉手互助行”等走访式、互动式教育活动,增强接受效果。
(二)完善队伍建设
1.思想教育专职化
思想教育的难度和重要性远远超过了知识教育,因而如果真的要加强它、改变它,就必须把它交给少数有这种能力的人,这就要求使思想教育专职化。专职化是提高思想教育的效率,增强思想教育的实际效果的前提条件。就目前来看,应进一步强化辅导员制度和团组织的教育职能,使之更加专门化,并与学校教育相呼应、互为补充。
2.加强培训和考核
对教育者进行职业培训,一个重要的途径是使思想教育教师本身成为思想教育改革的研究者,它能把思想教育的变革和它在教育中的实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团组织可以通过举办经常性、常规性思想教育业务培训对团干部和辅导员进行有深度、有广度的业务能力培训,引导被培训者参与研究,逐渐成为研究者,并切实加强培训、研究工作的考核、落实,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素质过硬的思想教育者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