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初中政治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

【作者】 莫娟娟

【机构】 广西平南县大鹏镇第一初级中学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在发生着日新月益的变化和发展。本文就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方式及学习动机的激发展开探讨。
【关键词】 初中政治;互动式;课堂教学;学习动机
【正文】

  一、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突破

  原来的教师说学生听的最传统、效率最低的教学模式,利用各种因素让学生自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真正达到培养学生情感、形成积极态度,培养学生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与态度,提高学生的基本哲学素养、政治素养、文化素养和经济生活能力,培养学生为未来生活而自主学习,选择探究的能力。

  1.1教师导入,情境触动政治课相比其他学科还是较为抽象枯燥的,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能够经常性运用一些直观方式辅助设计课堂探究,让政治课堂互动起来,会收到意想不到效果。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为此,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懂得所学知识的重要性,用各种方式介绍情境,恰到好处的触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具体做法有:

  1)直观演示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图片、图表、音像资料、漫画、成语故事、名言等,注意展示的内容要与教学内容有密切的联系,可以选取较热的时政新闻,也可是实际生活事例事件。加上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讲述,以抓住学生注意力和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

  2)情境导入式。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提供素材让学生进行评讲、表演等,渲染教学气氛,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引起学生的心理共鸣。

  3)制造悬念式。利用层层设问方式,在本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教师一环扣一环的设置相关问题,板书在黑板上,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2 学生探究,自觉“四动”在各模块的教材中,有许多有现实意义的探究主题。我们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教育家陶行知提出过“六大解放”即解放学生的“眼睛、头脑、双手、嘴吧、空间和时间”,其实就课堂教学而言,就是要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做到动眼、动手、动脑、动嘴这“四动”。学生自觉“四动”,大胆地去理解教材和动手实践,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有:

  1)学生自主预习。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从“有问题”到“没有问题”再到“有问题”的求知过程。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会问的习惯,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书本找出答案。

  2)学生查阅资料。学生查阅资料,突破了教学的空间和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动手查阅有关的文献记载、报刊报纸、电视新闻、和网上信息资料。通过对实际材料的查阅,学生可以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加强对理论的理解;也可以是运用初步掌握的理论知识,去查阅资料,说明实际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尚不明白和怀疑的问题‘如研究性学习的查阅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调查研究。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取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社会,进行参观调查、现场访谈、专家访谈,直接掌握第一手材料。让学生在调查中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方法,从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的求实精神。要求学生实践调查研究,自主写出研究结果。

  1.3学生交流,生生互动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师应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机会参与交流,使之思维都活跃起来,生生互动起来。学生在交流中大胆尝试新方法,发表自己的见解,表现自己,帮助他人。适当引导学生讨论对自然、对社会和对人生的感悟,启发学生正确理解和判断事物,能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初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第一步,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主要表现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求知欲、愿望等。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的诱因,形成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想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必须首先研究如何让学生产生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向主动转移。学习动机在思想政治课中具有重大的意义,作为政治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时,要高度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考察与激发。

  2.1 揭示思想政治课学习的意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并不在于满足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现实需要,而是一种应付日后需要的间接储备。学生学习的这一特点使得不少学生产生了“我为什么要学习”和“学习这门课程有什么作用”的疑问。而且思想政治课在许多人眼里又是一门“枯燥无味”“教条色彩浓重”“学了无用”“变化无常”的课程,这些更增加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无奈”和“困惑”,也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不起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考试而学习,为父母而学习,为老师而学习,消极被动地学习,这样学习效果当然很差了。

  2.2创设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课堂结构教师要关心他所教的内容,让学生明白他们所学的内容很重要,这样的话教师就能给学生学习动机的生长提供温床,即使是最平常的话题也会变得有滋有味。教师的这种热心可以通过语言和非语言行为传达给学生,而我自己更多的是以非语言的方式(如目光交流、用头手示意、身体转移示意等)来表达。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加强自己和学生心灵沟通。在课堂上教师应对学生的行为做出积极的反应,共同分享学习的快乐,把学生当作完整的个体看待会对学生的整个学习态度产生深远的影响。另外,现有的实质性证据也说明了教师的期望的确影响着学生的感知和成就。相信学生是否能够并且愿意学习是区别教师能否教出进取的好学生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应表现出对学生的正面期望。

  参考文献:

  [1]代玉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受动与主动[J];政工研究动态;200907

  [2]石劲松;洪涛,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与以人为本[J];社科纵横;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