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多媒体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蔡希霖

【机构】 贵州省龙里县羊场中学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多媒体技术改变了人们固有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也给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文言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扩大了知识容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文言文教学
【正文】

  借助图形、动画、影像、声音的多媒体教学,以其崭新的面目,强大的优势走入各科课堂,显示它不可替代的魅力。语文学科也以极大的热情、极高的期望值接纳了这位时尚的使者、时代的宠儿。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电教手段扩大了知识容量,直观形象地展现课文的艺术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唤起美的情趣,拨动美的心弦,使学生萌发学习激情,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体现着鲜活的生命力。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文言文因为时代久远,学生对学习文言文大多有畏难的情绪。多媒体技术对丰富学生表象,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理解文章意境、理解人物性格以及创作生动形象的场景有着重要的作用。能给语文教学带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图式”教学方式。“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文心雕龙》语)说明“境”与“情”的关系。通过多媒体,创设与文言文有关的情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我们不难为学生创立一个具体的情境,视野开阔,资料详实,就会拉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距离,学生在这样具体的情境中容易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从而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提供材料,拓展文言知识扩散性。

  文言文教学要关注字词教学,介绍时代背景、写作背景,以及相关文体知识,传统的“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教学方式使教学课堂很沉闷,也很疲惫。在教学中,教师就应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广泛搜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使学生更详细地了解作者艰难的人生历程,更真切地感受作者直面人生的人格魅力,并在此基础上找寻自己与作者的相通点,借助多媒体,用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使他们亲近文言文,喜爱它,感受他的永恒魅力,并提高理解,鉴赏能力,缩小与作者之间的距离,培养自己对作者的喜爱之情。这样爱屋及乌,学生就能用心灵去读,也更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也可以充分利用历史资料和现实材料充实教学内容,扩大知识容量,充分为语文老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题库和完美的教学资料。多媒体给文言文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这一点勿庸置疑。

  三、素材共享,深化阅读教学。

  要学好文言文,先过语言关,就是把“读”字摆在首位,要熟读成诵。在教学中范读是必不可少的,视频范读能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情感、兴趣调动起来,融入作品中;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听读过程中能迅速找出生字、注音,在难句停顿处标上“/”,在语言环境中解决句读问题,这是多媒体运用的一大妙处。文言文教学还要关注文本中“文”的价值,文本理解应以受到诵读为基础。诵读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凭借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拓展语文教学的信息通道,刺激学生的感官,就使学生形象地感知课文,更快、更准确、更牢固、更大容量地接受信息和知识。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深刻体会文章的文意、文思、文气、培养“语感”。由于强化了对实物实景的视听感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必然会深刻得多。

  四、烘托气氛,突出文本的人文精神。

  任何文学作品都产生于特定的社会背景之下,只有深入了解背景,才能深刻把握作品的内涵和思想。文言文距学生生活实际和经验太遥远,学生又无足够的历史知识和人生阅历,根本无法想象、理解创作的历史背景。往常我们只是作一个简单的口头介绍,学生只能似懂非懂地泛泛理解。而多媒体以其广阔的材料来源渠道,为生动的课堂教学气氛提供了保证,既可通过网上下载图片、资料、影视,也可用CAI技术制作等等。同时语文学科承担着传播五千年辉煌灿烂文化的任务,新教材中古典文学分量加强就足以说明这一点。语文教学的任务首先是让学生对汉语、文学有了解,而后进一步对以它们为载体的中国文化有了解,从中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得到中国文化的熏染。这一点恰恰是传统语文教学手段忽视和难以传播的。多媒体可以用精美的界面、曲雅的音乐营造出良好的浓郁的中国文化的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这是传统语文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

  五、多管齐下,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

  在文言散文的教学中,记忆是一大难题。充分利用多媒体,驾驶学科的整合,既符合学科的特点,又有利于盘活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当这种学科的整合与现代信息手段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往往能起到化远古为今朝,化繁杂为简单,化抽象为直观的作用,使课堂教学显得摇曳多姿,富于情趣。许多学生喜欢古文,但只要一提起背诵就大呼小叫。其实古文的背诵除理解背诵外,另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多个官能并用,也就是朱熹所说的三到“眼到、口到、心到”,这是提高记忆效率的重要方法,其实还可以加上一个“耳到”,即“四到”。传统的课堂模式无法或很难做到这一点,但对多媒体来说,却是小菜一碟。

  总之,在最古老的语言文字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同时又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其他教学媒体的运用一样,不是盲目、无原则、杂乱无章的、应该十分注意这种手段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使用恰当,会起到雪中送炭、锦上添花的效果;反之,则可能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参考文献:

  [1]《有效教学-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