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数学作业批改的几点尝试
【作者】 伍忠凤
【机构】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庙头中学
【摘要】作业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全批全改”存在诸多弊端。笔者认为,在新课标下,作业批改应采取灵活的方式,如:随堂批改,小组批改,抽查和面批,分层作业,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关键词】 数学;作业批改;方法;改革
作业与教学活动密切相关,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作业把课堂上获得的教学信息内化并生成能力,教师则通过批改作业检查教学效果。尤其是数学学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必须受到足够的训练,通过作业来强化所学知识。但长期以来数学作业负担过重,教师本能地相信多布置作业教学质量总要好一些,要解决这一矛盾,我认为必须改变传统的作业模式,积极探索新的作业形式才能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培养出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生。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老师上课教,课下批改作业;学生上课听,课下做作业。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数学教学的改革应包括作业批改的改革。因为批改作业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一、“全批全改”存在的问题
初中数学作业的批改方法多采用“全批全改”。目前随着数学改革的深入进行,以及时代对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明显地暴露出作业“全批全改”存在的问题。
1.教师花费在评改作业上的时间过多
初中数学作业天天有,学生天天做,教师天天改。如果一个教师任两个班,每班按50人计算,每次要批改100本作业;若每次留4个题,一次要批改400道题,若每本作业平均用2分钟,就要花去3个多小时的时间。尤其是批改几何作业,还要花费更多的一些时间。再加上平时小测验、单元测验、班主任工作、备课……忙得团团转。探索教学改革的时间难以保证,当然教学改革也难以付诸实施。
2.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素质教育下突出的特点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可是作业的“全批全改”是在学生头上的“紧箍咒”。使他们天天忙于按时完成作业,不管对与错。学生主动思考,自我检查的积极性受到压抑。
3.师生双方获得的信息失真度很大
学生做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通道。可是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学生作业很不错,但一考试成绩很差,因为学生为了老师“批改”只好抄袭作业,教师也只好“上当受骗”。由于时间紧,教师批改作业常用“”等简当符号,学生由这些符号只能知道哪个题错了,但不知道错在哪里?得到的只是百思不解的信息。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作业的“全批全改”,既束缚了教改的手脚,又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改革数学作业批改方法应当受到应有的重视。
二、批改作业方法的几点尝试
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精心设计,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能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达到做作业和批改作业的目的,批改作业的方法应多样化。但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师生活动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为此做了以下尝试:1.随堂批改作业新课后,简当的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集体讨论答案,当堂集中统一批改。
2.小组批改作业
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每次上课前5分钟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老师或信息小组汇报典型范例及错题情况。
3.教师抽查和面批
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和批改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要复批或面批。
4.信息小组及时做好信息交流
由科代表和几名同学组成信息小组,其主要任务是:(1)汇集班上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错题进行“会诊”,分析错误原因,提出正确答案供学生参阅。(2)收集作业中做题方法新颖巧妙、思路简捷、一题多解等典型范例,及时向全班进行交流。(3)每一单元教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信息小组总结正、反两种典型,向全班同学作交流。以达到消除错误,开阔眼界,巩固知识,掌握方法的目的。
传统作业形式单一,多为书面答题,学生易感到枯燥乏味,难免采取应付的态度,于是我经常结合教材内容布置一项活动或一件制作来提高作业积极性,如七年级上“丰富的图形世界”一章的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折小正方形纸盒`棱柱`圆柱等常见的几何图形;在“展开与折叠”一节鼓励学生按不同方法用剪刀去展开小正方形纸盒,结果得到了比书上还多的展开图;在“截一个几何体”的教学中启发学生用刀在萝卜或橡皮上切截,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并说明截得的多边形有哪几种。这样一来同学们兴趣很浓,在亲自动手实验操作的基础上获得了经验,建构了知识体系,促进了能力的发展。
针对传统作业“一刀切”的现象,坚持分层作业,即把作业分成A`B`C三种难度的作业,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也可以对学生布置同样内容的作业,但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如应用题中要求困难学生一题一解,优秀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中等学生尽力解法多样,这样照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发展,既能让后进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又能让优等生免受“饥饿”之苦。
上述几点尝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教师变独角演员为导演,充分发挥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
������� h���里,学生和教师之间是那么地默契,是最真诚的朋友和伙伴。在这里,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才华、学识、风度和修养,体验到民主的氛围、平等的交往、纯真的情趣和进步的快乐。一句话,普通的作业活动,应是一种师生共同进行学识交流、情感沟通、志趣相融、教学相长的发展过程,应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形成、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