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背诵出人生的精彩

【作者】 樊向阳

【机构】 山东省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二小学

【摘要】 背诵是中小学生学习最基本的方式,人的一生很多知识都要靠背诵。笔者围绕农村小学背诵的现状和方法指导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一、总为浮云能蔽日——农村小学生背诵现状透析;二、大珠小珠落玉盘——谈谈背诵方法的指导。不管教给学生哪种背诵方法,一定要注意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背,要根据不同的背诵内容,灵活选择最佳的背诵方法。
【关键词】背诵;现状分析;方法指导
【正文】

  背诵是中小学生学习最基本的方式,被誉为语文教学的“千古真经”,是学习语文最实在、最有效的办法。甚至可以说,没有背诵就没有中小学教育。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都强调背诵重要性。下面,笔者围绕农村小学背诵的现状和方法指导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总为浮云能蔽日——农村小学生背诵现状透析

  1.重结果,轻过程

  通常,我们比较多的只是关注学生的背诵结果,看学生有没有背出来,是否完成了背诵任务,至于是怎么背的,背得好不好,通顺不通顺,有没有情感,却较少考虑。慢慢地,学生背诵就存在着只重数量,忽视质量;只重结果,忽视过程的现象了。

  2.重课内,轻课外

  在背诵内容的确定上,虽然教材也在文后规定了部分的背诵内容与背诵要求,但不管是从背诵的篇幅数还是总字数来说,却少得可怜。在对背诵的管理与评价上,都由教师一手包办,久之,家长、同学及学生本人,就失去了应有的管理与评价作用,出现了只重课内,忽视课外的现象。

  3.重自主,轻引导

  教科书为了尊重学生的选择,有相当的背诵要求是“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这样没有指定段落的背诵考试一般不会考到,很多老师便不加以引导或不善于引导。于是,部分学生会选择简单的部分,而非“自己喜欢”部分,因而难以达到背诵积累的功能。

  4.重当前,轻长远

  对于背诵,很多学生只把它当作一个任务,一个现在的任务,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就大功告成,万事大吉了。于是,就出现要求一次,背诵一次,完成一次的现象。正因此如此,所以才会出现背诵过程中的“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到哪”的现象。

  5.重感悟,轻诵读

  不难发现,我们今天的语文课堂重感悟和体验,作为储备知识最基本的方法“熟读成诵”正慢慢被忽视。甚至,有些课堂学生连课文都还没读熟,就开始讨论、交流、汇报,最后让学生把文章分析得头头是道,煽情煽得稀里哗啦。可一旦下了课就如同虎毛离开了虎皮,风一吹,什么价值都没有了,何谈有效。

  6.重死记,轻技巧

  大部分学生拿到文章,对文句字面意思没有搞懂,对文章的层次感情没琢磨透,便囫囵吞枣地背诵,机械重复。经常把一句话读来读往。记忆还停留在死记硬背阶段,不能找出记忆的规律,理出文章的思路,想出适合自己适合文章的记诵方法。

  二、大珠小珠落玉盘——谈谈背诵方法的指导

  1.形式多样、熟读成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对于语文教材中适合诵读的课文,如诗歌,名言警句等应引导学习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不求甚解”地诵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多读,反复地读,熟读成诵。

  2.图文结合、看图背诵

  低年级教材,大多数课文都配有插图,教师可借助插图指导背诵。在背诵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碰到讲不下去的,师也可稍做提醒。这样图文结合的背诵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降低了背诵的难度,而且更拉近了学生和文本的距离。

  3.借助板书、理解背诵。

  好的板书不仅是课文的纲目,也是学生背诵课文的支架。在分析课文时,老师可对学生要求背的内容,在启发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合理板书。不仅让学生把要求背的段落记得更牢,还在不知不觉中增强了语感。

  4.联想画面、形象背诵

  有的文章通过描写会引人遐思,使人眼前呈现出一幅幅意境优美的画面,教师如果抓住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手中的文与脑中的图结合起来背诵,一定会事半功倍。

  5.表演提示、有趣背诵

  表演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有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活灵活现地表演出来,过足演员的瘾。观众一边读着旁白,一边看着表演,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举纲张目、词句引领

  就是在清理文章纲目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研究纲与目及目与目是怎样联结起来的,也就是说,要搞清句与句、句与段之间的关系:是因果?是种属?是部分与整体……到此为止,文章思路也就变成了学生思路,对课文内容的详细记忆,也自然能“举纲张目”了。

  7.理清段落、层次背诵

  课文总是按一定顺序写的,都有内在联系的线索。教师指导学生背诵时,可以先让学生找出课文的线索,然后再按照线索进行背诵。例如,《翠鸟》第一自然段描写翠鸟的外形时,是按“爪子——羽毛——眼睛——嘴”的顺序写的,学生背诵时就可对照翠鸟的图片,理清描写的层次,然后分别背诵。这样背诵,不仅便于记忆,还印象深刻。

  除此之外,填空法、感情朗读法、教师引背法等,也是比较好的背诵方法。总之,不管教给学生哪种背诵方法,一定要注意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背,要根据不同的背诵内容,灵活选择最佳的背诵方法。

  背诵于少年,受益于终生。我们只要把背诵这种最本色、最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多背诵一些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的文质兼美的课文,多积累些佳词妙句,并从中领悟作者构思巧妙的写作方法、表达方式,无疑会让他们尽情驰骋于前人构建的一方新天地中而受益终生,从而,背诵出自己一生的精彩。

�7<p� h��'font-family:宋体;mso-as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对数学学习兴趣有关问题的思考[J].数学通报,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