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 徐红瑞

【机构】 河北省南皮县第一中学

【摘要】本文从当今语文教学课堂的一些沉闷现象谈起,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先导,从精彩的导入、巧妙的突破、深入的探究、丰富的课堂、深刻的体验、现实的联系、分层的教学七个方面来谈论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火星;火苗;核心;基础;源泉;动力;关键
【正文】

  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当今教育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热点,这一点更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也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捷径之一。新课改的号角吹了多年,新课改的实验如火如荼,可是我们的一些语文课堂却一反常态:教师讲得气喘吁吁,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语文课堂枯燥乏味,导致很多学生反映语文课没意思。这种沉闷、呆滞的课堂怎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

  那么,如何打破僵局,活跃语文课堂气氛,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效率呢?对此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以下几点值得大家共同商榷。

  一、精彩的导入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火星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能迅速抓住学生、控制课堂,达到“立片言以居要”的境地。我在教学《荷塘月色》这一课时是这样做: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那春景图是美不胜收;还学过他的《背影》,那父子情深的画面催人泪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荷塘月色》,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荷塘上的月色”和“月色下的荷塘”美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因为有已学过知识及曾体验过的生活,所以在进入新课时学生会很感亲切,并自然地展开联想和想象,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巧妙的突破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火苗

  课堂教学有时似行军打仗,如果谋划得当,巧妙突破,便势如破竹,轻松占据城池。在教学课文时,如果切入点设计得好,可以带动全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便很容易达到,可谓“得来全不费功夫”。我在教《包身工》一课时,以文题入手切入。板书课题后,我说:“同学们我们看一看文章题目,你能从这句话里读出些什么信息呢?”学生抢着说:“包身工是什么人?她们包给谁?她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怎样?”这些问题的提出一下子扣住了文章的中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去“攻坚克难、大显身手”。当然从哪一点切入更易抓住课文的灵魂,这需要教师精心的构思,以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三、深入的探究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核心

  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常听到老师接二连三地向学生发问,一问一答,步步紧逼,甚至于不给学生思考的空间,不给学生揣摩的时间,更不给学生交流的机会,课堂上气氛紧张,由此让不少的学生怕了语文课。那么,是否可以设置“大”问题,牵一发而全动?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课堂交流中体会发现的喜悦感,在与同学思维的火花碰撞中,步步深入把握文章的主旨。例如教学《鸿门宴》一课,可以设置问题:刘邦在“鸿门宴“中得以死里逃生的原因是什么?学生刚开始也许只找到表层的原因:良臣之智猛将之勇。但深入探讨后发现文中有关键句:“项王默然不应。”,这句话告诉我们项羽囿于“义”下不了手。由此可见良臣之智猛将之勇只是表面原因,深层原因在于项羽集团君臣不睦,顺着这一思路让学生在文中找项羽集团君臣不睦的内容,在这一过程的学习中学生掌握了全文的内容。如果再深入挖掘,就会发现项羽集团君臣不睦与刘邦集团上下一心这两个方面的原因才得以让刘邦死里逃脱。一个核心问题,牵动学生对课文全面深入的分析理解。可见设置能统筹全篇,内涵丰富的“大”问题,既可以整合全文的知识点,又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还有助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既可以改革教师讲授的单一教学模式,又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分析综合的能力,可谓一石多鸟。

  四、丰富的课堂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语文课堂上,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讲得口若悬河,忙得不亦乐乎,而学生却听得索然无味,无动于衷。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还在传统课堂里耕耘,自以为呕心沥血,可学生并不买账,虽然学生暂时不敢“造反“,但是他们用课堂表现来无声抗议。这样的课堂学生又怎能有兴趣呢?《学记》上说“亲其师,信其道”。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有点激活学生的绝招,你要有东西吸引学生。这必然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革新课堂,变教师主讲的单一课堂为“师生互讲、生生互讲“的丰富课堂。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如在讲议论文《拿来主义》时,我让学生分成两组辩论“拿来主义和改革开放的关系”。同时结合辩论让学生领悟关于议论文的一些知识,体会如何证明自己的论点,如何反驳对方论点。学生热情很高,轻松地学到了知识。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时,我让学生排课本剧,表演课文中的故事,学生们很感兴趣,收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五、深刻的体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源泉

  《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了“体验”二字。所谓体验就是亲身经历,就是联系自身的体悟。它具有亲历性和独特性。在体验中,学生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印象,极易产生认识的突破、情感的升华和价值观的提升。如我在执教的《故都的秋》一课,为了让学生真切体会到秋天的魅力,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先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秋天观察日记,上课的时候问:“同学们,你们在秋天感受到它与其它季节的不同吗?有什么惊人发现?”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表他们观察到的秋天,有的说,看到了即将收获的玉米、大豆和高粱;有的说,看到了果园里丰硕的果实;还有的说看到了广袤的原野上成群的牛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着说不尽的内涵!可想而知,学生的朗读是声情并茂的,学生的感悟是丰富而深刻的。

  六、现实的联系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动力

  生活的常理告诉我们:只有当某一知识或技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我们才能把它当作己任。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受用的角度,从学生将来走上社会实现自己理想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的角度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就会认为这些知识技能是值得学习的,学生有了这种动机,学习兴趣就会大增,变被动为主动。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在生活中,你们发现没有,同样一个道理,有的人说了对方会欣然接受,有的人说了会对方会大动肝火,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说:“有的人会说话,有的人不会说话。”教师乘势利导:“会说对每个人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古代有‘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说法。如今市场竞争激烈,要想成功就必须要具备会推销自己的能力,这就需要会说。同学们,你想让别人欣然接受你的建议和请求吗?那么请认真研读课文《烛之武退秦师》。”看看是烛之武怎样劝说秦王的?从中你能学到什么?这样一问,课堂就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了。学生的内在动力被点燃,兴趣也就来了,课堂的气氛就活跃了。

  七、分层的教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在教学中,我曾十注重差生的转化工作,自认为效果不错。但有一次,我在批改作文本时,看到一名成绩十分优秀的学生这样写道:“我喜欢语文,喜欢它的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但我在语文课上学到的东西太少了,我对语文课太失望了。”这段话引起了我的深思,的确,我在重视一部分学生的同时,而忽略了另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对优等生缺乏必要的指导。发现问题,我及时采取了措施,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分层次施教,让学生们都有收获。课上精心设计问题,难易搭配;课下布置弹性作业(难度不同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比如为优等生布置课外阅读作业,向他们推荐经典作品,并要求他们写下阅读笔记。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对他们的要求也应不同,让他们都有收获,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那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会轻而易举。从这一点来说,分层次教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总之,创建语文高效课堂,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以“生”为本,用新课改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高效课堂的打造就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