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如何增进师幼间的情感交流

【作者】 王 芹

【机构】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幼儿园

【摘要】积极的情感交流是促进师生有效互动的基础。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视幼儿的主动精神,两者结合起来,就是以幼儿为中心的师幼互动行为,以幼儿作为主体,带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原有经验等,从而使教学活动具有丰富性和多变性。情感的互动可以让幼儿在爱的滋润下养成自尊、自爱、不怕困难、乐于探索的良好品质,是积极、有效师生互动的动力之源。
【关键词】 师幼互动;师幼情感;情感交流
【正文】

  师幼互动是教师与幼儿在观念、情感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它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式,存在于幼儿平时与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的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师幼间的情感交流是促进师幼互动的必要条件。对幼儿而言,由于其行为的自制力和有意性较差,受情绪情感影响尤为明显,在师幼互动中强调情感支持和交流的作用非常重要。情感交流是一种心灵的交汇,孩子只有在对教师产生相信、尊重的基础上,才会把自己的想法对老师进行表达,进行相互的交流。《纲要》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所以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应注重与幼儿的情感交流,让幼儿感受到被爱,被关注,孩子一但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有人说:“教育之船只有借助于感情之水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是的,五年的幼教生活让我深深体会到师幼间良好情感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增进师幼间的情感交流呢?以下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 爱孩子,热情对待孩子。

  陶行知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为人师者,应当爱满天下。” 热爱幼儿是增强师幼情感的根本前提,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博大的爱,这也是教师的一种神圣职责。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去年接小班时的情景,小朋友刚来幼儿园对周围的环境不熟悉,对老师也很陌生,产生了焦虑和紧张,哭闹不停,这时我像妈妈一样把他们一个个搂进怀里,轻拍他们,耐心安抚他们:“老师在幼儿园里就是你们的妈妈,老师也会像妈妈一样爱宝宝的”。轻轻为他们拭去泪水、擦去鼻涕,精心组织游戏吸引他们注意力,帮助他们找伙伴,带领着孩子们在园内的操场上走一走、看一看、玩一玩,适应新的环境,这样就将他们对亲人的依恋转移到了教师的身上,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没过几天,孩子能高兴的上幼儿园了,许多孩子一入园就跑来和我说这说那,我知道这是我的爱心和耐心赢得了孩子们的喜爱。

  “微笑”是我们最朴素的职业素质,教师微笑着与幼儿沟通,说话,做游戏,幼儿就会对这样的老师感兴趣。因此每当幼儿入园时,我都会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热情的、微笑着迎接每一个孩子,用自己的爱心去创造快乐和谐的氛围,如:微笑着向孩子问声好,抱抱孩子,亲亲孩子的脸,摸摸他们的头,拉拉他们的小手,和孩子交谈时蹲下身来认真倾听,热情回应,耐心的引导孩子玩一些快乐的游戏。慢慢的幼儿对教师的戒备心理消除了,与老师之间的距离近了。

  古人有句话叫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使乎言。”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喜欢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活泼的语言,特别是加上教师丰富的表情和适当的动作,更容易为幼儿所接受,从而亲近老师。

  当然,爱孩子,也需要爱的智慧,师爱不等于母爱,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热情爱护,这样才能赢得幼儿的尊重,赢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

  二、尊重孩子,平等对待每一个孩子。

  陶行知先生曾说:“你要当好一个先生吗?那要先当好一个学生,只有当好了学生,才能当好先生。”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把幼儿看成具有自觉主观意识和独立人格的主体。这就是要求教师在与幼儿交往过程中充分尊重幼儿,把自己和幼儿摆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孩子的生活经验少,知识贫乏,但他们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应从领导者的位置上走下来,蹲下身,带着一颗充满好奇的童心与孩子交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所想,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把教师视为他们中的一份子,他们才愿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告诉老师,师幼之间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比如游戏中,可以让幼儿自行制定游戏规则,而不是被动的按教师安排去做;环境布置时,可以让幼儿自己出主意,按照自己的意愿布置一个充满童趣、富有灵性又能真正发挥教育价值的“精神环境”;幼儿间发生纠纷时,可以让幼儿自己解决,而不是由教师一味的说道理和教训;教师还可以组织集体讨论,创设平等和谐的民主气氛,并鼓励幼儿各抒己见,在平等对话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师幼关系。

  三、 理解孩子,宽容地对待孩子的错误。

  爱孩子,就要理解孩子、宽容孩子。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自治能力有限的幼儿来说,有缺点、有过失是在所难免的。我们不仅要看到幼儿的可爱之处,还要接纳幼儿的不足,更要宽容幼儿的“破坏”行动。新学期开学,班上来了一个女孩叫苏静,没过几天,她的调皮劲就表现出来了,有一天课间活动时,她又跑到引水机旁玩水,有个小朋友好心去劝阻她,没想到她却把一满杯水泼到了小朋友身上,这一幕正好被刚进教室的我看到了,当时我很生气,但往日的经验告诉我,严厉批评是收不到良好效果的,甚至会适得其反,我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蹲下去拉着苏静的小手说:“你看你把小朋友的衣服弄湿了,小朋友会感冒的,你帮老师去柜子里拿件衣服,我们一起帮小朋友换掉,好吗?”。做完后,我才慢慢告诉她要节约用水,不能玩水,浪费了引水机里的水,小朋友就没水喝了, 同时要和同伴友好相处,同伴才会喜欢自己。听后,她点了点头,我摸摸她的小脑袋说:“那我们是不是应该跟××小朋友道个歉呢?”苏静很高兴得去做了。第二天,她跑来告诉我说:“老师我今天没玩水。”“嗯,真好,宝宝长大了,会听话了”我抱了抱她,她高兴得跑开了,自此,这个孩子调皮的次数少了,也爱和老师交流了。

  幼儿都具有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他们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成天总是问东问西,摸摸这儿,碰碰那儿,一不小心,就会犯错误。面对成天闯祸的孩子,教师如果过于严厉地批评,甚至体罚,那么幼儿会越来越害怕教师,并与教师疏远;或者产生逆反心理,进而与教师对立。可见,教师对幼儿所犯错误处理不当会对良好的师幼关系的建立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应以理解、宽容的心态对待幼儿的错误,心平气和地帮助幼儿分析错误的原因,幼儿也就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

  四、关注孩子,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

  在活动中我们对于孩子的表现和反映,如果予以关注,收到的教育成效会显著不同。虞永平教授说过:“幼儿教师所要做的不仅仅是蹲下身来,更多的是要蹲下心去。”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幼儿的情绪、情感和需要,做幼儿的大朋友;还要更多地有意识地关注幼儿园的互动信号,并积极地给予反馈和应答,使幼儿产生被支持感和信任感,使幼儿“亲其师而信其道”;同时,支持、鼓励和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往和互动。有一句话说得好:“幼儿在前,老师在后!”,活动中我们要时刻关注幼儿的兴趣和幼儿所关注的问题,引导幼儿主动、积极地富有个性地发展。

  教师的教育方法有很多种,适时的运用“赏识教育”是一种很好的选择。“赏识不仅是教育的思想观念和方法,它更是一种教育者的思维方式、信念及心态。观念方法的力量是有限的,而一旦你把赏识升级为思维方式、信念和心态,教育就会呈现出不可思议的成果。” 恰当灵活地运用赏识教育法是教师的教育艺术。曾经看到这样一个例子:两位老师的课上他们所处理的是同一类型孩子的问题:上课调皮捣蛋。第一位老师说:“浩浩小朋友,再不坐好就让你站到门外去!”结果这位小朋友没有任何变化,继续他的滑稽表演,逗得全班孩子哈哈大笑,让这位老师无可奈何。第二位老师并没有点这位小朋友的名,而是对其他小朋友进行点名表扬,同时也表扬了这位小朋友昨天的表现非常好,看看今天跟昨天比一比,哪天好,这位小朋友马上表现得出奇的好,安静的坐在座位上听老师上课了。这个例子中第二位老师的教育方法就是赏识教育,既没有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同时还达到了预期效果。

  赏识教育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除言语进行鼓励外,教师一个信任的微笑,夸奖的“大拇指”都会给幼儿带来很大的自信。赏识教育是教师对幼儿无限爱的传递,是建立良好师幼关系的桥梁,因此我们教师应学会赏识,学会教育。

  正如蒙台梭利所说:“每位教师都要将自己的眼睛训练的如同鹰眼般的敏锐,能观察到儿童最殷切的需要。” 每一位幼儿都是不一样的,我们都要去理解他们,观察他们,要寻找到和他们心灵的通道,在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尊重幼儿、关心幼儿,重视幼儿的情感需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地位,建立真正的民主、平等、亲密、可信赖、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间进行积极有效的情感交流,使幼儿快乐的成长,渡过他们幸福的童年。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4月出版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月出版

  [3]《爱心与教育》  李镇西

  [4]《幼儿教师知识手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刘占兰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