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其对策
【作者】 凌培显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中学生处于自我意识觉醒阶段,因多方面原因,极易引发逆反心理。所谓逆反心理是以消极、冷漠,甚至敌对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和生活的心理。这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轻者对学习、生活等构成消极影响,重者则导致过激行为,甚至危害家庭、学校及社会。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很多,主要表现为独立意识强,表现欲望高,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显示其独立的个性。因此,寻找积极的疏导方法,对促进中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对学校有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营造健全的集体舆论等都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
(一)个体方面的因素
中学生的身体发育较快,日趋成熟,但心理却很不成熟。首先,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与童年时期相比,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成人感”和强烈的社会独立性。这种社会独立性使中学生的自尊心、好胜心增强起来,不满足老师和家长把自己当孩子看,故意与老师和家长唱“对台戏”,这种心理差距是造成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其次,他们开始对生活中或书本上遇到的各种问题独立地用自己的知识观点来衡量是非,用自己的智慧才能来判断曲直,对老师家长的教导,常喜欢批判的眼光来审视一番,这就产生了你越不让知道,我越想知道的逆反心理。最后,思维的独立性的发展,使得他们开始喜欢争论,对老师和家长的教导,他们常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因此他们很容易把老师的劝说、告诫看成是“管、卡、压”,继而产生逆反心理。
(二)家庭方面的因素
由于经济条件的优越和教育观念的错误,很多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百依百顺,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使孩子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这样的孩子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或受到一点小小的挫折,便形成逆反心理,同时养成了孩子的任性、孤傲、依赖的性格。再者,父母的教育方法。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子女寄予相当的厚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但在教育方法上却秉承“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祖训,对子女管教过于严厉,使子女长期生活在恐惧的阴影当中,一旦他们的心理再也无法承受时,他们的所有积怨都会随之暴发而来,轻者不听父母的话,对着干;严重者则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三)学校教育方面的因素
学校教育方面的因素是形成学生逆反心理的重要诱因。首先学校口头上讲素质教育,但实质上仍把升学作为唯一追求的目标,少数“尖子生”受到教师们的喜爱。多数学生特别是差生被冷落,他们自卑、厌学。其次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既无新鲜感,又无针对性,千篇一律的授课,不着边际的谈话,对学生缺乏吸引力,有的教育工作者把思想教育工作片面地理解为对学生的单纯看管,用简单粗暴的方法,一味地对学生施加压力,迫使学生就范。有的学校教育内容单一,用统一的模式把学生框起来,在一个起点上进行教育。这种“单一化”的教育内容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可以说,学校教育的某些失误,是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因素。再次、有些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当,不能充分尊重学生,处理问题时常常未经深思熟虑,或是大发雷霆,或是一味地讽刺、挖苦,造成学生内心的不服气。
二、解决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对策
(一)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学校要重视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条件。要增加对图书馆、体育馆、多媒体设备的资金投入,给中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要重视文体活动的开展,调动中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缓解他们的学习压力,陶冶他们的情操,潜移默化地规范他们的行为,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班风,这种健康、和谐、乐观、向上的校园文化。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开没心理健康课程,使学生了解心理学和心理卫生知识;通过心理讲座等活动使中学生掌握一些调节情绪、宣泄苦恼、发泄愤怒、克服自卑、学会交往、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提高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促进其人格和心理的健全发展。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中学教师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了解现代的主流文化和时尚潮流,真正地接纳中学生的思想观念,用关爱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理解、信任学生,公平地对待学生;同时还应具备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善于与中学生沟通,真诚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各种问题和烦恼,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用实际行动去融化他们的逆夏心理。以减少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出现
(四)指导家庭教育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学校和班主任应用利用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宣传素质教育和中学生心理学内容,指出家长教育子女的误区,矫正家长中存在的溺爱、自卑、专制、放任等不良心态,让他们为子女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诱导、感化子女健康成长。特别要关注单亲、再婚等特殊家庭。
(五)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首先,当学生向你谈他感兴趣的问题时,要集中注意力听,不要似听非听,或者一面做事一面听,如果确实有十分紧急的事,不妨先打个招呼,以使学生理解。
其次,充分了解学生心理,要以交换意见的方式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一味说教而不考虑学生的意见。最后,用尊重的语气而不是教训的口吻说话。尊重学生会使学生尊重自己,教训常常会带来反感和对立,达不到应有的目的。
最后,加强师生间情感的交流,用教育者真诚的爱去感染与激励学生,特别是对于学习落后、思想和行为偏傲的学生,决不能讽刺挖苦甚至粗暴对待,而要用火热的心去亲近和温暖他们,打开他们情感的闸门。唯有当学生与教师的感情融洽、思想沟通的时候,教师的教育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才会从根本上消除学生的抵触和“逆反”心理。
总之,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冷静对待,努力寻求正确方法,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我们要尊重学生的正常选择,不要剥夺其心理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