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作者】 赵成成

【机构】 安徽省怀远县唐集镇西赵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如何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充分感受到美,提高审美素质呢?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强化“听”的教学

  1,激发听觉,开发思维

  众所周知,耳朵是我们感知事物或获取信息最方便最快捷,也是最全面的感觉器官,我们要好好地利用耳朵的功能服务于大脑,从而更多更广地汲取材料,充实情感,满足思维。语文教师要具早备较高的教学素养,同时也要有良好的教学习惯。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生动、流畅,课堂内容要丰富,方式要多样化。一旦教师的语言有了感染力、号召力,就能引起学生主动听讲,从而激友学生听话兴趣。慢慢的,学生良好的听话习惯就能得到培养。

  2.加强对学生听话的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的训练及培养

  教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有意识听话来加强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信息,如可以采取提问或听说训练,提高学生瞬间记忆力。像教材中的一些文章篇幅虽长但内容简单,语言丰富,是培养听话训练的好素材。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简洁、准确、生动的语言来概括文章的重点内容,而其他同学则听是否恰当。而诗歌、辞赋、寓言故事、抒情散文等文章,因语言精练生动、内容深刻,是加强学生听话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训练的最佳文选。

  3.通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理解性听话训练

  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在公共场所或生活中听到的一些好的歌词、名言、故事等,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去听并且记住听到的信息,这也是听话训练的一个好方法。

  二、规范“说话”的训练

  L创造说的情境

  为了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一个“说”的情境。如为学生提供一幅优美的图画,让学生在欣赏美的过程中产生说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教师适当引导,让?生在这种美的情境中学会说,感受“能说”给他带来的喜悦。另外,还可为学生放一段优美动听的声乐,让学生在对音乐的享受中产生想说的欲望,说出自己心中最真实的感受,享受这种会说、能说的乐趣。

  2.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丰富学生的说话内容

  有些学生作文很好,可是不善于言谈;有些同学作业非常认真,正确率很高,但上课一提问,便“沉默是金”。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口语的训练和复述能力的培养。在记叙女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总结文章主要内容或复述课文;诗文、辞赋、文言文一般篇幅小,可以让学生通过读、背来丰富词汇量;论述文教学可以组织学生搞辩论会;课程之外,还可以用礼貌用语教育、日常交际示范等方式对他们进行说话的训练。

  三、优化“读”的教学,形成良好的语感

  “读”历来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让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的鉴赏中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精神世界。如果在阅读训练中能让学生感受到美的体验,定能使阅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读出语言美

  为什么在课堂中总有学生在读书的时候,读不出感情和韵味,一味地唱读、念读呢?那是因为他还未曾感受到朗读时语言给他带来的美的享受,是语感能力不强所造成的。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所谓语感能力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感受、感悟能力。要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美,教师就要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如准确的发音、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感情的起伏变化等,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的朗读方法的基础上提高朗读能力。

  2.读出情境美

  语言所创造的情境美只有通过学生用心地朗读才能体会到。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大量的训练,使学生置身于一种规范而丰富的语言情境中。通过潜移默化,使学生感知各种语言现象,从而丰富学生的感受,提高感悟能力。通过朗读、诵读、背诵等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和整体感悟、积累熏陶,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语感,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在这种美的语言情境中提高读的兴趣,发展读的能力。如在学习写景抒情的散文时,可让学生放声朗读,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所创造的意境美。又如在学习诗歌时,可让学生闭上眼睛诵读,让学生慢慢咀嚼回味诗中所描写的景色,在头脑中反复感知、再现、体味,最后达到顿悟。

  四、激发写作热情,增强写作能力

  写作教学是一种综合训练,它既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能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还能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加深对生活的理解、感受,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作文能力主要包括审题能力、立意能力、选材能力、谋篇布局能力、修改文章能力,而审题、立意及谋篇布局训练显得尤其重要。

  1.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培养写作兴趣

  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摘抄、背诵好词佳句甚至好文章。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联系实际让学生学着写,引导学生多动手写作。进行课堂作文练习时要及时评改作文,品读优秀作文,多表扬写作有进步的学生。

  2.不同文体不同着重点

  记叙文要做到条理清楚、详略得当、表达生动感人;说明文力求做到说明的顺序要跟事物本身条理一致,要跟人们认识的过程一致,选择适当的说明方法,要有确切的事实依据;议论文要立意准确、新颖,论据充分具体有说服力,结构严谨,逻辑性强,便于读者理解。

  3.加强即兴作文训练

  即兴写作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速度,增强写作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平时通过写日记、作打油诗、写广告语等来锻炼即兴写作。

  在新课改教学理念下,“听、说、读、写”这四种基本能力训练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它们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综上所述,我们只有抓住这四种基本能力的训练,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