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纳入教师职务系列的辅导员队伍建设

【作者】 郭 葳

【机构】 天津中医药大学

【摘要】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心辅导员队伍建设,明确将其纳入了教师职务系列,但实际操作面临了一些问题。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辅导员队伍稳定发展,高校应为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提供制度保障、教学科研平台和培训体系,辅导员也应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发挥双轨优势,实现自身素质的提升,为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而努力。
【关键词】辅导员;队伍建设;教师职务
【正文】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直接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将辅导员纳入教师系列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必然需求。

  一、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的必要性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心辅导员队伍建设,明确将其纳入了教师职务系列。《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发【198718号)指出:“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以主要精力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也要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人员,是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应列入教师编制,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指出:“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按学校教师职务岗位职数的适当比例评聘专职辅导员的教师职务。”《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24号)规定“专职辅导员可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要求评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技术职务。”

  高校辅导员普遍面临日常工作繁琐、工作认同度不高、待遇保障不足等问题,部分辅导员对个人职业发展有所担忧,导致队伍流动频繁。辅导员队伍普遍年轻化,缺乏经验和阅历,不利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将辅导员纳入教师职务系列可以减轻辅导员个人发展的顾虑,增加社会认同感,使辅导员愿意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提供在专业领域纵深发展的机会,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发展和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二、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的现状和问题

  根据国家规定,部分高校已将辅导员纳入教师系列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但还停留在尝试阶段,实际操作仍面临一些问题。

  部分高校并未认真落实国家政策,为辅导员提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相关制度保障。部分高校虽制定了相关政策,但直接套用教师职务系列统一标准、统一条件进行评聘,没有结合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单独设定指标和评审标准,造成辅导员很难满足条件而无法晋升。教师职务系列对辅导员的教学和科研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高校无法为辅导员提供足够的课程任务量。部分辅导员日常事务繁重,无暇兼顾教学和科研任务。

  三、纳入教师职务系列的辅导员队伍建设

  (一)学校层面

  1.制定科学的评聘制度

  高校首先要提高认识,根据辅导员的实际工作情况制定科学的教师职务评聘制度。《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2号)明确指出:“评审中要充分考虑辅导员工作的特点,注重考核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绩,特别是在关键时刻的表现。”因此对于辅导员的评聘标准不能照搬其他专业教师职务评聘条件,《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24号)规定“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应坚持工作实绩、科学研究能力和研究成果相结合的原则,对于中级以下职务应侧重考察工作实绩。”另外,考虑到辅导员工作特点,应在评聘过程中将专职辅导员单独设组、单独评审。

  2.创造完善的教学科研条件

  除了提供相关的制度保障外,学校还应拿出具体措施,切实为辅导员评聘教师职务扫清障碍。教学和科研是教师的基本能力。辅导员日常多从事事务性工作,接触教学和科研机会较少。高校应积极引导辅导员转变意识,重视总结、重视研究,努力提高科研能力,通过持续性的课题支持、经费资助和成果展示,支持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开展研究,培养其成长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专家。同时根据辅导员的学科背景、兴趣和专长,为其开设或安排相关课程,例如思想道德修养、形势政策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军事理论课、就业指导课、心理辅导课等。除课堂教学外,还可充分发挥辅导员在第二课堂教育实践中的作用,将开展科技创新、学术交流、社团实践、文艺活动等计入辅导员的课时。

  3.建立系统的培养体系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24号)要求:“辅导员的培养应纳入高等学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享受专任教师培养同等待遇。”因此,学校应当重视辅导员的培训工作,重点在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专业化的辅导,建立岗前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和专业化培训兼备的完整培训体系。尤其对于未从事过教学科研的辅导员,可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指导,使其不断拓展能力,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二)辅导员层面

  1.提升教学、科研能力

  纳入教师职务对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辅导员应熟练掌握教学和授课技巧,将专业知识在课堂和第二课堂传授给学生。善于总结学生工作规律,掌握学生发展规律,提炼升华为理论,用以指导未来可能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因此辅导员要具有学习意识,通过参与培训、自我学习、实践摸索相结合的方式,尽快提升教学、科研能力。

  2.发挥双轨优势

  辅导员纳入教师职务并非不再看重日常工作业绩,而是以此为基础的素质提升。因此辅导员不仅要继续完成好本职工作,还要努力创新教育方式,利用教学、科研的经验成果提升原有工作水平,充分发挥与学生密切接触的优势,将教育融入学生的课堂、实践、日常生活等每个环节,真正实现全程育人。

  参考文献:

  [1]王雅正,雷利利,龚杰昌. 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的困惑与思考[J]. 中国高校师资研究,20125: 33-38

  [2]陈勇. 高校辅导员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发展对策研究[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2):78-80

  [3] 李秀娟. 关于高校辅导员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的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200811):87-89

  作者简介:郭葳(1989—),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学历,天津中医药大学学工部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