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初中语文“专题”教学
【作者】 梁春妮
【机构】 广西北流市大伦镇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天地大语文,语文小天地”。新课改之后的语文是社会化的大语文。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顺应了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的初中语文专题就应运而生了,专题学习作为一种研究性学习活动就有了开展的必要。
语文学科领域的专题选择范围广泛。它可以是文学作品的探究赏析,也可以是语文学科向其他学科的跨越。它可是课内阅读的延伸,也可以是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的交互。它可以是教师统一划定,也可以是学生根据自我兴趣、能力、认识的自主选择。
语文专题学习教学是难度大,层次更高的教学行为,对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对教学资源的要求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报刊视频信息、家事国事天下事以及生活中的其他种种话题,无不是语文学习的资源,这种资源可以说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各个专题都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如“狼”专题中就要求学生了解汉语中有关狼的成语、谚语以及在外语学习和课外阅读中了解关于狼的故事和习惯说法,要求选取一个角度,从各种参考书和网络上进一步搜集资料写一篇有关狼的小论文或简单的调查报告。又如“鸟”专题中要求读读《飞鸟与飞机》,课外查查仿生学方面的资料,写一篇小论文;再通过查阅图书报刊和网上资料了解鸟类的生活习性,了解为何鸟类饱食后体重加倍却飞得更好更远?飞行时“V”字形队伍站队飞行比单独飞行能减少能量消耗?这些要求它打破了学校、教室的束缚,把校内外课程整合了起来,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意味着书本向生活的回归。
可是,现在学生,生活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却仍然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阴影,课余时间、双休日都消磨在了各种补习班中,看书的时间可谓少之又少。如何弥补这时间和空间上的缺失呢?那就是网络。网络连接的是巨大的知识与信息的资源库,它为专题学习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学习者可以快速查寻相关的信息,这可以大大节省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学校有了网络设施,才能为语文专题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硬件保障,使课内学习成为起点,并以此辐射到课外,到生活的海洋里,到大语文环境中去吸取语文知识和思想文化的琼浆。
其次,是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一)专题教学对教师个人知识储备的挑战
专题设计跨学科,综合性强,其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如“荷花”专题,它囊括了古今中外描写荷花的诗、词、小说、绘画作品、摄影作品、影视作品等。又如“长城”专题中就涉及到了政治、历史、文化、建筑和经济等不同的学科角度;而“汉字”专题又从古老的造字方式到汉字进入计算机、汉字夹字母、表情文字等,可谓包罗万象。教师在专题教学中要想放得开、收得拢,如果没有“一桶水”,又怎能给学生“一杯水”呢?
(二)专题教学对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考验
语文专题学习教学是围绕一个学习专题,利用多样化的方法,从各种渠道引导学生主动搜集、加工处理信息,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和意义建构,从而在听、说、读、写实践中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提高探索和创造能力。在这种前提下,教师首先要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诱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提高探索的欲望和创造的兴趣,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例如,我在教“广告多棱镜”专题时,在屏幕上首先展示一些学生平时在电视中熟悉的经典广告画面与广告词,介绍它们的辉煌业绩,启发同学思考为什么简简单单的几句话竟能产生如此大的效应,获得如此丰厚的效益。有同学认为是明星效应,有同学认为是产品过硬,“酒香不怕巷子深”,有同学认为是广告做的好,否则“养在深闺无人识”,学生的讨论热火朝天,课堂气氛相当热烈。面对容易失控的课堂,我不设标准答案,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什么样的广告才是好广告,怎么样才能写出富有创意的广告,鼓励学生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解决探究的问题。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出要求,让学生为交通秩序、保护环境、献爱心等公益事业创作一些广告,在交流研讨中学会客观的分析和辩证的思考,学会补充完善。此时,教师要注意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方法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努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充分发挥,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有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从执教者变成引导者、咨询者和资料的提供者、成果的分享者,才能成功地驾驭专题教学课堂。
再次,是对学生的要求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在于能让学生实行自我教育”。知识不是通过老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通过一定的情境,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而获得的。
语文专题学习就是能激励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燃烧创造性学习的火花,使人终身受益的语文学习活动。它要求学生选择、探索、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研究性探索性学习的过程。要求学生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者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对语文学习资源进行整合运用,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如“气象物候”专题,对学生的要求就比较具体,除了对专题中节选的文章、诗词与物候关系的分析外,还需要同学能从中发现物候规律,请同学搜集反映气象物候的成语、谚语,并分析成语、谚语中所反映的气象物候不合现实的实际情况的原因,更是提出在班级成立“气象物候观测小组”,确定观测点,设计观测记录,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这种种专题讨论活动对学生的要求不可谓不高,学生既要有独立学习的自主性,又要有合作的意识,才能在探索过程中学习新知,发现问题,体验情感,品位内涵。这样的专题学习,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重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和能力形成的过程。
可以说,“专题”教学改变了过去学生依赖教师来学习的状态,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相信我们的学生会用自己的智慧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主动求知,主动探索,自主独立,创造性地学习,在语文学习的天地里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