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论初中英语情感教育
【作者】 蒙 刚
【机构】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宾州镇第二初级中学
【摘要】 中学外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学英语教师应充分认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了解情感教育的意义,积极在外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和学习主动性,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英语教学;情感因素;教学质量
情感是人脑的一种机能,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它包含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积极情感如兴趣、自尊心、自信、强烈动机、愉快、惊喜等。而焦虑、害怕、羞涩、愤怒、沮丧、怀疑、厌恶等则属消极情感。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积极情感是获取知识的土壤和动力,也是成功教学的第一要素①。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想的交流。师生之间的真挚深厚的情感交流是开启学生智慧和美好心灵的钥匙,是激发学生渴求知识的动力。初中英语教学不仅是对另一种知识体系的传授与学习,也是人类密切情感的载体。实践证明,在英语课堂上,教学双方的情感如果是融洽的,情感的积极作用如果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那么对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良好的品质,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现代英语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②。通过英语课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教育,把情感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反映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因此,初中英语老师在教学中要利用能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原动加以及学习的主动性和目标性。那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实施情感教育,以达到完善教学目标及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充分挖掘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
1.英语教学中充满情感因素
作为语言文字学科,英语教学中充满大量显性的情感因素。比如各式各样的人物对话、故事、幽默小品、人物传记,谜语等。即使像What’s this? It’s an orange. 这样一些初一英语教材里常见的简单句式里也不难见其情感色彩。当然,英语教材中也存在不含情感因素或隐性情感因素的内容,比如语法知识和某些科普文章或应用文章等,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方法情感性地教学这些内容。
2.英语是外来语
根深蒂固的母语结构及其文化与外语结构及其文化的撞击,不仅会带来学习的障碍,还会引起一系列的情感变化和冲突。这些情感变化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因此,如何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历来是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3.英语课是语言实践课
英语教学中大量的听与说,读与写的训练无不体现出双向式的交流。师生间情感沟通的问题就显得十分突出。通常情况下,如果学生对科任老师有较强的信心或融洽感,则其英语学习的兴趣会更加浓厚。在我校进行的一次有关问卷调查表明,占76.2%的学生表示曾有过因为喜欢或信任英语老师而增强学习信心的经历,但也有23.8%的学生认为自己因为与老师感情不融洽而导致学习兴趣减弱或成绩下降了,这个数据显示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了帮助这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使其摆脱学习障碍的阴影,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诱导,投入更多的爱心,使知识与情感交融,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1.把教学内容与教学实际相结合
模拟真实情景,贴近学生生活,力求课堂教学生动、形象、活泼。如在教学smile、angry、laugh、cry等词时,可以让学生上来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脸部表情简笔画,或亲自表演一番,让其他同学运用已学过的形容词来进行比较、评价。这样教学能使课堂知情交融,妙趣横生,同时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语言活动的意识,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角色扮演”为了学生提供了自我表现,自我发挥和团结协作的机会。这种活动一个人往往难以完成,需要学生之间密切配合,积极参与,其中任何一个不协调的配合都可能导致整个表演的失败。英语教师应该根据英语的“任务型”交际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让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新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话题,如打电话、购物、踢足球、看电影、制作美食等,这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练习机会,它使学生在生动形象、充满情趣的情景中,开启了“自动学习”的情感心扉,并且将所学内容运用于语言实践,发挥想象,提出设想,阐述个人观点,逐渐地培养起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和团结协作区精神。
3.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③充分利用语言的情感性,采用鼓励式教学,运用准确生动、朴实自然、含蓄幽默、深刻犀利等多种风格的教学语言加强情感交流,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参与英语交际,从而增强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鼓励的方法。学生回答正确,应及时给予肯定:“Very good ! Excellent ! Thank you !”如果不完全正确,也应加以鼓励:“That’s almost correct .”或“Better than last time !”即使学生回答不出来,也不能讽刺挖苦或指责他们,而应温和地加以鼓励:“Try your best , I believe you can give me a right answer next time .”
4.体验成功,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学生因个性差异,在课堂上的表现各不相同。有些学生性格较开朗,善于表现自己。在这些同学面前,比较胆小的学生感到有压力,不敢开口用英语交流思想。教师应对这些学生多加鼓励与引导。一句鼓励的话,一声由衷的赞许,甚至一个默许的眼神,都能调动起学生说英语的积极性。对性格内向,不善于口头表达的学生,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关爱与鼓励,多给学生具体的指导和帮助。对因心理障碍造成口语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从简单的英语说起,由易到难,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应及时肯定和表扬,使他们获得成就感,产生上进动力。教育心理学认为,差生同样有进取心,让差生获取某一种成功,设法满足他们的成功欲,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并由此引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取得进步。这种积极肯定的态度,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暗示,使他们减少胆怯心理,充满自信地投入到课堂当中去。只要教师有耐心、有诚心、有爱心,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5.利用多媒体及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适时使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课文具体内容,制作直观易懂的课件,使课文中角色变得鲜活起来,以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还可采用表演等形式锻炼他们实践英语的胆量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表现自我。组织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演讲、辩论、研讨会等活动,活跃他们的思维,增强他们的实践表现欲,进而促进他们运用积极的情感策略,保持学习英语的热情和持久力。
同时,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作风和坚忍不拔、知难而进的意志。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情感特征和意志水平,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失败和挫折,引导和培养他们从失败走向成功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探求知识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可以积极面对今后漫长的人生历程。
三、正确运用情感策略,实施情感教育
情感策略是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控制和调整自己的兴趣、态度、动机、信心和意志等情感因素的策略。它主要包括: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培养对英语的积极态度、认识英语学习的意义,善于发现英语学习的乐趣,在英语学习中克服害羞和焦虑心理,使用英语不怕犯错误,注意并调整自己在英语学习中的情绪等等。要运用这些策略,英语老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目前,重视和加强情感教学是素质教育赋予教师的新的使命。它要求老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自信心、主动性和目的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的方法。具体地说,实施英语情感教学主要应遵循如下四条原则:
1.寓教于乐原则
这是情感教学原则体系中的一条核心原则。这条原则的基本涵义是教师要在教学中操纵着各种教学变量,使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绪进行学习。也就是说,使教学在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学习的状态中进行,这条原则与“乐学”的基本精神是相应的。情感心理学实验证实,当一个人处在快乐兴趣情绪状态中时,最能发挥其智能操作水平,因而快乐——兴趣是个体进行智能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④教师在贯彻寓教于乐原则时,虽然操作点在于引发学生的快乐和兴趣情绪,但其目标并不停留在低层次的情绪调节上,而只是以情绪调节为切入口,籍以引导学由低层次的“外在乐”向高层次的“内在乐”方向转化。这种转化的实质是变“乐中学”为“学中乐”,达到治学的最高境界。
2.以情施教原则
顾名思义,这是情感教学原则体系中很有代表性的一条原则。既然是“情感教学”,当然要“以情施教”。这条原则的基本涵义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地在传授知识、技能、传播思想、观点的同时,伴以积极的情感,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贯彻这一条原则时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主导情绪状态;应以自己的高尚情操积极地影响学生,以陶冶学生的相应情感;教师还要善于情感性地处理教学内容,使之知情并茂,以情促知。
3.情感交融原则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围绕着认知信息传递师生间会出现种种情感交流现象,同时也实际存在着人际情感交流现象。教师应重视师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因素,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以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效果。奥地利著名教育家布贝尔(M·Buber)在《品格教育》中指出:“具有教育效果的不是教育的意图,而是师生间的相互接触。”⑤赞科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也明确地说“就教育工作的效果来说,重要的一点是要看师生之间的关系如何。”⑥师生间的情感会通过对其交往活动和关系的直接作用而最终影响教学和教育的效果。
4.移情原则
移情原则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陶冶。心理学原理中的情感迁移功能表明:一个人对其他人或物的情感可移情到与之相关的对象身上。教学中的移情,一是教师个体情感对学生的情感施加影响。教师的政治道德素质,文化理论水平,教学水平,精神状态,人格魅力,审美能力以及教师的形体语言和口头语的表现对学生起着很大的感染作用,另一个是读者被文章的人物的情感所感染。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文章原作者写作时的情感,注意情感的迁移,寓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美育于外语的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语的同时,受到精神的感染和情感的陶冶。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发展教育和谐统一的现代教育。作为外语教师,我们应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情感因素对学生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巨大作用,注重情感教学,以情优教,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成莉,2005,论情感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第6期。
[2]布贝尔,1992,《品格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3]孟昭兰,2005,《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4]苏霍姆林斯基,1986,《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5]王蔷,2001,《英语课程标准》[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6]赞科夫,1991,《和教师的谈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