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
【作者】 李荣兵
【机构】 贵州省兴义市向阳路小学
【摘要】【关键词】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小学语文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一直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基础性学科之一。以多媒体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以其资源的丰富性、内容的集成性、操作的交互性、界面的友好性等等优势,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空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将信息技术更好地整合到语文教学中去,已成为当前语文教育工作者热议的话题。那么,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助推语文教学的成长,让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呢?下面,谈谈自己几点粗浅的看法,以求指教。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个人素养
(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了解国内、国外的风云变幻,时事与政策,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定教育信念。特别是教育的专题报道,让我们及时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动态和教育方面的政策与法规,这样便于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真正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充分现代信息技术,认识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理念,帮助我们正确分析教材,正确处理教材,及时解答教材中的疑难问题;协助我们归纳、整理、总结出本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为提高教学质量打好教师基础。
二、共享网络资源,师生共同反思、发展
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师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一方面自己学习优秀教师们的授课艺术、育人理念,了解新课堂发展的动态,掌握教法、学法转变的方式和实现这一转变的具体做法。在观课后都对其进行认真地评课,结合自己的课堂情况进行再反思,重建后运用于课堂教学,再反思、再运用的方法循环进行,从根本上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的质量。另一方面,提过网络资源,了解各种软件的使用方法,加强信息素养建设,提高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网络上示范课例中的资源组织语文活动,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确定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及资源使用的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模仿它那合理的教学设计,用它那恰到好处的教法运用,实验它那新颖的环节与提问艺术,从而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形成活泼、生动的教学气氛,优化语文课堂,让学生乐学、好学、爱学。比如:我在组织语文教学活动《背影》时,模仿网络上的教学设计和课堂设计,在“名师”的引导下,按他们的环节进行创造性地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使用网络资源的过程中,大胆进行革新,充分发挥它的优势,结合校本实际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运用语言文字,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我还运用网络资源打破作文教学 “以本为本”的方式,直接利用网络资源中的场景,学生在已设的情景中实践运用理解知识。比如,我在引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先用动画形式展示一些想象中的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后,再动笔写一写,这时学生就不会感觉无从下笔了。这些一流的教育教学资源,使学生们享受到了高质量的教育,在提升我们教师素质的同时更使我们的学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素质
三、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组织语文学科活动
(一)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学生也就乐于接受,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而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的情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和感知的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完全激发出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比如,《美丽的西双版纳》一课,课文描写的是西双版纳的风土人情,这对于北方孩子来说,从未见过、去过那里,很难想象文章所描述的情景,我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让学生和作者一同到“西双版纳” 欣赏美丽的风光。随着画面的出现,音乐的响起,学生的兴致油然而生,信息技术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崭新的语文教学广阔时空,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美丽的地方,使他们看到了从没看到过的景象。
(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或者说是人脑对感觉和知觉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从而间接地、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活动过程,它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 现代课堂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展示聪明才智的机会,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的丰富内容,必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训练起到深远的影响。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出一些动态课件,较好地表现事物的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如《语言的魅力》一课,学生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是比较困难的,我在教学时针对学生实际,制作两组课件进行对比,一组是春意盎然,鸟语花香的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并配上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赏心悦目,另一组则是这位双目失明的老人,出现了一片漆黑的画面,这样的对比,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课文中“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舞,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 的意思,更进一步体会到“春天来了,可是…”这富有诗意的语言所产生的魅力。
(三)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宗旨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探索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对信息重组和变动,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信息量,还能促进学生建立新旧信息间的内部联结,有利于学生知识获得与保持。教师可以依据教材,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收集资料,获取新知,将网络上的语文资源充实到现行语文教材中,使课堂成为动态的课堂、开放的课堂。比如我在教学《回乡偶书》一课时,学完诗文后,让学生从网上自选一首怀乡古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自学,为学生学习古诗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提供了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体现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四、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中师生交流的工具
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它的功能不只是停留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上,学生也不是课件的观看者,要充分发挥其学习工具的作用,为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更为广泛的学习环境。而通过网络这种形式的沟通是其他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它可以实现师生之间心灵的零距离交流,可以使教师掌握到第一手的最真实的学生心理活动的状况,它必然能促进师生感情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效防止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改变这一切的有效手段就是实现时时沟通,网络为实现时时沟通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指导,就能够实现这一目标。比如学习《鸟岛》一课时,可以建立“青海湖鸟岛”、“鸟岛”两个主题学习网站,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满怀热情地展开学习。“青海湖鸟岛” 主题网站是一个关于青海湖鸟岛的知识平台,学生通过这一情境,可以了解到鸟岛的各个方面知识,还可以通过留言板交流网站上没有的知识。“鸟岛”主题网站是一个课文内容的学习平台,这个网站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体现了个性化的学习,通过这里学生可以掌握基础知识,完成学习任务,师生之间可以利用留言板交流信息。基于这两个网站,学生通过网络交流,就能够解决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好像清风活水,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异彩纷呈。网络资源让我们实现了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缩小了东西部教育的差距,网络资源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成为教师的好帮手,学生的好朋友。在运用的过程中我们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尽量让资源直接服务于学生。但在运用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资源,照本宣科,而应该根据实际对资源进行重新建构,成为最优的课堂资源。只要我们适时、适当、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一定能提高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相信插上了信息技术这一强而有力的翅膀,语文教学必能翱翔于更高远的蓝天。
font-f �y"�?�p� Roman"'> [3]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4)[4]韩丽珍,翻转课堂在我国发展的瓶颈及路向选择[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2)
[5]白聪里.翻转课堂:一场来自美国的教育革命[J].广西教育,2013,(2)
注释:
① 孙杰.“翻转课堂”:一种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的转向—以“影响价格的因素”为例[J].中小学德育,2013,(7):64-67.
②钟启泉.《课程与教学概论》,平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0~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