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激发小学语文学习兴趣之“法”

【作者】 曾秀英

【机构】 甘肃省民勤县西渠镇完全小学

【摘要】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较差,容易被新奇事物吸引,对有趣的东西能很快很好地记住;因而每位教师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让其一开始就起好步。同时,掌握他们的各种特点,排除身边的各种干扰,及时激发学习兴趣,形成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意志力和恒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这方面也获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方法
【正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有渴求知识的强烈欲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才会乐此不疲,克服重重困难,追求最佳学习效果。因此,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的实际水平,科学地采用多种教学手法,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渴求知识地高度兴奋状态中,大大提升单位时间内课堂效率。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点:

  一、加强自身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语文是语言文字,是所有学科的工具,是一门知识面广、包罗万象的学科,包含着丰富的知识。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掌握精深的专业、丰富广博的各门学科知识,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最新教法,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才能始终提高自己语言表达、教材处理、板书设计和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能力,也才能随机转化角色、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备课、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开拓创新,也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自始自终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课虽终而趣未尽思不止”的最高境界。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刻苦钻研学习教育教学的新知识,才能始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与时俱进,不断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朱熹曾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皮亚杰亦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诚然,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非天生就有,而常常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异现象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而引起的。而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科学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就能融声、光、色于一体,将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生动的情景和抑扬动挫的有声语言,形成强烈的形象刺激,迅速集学生的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和思维指向,拉近学生学习课文的距离,充分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综合刺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幅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如笔者在讲《绿色千岛湖》一课时,从网上搜集了一些有关千岛湖的真实情景,科学地设计制作成精妙、趣浓、意深的多媒体互动课件,在教学时,恰时出示集视、音、文、图等为一体的千岛湖课件,使学生兴趣盎然,产生极其活跃的深层地发展思维,呈现完美奇异的景象,从而高层次地深化这首人与自然合写的诗——千岛湖,深深烙下一个是人工创造的绿色奇迹的印象。由此“创设模拟各种情境,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高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也高效地发展了学生创新、创造地思维能力。

  三、精设课堂提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问是完成课堂教学目的的最重要手段,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特别是在课始,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实情,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思维与质疑的心境立即带入课堂。“一石激起千层浪”,有效地激起了他们渴求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欲望、兴趣。如笔者在讲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提问:“同学们,你们擦过火柴吗?”“火柴能取暖吗?”“热量大吗?”“你们冬天用什么取暖?”“你们大年夜在干什么?”“而卖火柴的小女孩呢?”“敢随便擦火柴吗?”等等,经过这一连串的精心设疑,将学生陷入“困而学之,欲罢不能”的境地,从而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当年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思想的深化。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紧扣本节课的教学特点与要求,科学准确适时、适度地精设巧问,就一定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心,积极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成为兴趣浓厚,求知欲盛,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善于联想,敢于想象;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知识广博,多才博艺的乐学之人。

  至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举不胜举,如科学运用亲切语言、生动故事、贴切批语、形象的体态、谜语、歌谣、实物演示等等都能最佳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之,语文学习兴趣为先,只要教师加强自身素养,巧用现代教学手段,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就一定能够将各种各样的激趣方法恰到好处的灵活运用,每节教学内容就一定能够让每位学生像磁铁吸铁一样牢牢吸住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创新的方法,教课就教到了学生的心上,使学生学语文趣浓、效高,学得快,记得牢。喜语文、爱语文、乐学语文的好习惯就天然生成。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语文、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全日制义务教育)。第120 .

  [2] 马新妍编著.《教师必备的10项基本素质和能力》[M].1版,2010:第9162页,  泽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