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把班级建设成学生心中温暖的家园

【作者】 廖雁隆

【机构】 江西省龙南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长期影响过程,其最终目标就是培养人才。作为学校,应该是承担这样一项任务、实现这样一个目标的最理想也最重要的基地,而班集体是集教学、管理和学生个性发展于一身的有机统一体,是学校大家庭中的一个小“家庭”,是学校的“细胞”。“细胞”活,学校就活,“家”温馨,学校就温馨,而“家”兴旺,学校也就兴旺。家是美好的代名词,是心灵的港湾,是幸福的源泉;家是身体的避难所,是出征者的营盘。家有亲情,一家人相亲相爱,互相帮助,有福同享,有难同挡;在家里,无拘无束,可以尽情地发挥,随意地创造。把班级建设成学生心中温暖的家园,让我们的学生在学校里好像在家里一样惬意、舒服、安全、放松,有幸福感。这样就会使师生间,生生间,师师间和蔼可亲,民主平等,使学校和家庭之间相互促进,和谐共融,这样就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有利于学校的更好更大发展。因此,学校、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应该积极营造好班级这个“家”,让学校、让班级成为学生倍感温馨的精神家园。

  一、营造家庭氛围,让班级拥有“家”的感觉

  1、师生角色定位,营造“家”的氛围:

  (1)师待生如待其子女。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要像父母爱子女一样爱学生,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坦诚布公、宽严相济,要爱学生的一切,包括他们的优点和缺点,他们的容貌、说话和一举一动。班主任要像父母服务子女一样服务好学生,要全心全意,真心真意,要多鼓励,多表扬。

  (2)生敬师如敬其父母。教师要培养学生对老师的感情,要使学生感受到师爱,让学生学会尊重、懂得感恩,要像尊敬父母一样尊敬老师。

  (3)生对生如对其兄妹。“打虎亲兄弟,患难手足情”,同学之间同窗共处,要互相友爱,互相团结,互相关怀,互相帮助,要像兄弟姊妹一样彼此照顾。

  2、规划班级蓝图,确立“家庭”奋斗目标:

  一个班,要有班级“家的规划”。确立班级共同追求的方向目标,规划班级蓝图,制定班级长远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

  长远目标:高中三年要完成哪些任务,高考要达到什么目标;

  中期目标:高一阶段或最近一年、两年要做哪些工作,要达到什么要求;

  短期目标:开学初到期中考试要落实那些工作,本周的工作任务是什么,本月的中心工作如何安排,要明确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要做到“人人心中有目标,人人手上有事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3、构建章法制度,明确 “家”的信条和规则:

  (1)要有“家的信条”。为了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为了班级团结合作,使班级更有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要有凝聚、劝勉、警戒全班同学的班训、班风、班级精神。

  (2)要有“家的法则”。为了自觉、自愿、顺利、高效完成学校和班级各项工作任务,真正做到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必须有制度保障,这就要制定班规,以奖优戒懒,祛恶扬善。班规要遵循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由学生提议,班级讨论,班委确定,让每一个学生都是“立法者”、“执法者”和“守法者”,使班级管理体现出人性化和制度化的特色。

  4、培养新的家庭观念,树立班级“家”的形象:

  每个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由于家庭背景不同,生活条件各异,所受教育也千差万别,这就有必要更新学生思想理念,培养新的家庭意识,树立新的家庭观念,从而在新的环境下能够和睦相处,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共同进步,全面发展。

  (1)要爱“家”。班级的每个成员都要有“我爱我家”的责任感,要有“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荣辱观。

  (2)要护“家”。班级成员要有“班级利益至上”的意识,要有“以身护家”的奉献精神,要敢于同危害班级利益、损害班级形象的不良行为作斗争。

  (3)要发“家”。 每一个班级成员都要尽快使头脑“富”起来,身体长起来,思想成熟起来,要不甘落后,发愤图强,开拓进取,要有“共同致富”的高远目标以及共同发展进步的强烈意识和为之努力奋斗的精神。

  二、优化“家庭”环境,形成健康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学风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班主任有责任创优班级学习环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舆论的导向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没有良好的学风就不可能有良好的班风和正确的舆论,而良好学风体现在学生的意志品质上。因此,班主任要注意培养学生不怕困难、知难而上、勤奋刻苦、坚忍不拔的学习精神和意志品质,教育优秀学生主动帮助后进生;教育后进生不自卑,善于向优秀学生学习,迎头赶上,勇于超越,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局面。为此,班主任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并通过形势教育、宣讲学校工作条例、学习学生守则和各种规章制度、指导学生阅读健康有益的书刊、组织英模报告会、班务会、民主生活会、经验交流会、主题班会等或者利用墙报、黑板报、专栏等舆论阵地进行宣传,表扬好人好事,批评坏人坏事,提高学生的分辨是非能力,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班主任还可以采取“突破一点、带动其他”、“扬长避短”、“以点带面”等形式,逐步形成良好班风。实践证明,只要班级情况摸得透、突破口选得准、教育方法得当,即使一个后进的班集体,也会在师生共同努力下逐步起飞,达到较为理想的培养目标和形成优良的班风。

  三、扮好“家长”角色,让班级焕发“家”的活力

  班主任是班级的规划者、建设者,是班风的塑造者、引领者,是班级利益的开拓者和维护者。常言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班主任作为一班之主和班级掌舵人,其个性直接决定着班级风格,其人格魅力对良好班级风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有什么样的班级。班主任谈吐幽默,所带班级便处处充满快乐,孕育着和谐;班主任性格干练,班级中的每个孩子工作也会雷厉风行;班主任喜欢博览群书,班级的每个孩子必然喜欢与书交朋友……毫无疑问,班主任的表现会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起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在班级大家庭中,班主任要当“民主家长”,莫做“包办家长”、“专制家长”, 要敢于主持公道,为学生说话,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信任你,喜欢你,敬仰你,崇拜你。为了当好家长,为了班级“家庭”更加和谐,更加充满活力,老师应该——

  1、深入学生,换位思考,把自己变成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不了解学生,教师就像黑夜里走路。”这就要求班主任——

  (1)用学生的眼光看问题。老师眼中的小问题说不定就是学生眼中的大问题。要换位思考,慎重对待。

  (2)用学生的心理待行为。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待学生的行为。不能强加于人,武断处理。特别要注意学生的偏向性言行,要给予理解和宽容,决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

  (3)用学生的要求正自己。身教重于言教。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要做到。老师要特别注意教育细节,因为“一句话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毁灭一个人”。老师要用规范的言行教育学生、影响学生。

  2、提供条件,搭建平台,让学生快乐学习,勇于表现,作为老师,同时要以欣赏的态度虚心向学生学习,敢于、善于做“无能”老师,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互帮互勉,扬长补短,共同发展。

  (1)每一个学生都有值得学习的“闪光点”。“人人都是天才”应该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信念。李镇西老师说:面对学生晶莹剔透的童心,我们常常感到自己心灵的斑斑锈迹。事实上,学生在许多方面既有优势,又有潜力,尤其是特长生,如果平时,班上适时开展一些诸如球类棋类书画类文艺类比赛活动,搭建展示平台,教师本着“能者为师”的信条,带着赏识的心态和眼光,为学生点赞,这对学生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无疑是一种动力,一种促进。

  (2)建立互帮互学互勉的伙伴关系。班主任老师在班集体中与学生是朋友、伙伴关系,在求学的生命旅途中结伴成长,共同提高。教育家雅克德洛尔认为:一个能够得到较好发展的人,不只是要“学会生存”,还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和“学会共同生活”。良好的班集体,少不了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健全的组织机构,还要求同学们自觉遵守校纪班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学会与学生对话。班主任要广开言路,让学生在自己面前敢说话,想说话,说心里话;要经常与学生平等对话,开展辩论,哪怕面红耳赤。

  四、正视“家庭”问题,让班级之“家”充满快乐、幸福和期待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每个家庭都可能会遇到不少这样那样的问题,有挫折,有失望,有委屈,有无奈;当然,有时候也会有感动,这就要求班主任——

  1、要学会承受,勇敢面对。一个集体、一个家庭就像是一个小社会,人与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难免有冲突,难免会磕磕碰碰;做事情难免会不顺,甚至遭受失败打击,这就要求班主任、班级老师、班上同学互相理解,学会体谅,学会坚强,要承受班上“家务”的繁累辛苦,要承受“家人”或“邻居”带来的委屈和烦恼,要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甚至处罚,要有“家有万口人,出事一人当”责任感,要有吃苦就是乐,吃亏就是福的宽阔心境。

  2、要学会感受,共同分享。班主任要善于为班级把脉,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感受教育的成功和回报。比如有一次和学生一起在校园植树,我刚挥锄不久就满头大汗,有学生就来抢我的锄头,说:“老师,你歇着,让我来吧。”还有我生日那天,一个学生在我办公桌上放了一张生日贺卡,我很纳闷:“我从未说起过我的生日,他是怎么知道的呀?”这些举动使我非常感动,让我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教育成功的幸福与快乐。如果我们把这种感受不时地与学生分享,那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感到更加光荣、幸福,今后也一定会做得更好、更出色。

  3、要学会激励,寄予厚望。教育有时候不可能立竿见影,班级管理也不可能事事如意,作为老师和班主任,我们要有信心,要学会鼓励和表扬,对班级学生寄于期望。尤其是对待问题学生,我们还要有不厌其烦的耐心、无坚不摧的雄心,去规劝、引导、感化他们。俗话说:好孩子都是夸奖和激励出来的。我们要相信并欣赏班集体中的每一个人,无论他们来自何方,无论出身贫贱,无论成绩优差,因为他们年轻,因为他们向善,我们就应该坚信:他们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他们的未来一定是美好的。

  把班级建设成学生的精神家园,让我们的学生在温馨和谐的环境下学习生活成长成才,无疑是我们学生的福分,然而何尝不是我们老师的福份呢?

��会�� ���?�x&���宣传材料等不同形式,多渠道、多角度、多侧面地宣传高中体育教育的功能、目的及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意义,从而将体育教育推向社会,使每个公民真正了解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为体育教学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深入学习,澄清思想,统一认识,使体育教育的功能及社会现实价值深入人心。把体育教育纳入学校新课程改革及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战略,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真正全面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全体师生的体育参与意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与文化课学习互补互促的统一性,使学生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心理定式,把体育教学的实践推广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

  4.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改变应试教育条件下,以升学率高低评价学校的不良倾向,真正实现对学生全方位的综合素质评价,同时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整体建设,形成从制度到管理一整套完备的体育教学体系,完成农村学校体育从应试教育到规范化、科学化的素质教育的转型,开创良好的体育教学育人环境。

  5.强化师资,抓好队伍建设。首先,充分利用各级各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加强对专职、兼职体育教师的业务提升,时刻为自己充电,同时还可以通过函授、进修和观摩学习等方式,使体育教师走出校门,了解体育教育的前沿信息及最新动态,使其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对相邻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架构起全新的高中体育教学理论知识体系,并且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高中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在体育工作的实践中去不断地创新和发展。其次,在学校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正确对待体育教师在职称评定、工作考核中的地位,尊重体育教师的劳动,使体育教师能够安心本职,全身心地投入到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中,开创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

  总之,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但是,在党的正确方针指引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大潮推动下,广大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师一定会不懈努力,拼搏进取,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