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教师博客,让我欢喜让我迷惘
【作者】 刘英梅
【机构】 甘肃省民勤县第五中学
【摘要】目前,博客早已成了网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而教育博客也拥有了庞大的教师群体,几十万的教育博客网友,共同诉说,共同书写,共同分享,成为网络上一道亮丽的风景。随着教师博客队伍不断迅速壮大,博客中的许多种困难和问题也就突现出来了。【关键词】教师博客;交流沟通桥梁;几点迷惘
近年来,我国教师博客的注册人数稳定增长,应用范围不断拓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师作为教育博客的主力军,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虽然教育博客具有方便、快捷、及时等优点,为教育者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架设起了沟通的桥梁,但同样有许多问题困惑着我们,在我们欢喜的同时还有点迷惘。
一、教育博客,教师交流的平台
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值得思考和讨论的问题,迫切需要进行交流与合作。“博客”正好满足了老师这个愿望,为教师之间的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这是几年前刮起教育“博客”之风的原因。我爱上博客,也是因为我在博客上找到了归属感。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关注,而博客就能实现这个愿望。博客是展示自己的舞台。把自己的生活感悟、教育心得、课件、论文、随笔等上传发表,展示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风格。
利用博客,老师可交流教学智慧及经验,相互切磋,达到了互相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老师们相互配合,为班级出谋献策,形成教育凝聚力,有助于培优转差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这样能够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指导,方便了自己也方便了别人。
二、教育博客,架设沟通的桥梁
教育博客有助信息的共享,资源的互动交流,可发挥其沟通平台的作用,架设教学沟通的桥梁。
(一)教育博客可架设师生间沟通的桥梁
在博客上不仅可以与同行互动,还可以与学生互动。如今学生上网已成为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然而,网络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觑,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与教师不能进行真诚的交流沟通,而在博客中学生与教师没有了年龄、身份、职业的差异,可以海阔天空无所不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思想动向,学生也可以了解教师的另一面,潜移默化中沟通了思想、培养了感情,也有助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教育博客也可开辟“心灵鸡汤”等栏目,鼓励学生的学习干劲,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加以鼓励、点拨。
(二)教育博客可架设家校间沟通的桥梁
教师在教育博客上开辟家长园地。家长可通过园地了解子女的在校情况,查询子女的个人资料,如考勤情况、奖惩情况、思想品德考核、学年测验成绩等。别外,班主任开辟班级互动平台,借助留言信箱给家长写信息,共同教育和培养学生。
三、教育博客,使得在课堂上挥洒自如
怎样迅速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传统的方法是可以请教同教研组有经验的老师,或是临近的同仁们。但问题是很多时候他们比较忙,没有时间,又不好意思打扰他们怎么办?建议去看教育博客,可以从里面“淘金”。所以我经常去搜索“教育博客”,看到别人的博客网页真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可以找到每个学科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艺术,课后如何反思等,而且很多都是一线教师的实践感悟,读起来感同身受,受益匪浅。这样就可以泡在教育博客里吸收营养,并把学到的东西借鉴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使得自己的教学水平大为提高,教学效果也大为改善。
四、对教育博客的几点迷惘
(一)教育博客科研成果“属于谁”
博客是一个讲台,是教研的一种好形式。教师博客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激发教师的科研灵感,交流教师的科研成果,讨论专业的最新发展动向。它承载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师最新研究的科研问题的陈述和讨论。科学研究的发展需要博客这一新技术所搭建的平台,而这一平台由于网络主体的多元性,使得科学研究成果“属于谁”成为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这一问题的直接后果就是教师为了保护自己正在研究的科学问题的原创性和不被抄袭,不愿意在博客中交流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这就阻碍了高层次人才之间知识碰撞所产生的巨大动力,成为科学研究发展的一大缺失。同时,这种争议也使得博客技术最大的优点即跨地区、跨学校的学术交流成为空谈,造成了科学研究资源的浪费。
(二)教师博客群体发展的规模性“你在哪”
博客提供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信息共享的好处,很多人不愿意把自己的思想写在博客上拿出来共享,即使在网络上“安家”的教育博客们的网站,彼此之间也相对独立,往往也只是“信息孤岛”一个,除了一些彼此“熟识”的博客们会相互“串串门”之外,或是用一些简单的链接,发几个帖子,更多的博客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而这与博客的“个人传播”和“深度共享”宗旨相违背。
如今教师博客群体占全国教师比率还很小,博客在教师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还微乎其微。这是由于受到年龄和观念的影响,教师博客在青年教师中使用的较多,而在教学有经验老教师中则使用的相对较少,这使得教师博客群体发展出现梯队发展的断层,没有形成一个专业化的规模。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是建立分学科的专业化博客网站,形成专业化的学习团队,青年教师可以帮助老教师在操作技术上的困难。这对于学科教师之间的教学研讨和协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次,教育工作者大胆进行实践的同时,还应不断深化教育博客理论研究,交流经验体会,力争构建具有本校、本地区特色的教育博客理论体系。
(三)教师博客使用目标“为了谁”
目前,教师博客只是现有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原教学要素里教学的辅助工具,各教学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形式没有发生内在的本质变化。博客上的电子课件是教师课堂教授内容的部分,使学生多了一个获得知识的渠道。博客最大的优势在于讨论主体的多元性和参与方式的多样性。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参与和共同促进应该是其发展的主流方向。但教师博客的封闭性和目标的迷茫使得教师博客仅仅窄化为教师自我展示的一个平台,并没有成为教学和科研的新的发展动力。
(四)教师博客的原创博文被“谁借用”
博客的开放性利弊参半,而我们可能就在这样开放的博客中喜忧参半,自己原创博文发表了却高兴不起来。如当你把自己辛苦撰写的博文向自己喜欢的一个刊物投稿后,收到了发表通知。可不久又被告知一稿多投,今后的稿件将成为该刊拒收之列。原来另一刊物已从自己的博客中将原博文选出发表,可自己却毫不知情,为此必然很郁闷。还有一次仅读到了和自己博文内容完全一样的文章,只是标题和作者被换了。虽你气愤不已,可这种事怎样去“维权”,自己也搞不明白。最后仅仅在某论坛发帖说明了此事,类似这样的事我想还有很多人碰到过。“吃一堑,长一智”,所以以后不敢再把未发表的好文章、好反思放到博客里了。虽然只是一篇反思,不介意别人借鉴,但彻头彻尾的剽窃真是让人受不了。
从接触博客到走进博客,从解读他人博文到写出自己感悟,从泛泛而读到学会思考,博客所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丰富的知识,更多的是心灵的涤荡,自我的肯定。它不仅授我以鱼,更授我以渔。但教师博客确实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博客,你真是让我欢喜让我迷惘!什么时候只有欢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