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教育回归生命
【作者】 罗文彬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特区中学
【摘要】【关键词】
今天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崇,以热切而理性的思索努力追寻教育的本真,引导教育的实践:将生命融于教育,将教育融于生活,让教育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凸现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
“回归生命的教育 ”,是对过去教育的批判,对现代教育的理解。教育源于生命发展的需要,而我们长期以来教育却遮蔽了这种本源性的需求,而把教育的目的异化为知识 、技能,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生命的特征是有限性、无限发展的可能性、独特性及超越性。教育应依据生命的特征,遵循生命发展的原则,促进生命的成长,引导生命走向更加完整、和谐与无限的境界,引导生命从生存走向存在。知识若没有智慧烛照其中,即使再多,也只是外在的牵累 ;智慧若没有生命隐帅期间,那或可动人的智慧却也不过是飘忽不定的鬼火萤照。所以,点化和润泽生命乃教育之核心。敬畏生命 、解放儿童 、融入生活 、充满人文关怀。这每一个特征,都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去身体力行。
可以说,生命化教育是一次“寻找教育改革与教育自身的内在动力与内在尺度 ”的自觉努力,就是“唤醒教师的生命意识,重新思考教育的真谛 ”。关于教师的“人的真实生命的复归 ”,张文质先生曾说 :“生命化教育要追求教师生命的幸福 ”。他由此而对传统的教师观提出了质疑 :“不要认为教师这个职业就是‘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种比喻是很可怕的 ”。这里存在着认识的误区,把教育仅仅看作是“付出 ” 、“给予 ”,是教师生命的消耗,而忽略了它同时更有“收获 ”与“回报 ”。而中小学教师,在生命化教育的理念里,它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生命存在方式,它的特殊性在于,教师的生命与儿童——少年—— 青年生命的共生与互动,而后者的正是人的生命路程中最为纯真 、最接近人的生命本原,最具有活力,也最具有多种可能性的一个阶段。
生命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是 :“教育是慢的艺术 ”。教育是一个“慢活 、细活 ”,是生命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所谓“润物细无声 ”,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 、细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潜,需要“深耕细作式的关注与规范 ”。
生命化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理念是 :“教育是爱的艺术 ”。托尔斯泰说过 :在这个世界上,常被别人关心 、爱护,就能学会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爱护别人 ”,我们应该扩大内心的爱 ”。所以我们当老师的一定不能让自己的爱打折,在学生最需要关心爱护的时候充分体现自己的爱心和善举,投桃报李 ”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话吗 ?相信学生也会用同样的爱心和善举来回报这个世界的。
爱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了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了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 :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 、兴趣 、爱好 、才能 、天赋 、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学生的心灵往往要比教师纯洁得多,学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师。
其次,尊重是爱的前提。
以尊重为前提的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倾听他们的意见与呼声、给予他们适度的宽容与谅解、体谅理解他们的难处与苦衷、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不说任何伤害他们自尊的话语等等这些都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我们要像保护珍贵瓷器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不要在那上面留下难以愈合的伤痕。我们应该明白:一个没有自尊的学生是燃不起奋进的雄心的。
再次,尊重学生的差异与潜能
爱护和尊重好孩子很容易,难就难在,我们要尊重全部的孩子,尤其是那些学困生和我们眼中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是有差异的,差异来源于遗传与环境的共同作用,每个学生都拥有一个五彩缤纷的经验世界。差异是对我们工作的挑战,同时也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在班级工作中最易犯的毛病,大多与忽视这种差异有关,其实我们不可能打造出一个模式的学生。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差异,从学生的差异出发,因势利导,采取有针对性的做法,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不断发展,引导他们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尊重差异就是对学生潜能的尊重,我们不应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有这样那样问题的学生,而应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看到自身的价值,鼓起他们自信的风帆,让每个学生都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再次,对学生多一份鼓励、赞扬与热情
教师不要吝惜对学生的表扬与赞美,其实它是促使学生进步的助燃剂。在学生遇到困难与挫折时给予帮助和鼓励,在他们获得成功或获取点滴进步时给予由衷的赞美,让他们时刻感受到你对他热情的期待,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激励作用。
教育心理学上有一个颇值得玩味的名词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他的意思是说:老师预言某些学生将会出现特殊的好的行为时,这些学生真的展露出老师所预言的才华;反之,老师如果预言学生是难雕的朽木,学生的表现必将腐朽不堪。由此可见教师的期待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班主任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时时关心学生,多给学生一些情感上的理解,多给学生情感上的期待。当你信其可行,他便可行;当你信其不可行,他将万劫不复,难道我们真的希望我们的学生毫无所成吗?我们何不多给学生一些肯定呢?
最后,对学生的爱应是朋友之爱
师爱的最高境界不是母爱,也不是父爱,而是朋友之爱。其原因就是朋友之爱才是平等的,像朋友一样谈时事,谈学习,谈未来,谈做人。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师生的心灵琴弦一定会鸣奏出一曲曲动人而和谐的乐章。
所以老师的爱应该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爱可以创造新的生命,爱能创造新的奇迹,爱能创造教育的辉煌! 陶行知有这样一句话: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把陶行知的话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