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策略初探
【作者】 游小亮
【机构】 攀枝花市仁和区四十九公里小学
【摘要】【关键词】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文课程标准》也在“基本理念”部分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在总体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实际上语文教学就是对学生听、说、读、写、思能力的培养,语感是这些能力的有机结合和升华。培养语感,是语文训练的最重要的目标,它是提高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本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深深认识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语感是个重要的环节。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浅谈自己一点体会。
一、联系生活实际,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研究证明: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和个人的生活实际经验紧密相连。阅读教学时,我坚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设身处地地体验课文中人物的境遇,使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的图像逐渐鲜明、逐渐具体,进而入情入境。如:在教《小马过河》时,先让学生想想生活中自己帮妈妈做事时的情景,体会小马兴奋喜悦的心情,进入角色。在指导朗读词句时也要联系实际加深体会,如:“小马连蹦带跳地说:‘怎么不能?我很愿意帮妈妈做事。’这句话。”让学生想想平时连蹦带跳是什么样儿,模仿一下动作,要读出小马欢快的语气和急不可待的心情,要注意重点词语“连蹦带跳”、“很愿意”重音的变化,还有“怎么不能?”要读出反问的语气,做出相应的表情;又如:“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哇!可是离家很远了。”在指导朗读这句话时,让学生想想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是不是也会想起妈妈,体会小马此时左右为难,依赖妈妈的心情,并能读出犹豫的语气,脸上显露出为难的表情。这样教学,课文中所表达的内容与学生认识上的时空距离就会缩短,达到深入体会课文感情的目的。
二、自读自悟,体验语感
教师凭借学生已有的语感水平,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感悟难度适宜的课文内容,自悟自得。儿童对于课文中的信息,在记忆储存中找到与它相似的信息组块以后,进行匹配与识别,从而理解了这部分内容,这种匹配与识别就是凭借语感进行的。在读书时,让学生联系过去相似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与联想,将课文中的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可感的画面,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计划地把握难度适宜的课文,放手让学生自读、多读、自悟,在头脑中再现语言文字表述的图像、情景,从而达到对课文直觉感悟的目的。例如:《群鸟学艺》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趣味性强,读后能给人启发和教育。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去自悟语感,把重点放在朗读上,学生读不到位时,教师进行适当示范。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揣摩各种鸟的心理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读出不同的鸟对待学习搭窝的不同态度。凤凰自始至终都在认真地教,它的话要读得亲切认真;猫头鹰最不虚心,要读出骄傲的语气;老鹰、乌鸦、麻雀都自以为是,听到一点就走了,要读出得意的语气。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到猫头鹰骄傲,老鹰和乌鸦没耐心,麻雀不虚心;小燕子学习认真且有耐心、很虚心,所以搭的窝既漂亮又结实、暖和。
三、通过导悟,感悟语感
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课文,学生感到较新奇、陌生的内容,可利用形象刺激。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进行实物形象、动作形象和言语形象的刺激,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左右脑协同运用,处理并储存信息,利用直觉形象思维的帮助去感悟课文内容。在输出信息的过程中,必须借助语感进行情景表达,凭借语感进行修正。在内化的同时,迁移运用语感。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顿悟思维。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由于西沙群岛在祖国的南海上,我们几乎无一人到过那里,因此,学生对于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难以理解。我在教学时,主要借助于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再现西沙群岛风光的美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直观的形象,先让学生听配乐录音,初步感知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在学生自读课文时,教师利用音像资料,让学生结合画面去读课文,在头脑中形成直观的画面。在教学“海底”这部分时,先让学生通过看画面读课文,知道这部分描写了珊瑚、海参、大龙虾、鱼等海产。在熟读课文阶段,让学生抓住描写海产特点的语句进行精读感悟。例如:珊瑚像绽开的花朵、分枝的鹿角,海参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威武的样子,写鱼的排比句……学生在感悟出西沙群岛海底的美丽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后,再用自豪的语气去诵读。海滩、海岛等部分内容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去感悟。
四、进行比较,巩固语感
比较、揣摩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是培养语感准确性最常见的方法,通过对语言文字进行“增补”、“删除”、“代替”、“变序”等方式,可使学生感受课文中语言的精练、形象、细腻等特色,学会准确地运用语言来表达真情实感。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有一句:“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教学时,可用换词法理解,让学生比较“抽出”换为“长出”哪个词用得更好,使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到用“抽出”更准确,因为“抽出”把枝条快速长出来的情况写了出来,非常形象、生动。课文中像这样的句子还很多,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自读、比较、感悟,使学生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仔细品味佳词妙句,感受文章所要传递的思想感情。这样,学生的语感就很自然地产生了。
五、引入情境,深化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因此,培养语感要依据语言文字,进行定向引导,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所创设的境界;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领悟其中的感情。有些课文,可以凭借范读或录音,把学生带进情境之中。在情境中唤起学生情感与作者的共鸣。如课文《飞机遇险的时候》写飞机遇到一股强烈的寒流,情况十分严重。机长要大家做好跳伞的准备。周恩来同志不顾自己的安危,把伞包让给了小扬眉,并叫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我先有感情地范读,引导学生进入作者描述的情境,如同自己也在飞机上体会人们当时紧张的心理,后经过学生的自读体味,有个学生激动地说:“太惊险了,我甚至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当读到飞机冲出了寒流的包围,机舱里一片欢腾时,学生才松了口气,领悟出周恩来同志在生死攸关之际,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可贵精神。也悟出了作者用“飞机遇险的时候”命题的好处。这样,置身语感之中去体验,敏锐的语感也就产生了。
总之,培养学生语感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因为语感是通向更高语言文字境界的桥梁,使学生语言基础、生活体验、思想情趣和文学修养的综合体现,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用不尽。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感的培养,努力提高他们感受语言的灵敏度和顿悟力,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ie��� ��an"'> “义”是指文章的、主旨、中心思想。文章的“义”常常体现在作者的描绘的生动的画面之中。如《孤独之旅》中用大量文字来描绘无边的芦苇荡、变化无常的天气、不断成长的鸭群,这一“被抛”的少年所经历的无助、怀念、狐独、寂寞、绝望、成长,通过特定的自然环境描写中一夜之间发生了神奇的转变,变的明亮又坚强,主人公长大了,成长的主旨也就明了了。三、表达自然环境描写,创造美
语文教学,不但要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环境描写,理解作者描绘自然环境描写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抓住时机 ,激发学生创造美的欲望,培养和训练他们按照“美的规律”来表现美,即由欣赏课文中的美景到自己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美景。课文中很多自然环境描写可供学生借鉴模仿,如参天耸立的白杨、郁郁葱葱的松树、密密麻麻的翠竹,亭亭玉立的荷叶,无不值得学生模仿创造。因此教师要借助文中所表现的自然环境描写,培养学生模仿创造、描景状物 、表现自然环境描写的能力。
总之,教材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因经作者的审美处理,比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更精致、更完美、更细腻,更激动人心,更给人以美感。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根据自然环境描写的本质属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去欣赏自然环境描写,感悟自然环境描写,表现自然环境描写,以期陶冶情操、启迪睿智,造就一代新人。
New Re�" ��[�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再次,恰当的掌握声调和节奏的变化。外界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是引起无意注意的客观条件方面,变化的,活动的刺激物比静止不变、千篇一律或多次重复的东西,更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声调和节奏的一成不变是导致课堂上学生精力不集中、学习倦怠的重要原因。在授课过程中,声调上的抑扬顿挫、高低快慢的变化,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使课堂变的更富有感染力,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课堂气氛的变化。节奏的改变也是有助于教学目标完成的又一技巧。教学节奏太快容易使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步伐,无法及时处理传递的信息,使学生感觉到填鸭式教学的存在,进而产生跟不上,学不进,不愿学的恶性循环。节奏太慢则容易使学生有精力来处理课堂以外的事情,是学生精力涣散,注意力不集中的源头。会让学生产生拖沓的感觉,学习兴趣大打折扣,最终会导致学生失去对这门课的兴趣。因此,根据学生课堂的的表现及时更改教学节奏,非常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知识的接受。以上是笔者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感悟,课堂语言的优化是提高课堂质量的助推器,灵活使用课堂语言,创建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真正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处,才能真正的让学生快乐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