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构建高效课堂焕发学习魅力

【作者】 龙志坤

【机构】 广西北流市清湾镇六崙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与推进,我们开始对课改历程进行回顾,对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反思让我们清醒: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从而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纳曾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主动参与就必须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泼、最强烈的。如果学生对这节课不感兴趣,就会导致不听讲、厌学、不学,而后果就是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向课堂要效率就更是空谈了。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的“发现”和“探询”学习活动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运用图、文、声、像、影、影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清道不明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即使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师生在数学行为过程中是平等、民主、合作的关系,老师只是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学习新知,探究新知,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倡导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构造“以人为本”的数学课程体系。独立探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方法,从而增强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使他们亲自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

  四、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中放飞心灵,激活课堂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古人的这些论述告诉我们“质疑”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点和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学生大多存在胆怯心理,不少儿童往往有了疑难问题不愿提,不敢提,更多的孩子由于思维能力的局限对疑难问题并未意识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注意发现和把握学生中出现的疑点和难点。并及时鼓励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对独立解决疑难问题的学生更要大力表扬,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引发他们解决疑难问题的创造性,这也是在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的开端。

  五、体验成功,科学、机智地评价学生

  课堂是学生表现的地方,不是老师表演的地方。”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再好,教师讲得再精彩,如果学生不能真正的参与其中,那算不上是高效的课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积极的有意识的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搭建“舞台”,想方设法帮助各类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这是因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这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有的学生是因为勇敢发言而成功;有的学生是因为完整的回答而成功。也有的学生是因为发表了精辟而独到的见解而成功。总之,成功不但属于学有余力的同学,更要为学习困难的同学创造成功的机会。在这种时候教师都要给予鼓励,并让其他学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让其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这样,学习将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魅力。

  总之,课堂是学生成长的摇篮,它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生活空间,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策略指导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数学素养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数学课堂不应只是给孩子展示那片灰色的天空,而应是一个充满色彩、充满无限想象空间的数学世界,把课堂还给孩子们,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构建一种和谐的课堂,把教师的爱融入每一节精心设计的课堂中,用心经营一份属于教学的美丽,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