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审美教育在学生素质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 王泰峰 李 杰

【机构】 山东省滕州市级索镇级索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当今学校教育中,审美教育是完善学生素质的必需途径,也是社会主义新时期对人才知识全面化、素质完备化的重要要求。我们从教学实践研究中得知,学校审美教育要建立一种让各门学科互补互生的生态关系,将学习过程与学生的生活、情感、文化、科学认识联通起来,让学习变得更加容易和自然。同时按照时代的审美意识,借助一定的审美媒介,充分发挥审美媒介的教育功能,让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审美心理结构完善发展的人,从而达到个体与社会的自然和谐统一,同步前行。我们认为,审美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所发挥的媒介教育功能应该渗透在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加强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探讨和研究,对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在当前具有现实的意义,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苏霍姆斯基说过:“没有美育就没有任何教育。”当然“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所以作为一名老师我们自然是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美学理论知识,这样我们才能按照美的规律,用美的信息,激发、引导学生的审美心理和情感,培养学生符合人类崇高理想的审美意识,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的审美素质,把握辨别真伪、善恶、美丑的审美准则,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学校教育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主要体现在教育过程、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与手段、教育环境、教育管理、劳动形态等各个方面。审美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相互渗透、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并最终形成一种有机统一的美的学校文化。在审美教育过程中,教师把自己对教育内容的审美感受转化为学生的审美感受。通过教和学的活动与审美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教育不仅在一般意义上能够促进人的发展,而且还是具有更好的引导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审美化的特性。比如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就不应缺乏审美教育。我们不但要给学生传授丰富的文化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塑造人的情感,更要造就全面和谐发展的共性、健康的心灵。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外来目标。”他主张不宜过分强调外来动机,而应努力使外来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在这里,布鲁纳就提出了要“增加教材本身的趣味性”。所以我们在抱怨语文课难上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语文教学是否成了传统的说教,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在语文教学中有没有用审美教育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中大部分是古今中外的优秀篇章,这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作品,思想内容深邃,艺术形式完美,这都为我们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

  文学语言本身就具有形象美和音乐美;用形象启发学生是语文教学艺术的基本手段之一。我们知道在语文教学中,语言只是起到桥梁的作用,关键是要去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文学语言本身就具有形象美。我们讲课时,常会有这样的切身体会:绘画、音乐形象和语言形象的完善结合有助于学生获得更鲜明、更深刻、更具有活力的艺术形象。把音乐投入教学,主要是由老师用形象性语言描述,在学生的头脑中把课文描写的艺术形象还原为一幅幅图画,可直接采用画面赏析法教学。例如,在白居易的《琵琶行》这一课中,在导语设计中先让同学们听一段《春江花月夜》乐曲,让同学们都沉醉在美妙的音乐世界中,然后给同学讲音乐是人心灵世界深处最美的语言,是情感渲泄的最佳方式,历代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很多,而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可谓是描写音乐的极品,一下就勾起同学们极大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利用课件中的一些有关《琵琶行》这一课的图片。如:琵琶女弹奏琵琶的形象、凄凉的江边送别图、悲惨的琵琶女自述身世图、琵琶女犹抱琵琶半遮面图等,让同学们充分体会到《琵琶行》这一课的绘画形象美。再者在讲授本课的重点——音乐场面的描写时,配以《霓裳羽衣曲》和《六幺》琵琶曲,给学生听课时以音乐美的享受,另外在授课时,用美的语言来表达,如“莺”在“花底”,“泉”在“冰下”,“瓶”是“银瓶”,“骑”是“铁骑”,“佩”是“神女佩”,“盘”是“水晶盘”等等,令人从中联想到音乐的美妙。对文学作品的感悟,最重要的一种活动就是审美想象,作品的语言文字,要还原为读者脑海中的艺术形象,需要想象,作品的原有画面、情境、意象、要衍生出新的内容,也需要想象。可见,想象可以使审美对象不断具体、鲜明、生动,使审美活动更加丰富、活跃,文学作品通过想象而呈现出的优美意境,更增添了作品的韵致美、情境美、诗意美。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必须“动之以情”,用情感打动学生,激起学生情感的浪花。用美的手段把知识“装扮”起来,按“美的规律”进行教学,实现教学审美化。这样的审美化教学同样给学生带来令人振奋的愉悦,它消除了教学过程中的焦虑感和疲倦感,增添了教学情趣,教师和学生都能在适宜的感受中保证智力教育的任务愉快完成,同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心理结构。

  综上所述,审美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人类的终极关怀为目的,并对德育、智育、体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审美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它在将来的、未来的和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会时时引起我们的关注,时时对我们日常生活起到一个推动和指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