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教师在参与式教学活动中的“桥梁”作用

【作者】 余信华

【机构】 广西桂林市龙胜县民族中学

【摘要】 为培养学生能力,使其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中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新的“参与式”教学法应运而生。为确保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有效性”,教师要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要选择适合教学活动的材料;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在活动中要发挥“桥梁”作用。
【关键词】参与式;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活动
【正文】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师灌输的大量权威性的事实和结论,课堂上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受到严重的束缚和压抑,主体作用得不到体现。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气氛呆滞,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而要做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参与式”教学方法应运而生。

  “参与式”教学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起源于英国。最初,“参与式”并不是一种教学法,而是英国的社会学专家在国外进行国际援助性研究的时候, 总结 出来的一套社会学理论,逐渐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参与式”教学法。它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利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参与式教学是素质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践的新型范式。它是以学生的分组活动为主,通过学习者积极地参与、探讨,在一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将学生放在教学活动的中心舞台,把课堂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真正的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可以说,在这种教学范式下,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才能实现真正的“学习”,从而使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目的。 教师在活动中要发挥“桥梁”作用。

  在新课程全面推进的今天,许多教师在教学中都积极采用了参与式教学方法,力求运用这种现代学习方式,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但同时也因为缺少相关经验,组织不到位,致使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1.课堂上只注重追求热闹的气氛,忽略了应试教育对学生的成绩要求。

  2.上课时学生被一遍遍的分组搞得晕头转向,课后才发现脑袋里空空如也,一无所获。

  3.课堂上好学生侃侃而谈,如鱼得水;后进生不知所云,如坠云雾里。

  4.学生学会了照抄、照搬、照做,缺少了自主意识。

  面对这一幕幕适得其反的情景,许多教师不得其解,甚至怀疑新课程理念的适用性。症结究竟在哪里?毋庸置疑,是教师的组织不到位,是教师忽视了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桥梁作用的结果。那么,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该怎样把握自己的“桥梁”作用?教师,到底该做些什么?

  笔者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组织好参与式教学活动:

  一、为课堂教学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

  为了让教学活动能有成效,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做到“的放矢”。要针对教学活动的内容,选择一些具有针对性、发展性、综合性的目标。如:在学完分式单元后,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运用已掌握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类比学习等能力,笔者设计了一堂参与式教学活动,并确定了以下目标:①、通过观察同学活动的过程,掌握类比概括新知的基本方法。 ②、参与教师组织的各种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解决数学问题,学习不同的解决方法。目标设计的明确与清晰,便于在教学中落实与检测。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能否在教学进程中通过哪些具体环节来予以“兑现”。

  二、帮助学生选择适合教学活动的材料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材料应该是有适当开放性的。比如,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电子的;可以是教材上的,也可以是报刊杂志上的,还可以是网络上的……当然也可在课前布置让学生自己搜集准备一些材料。选择材料时,还应注意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尽可能提供给各小组不同的材料。在课堂上,各个小组分别进行了精彩的展示,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三、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参与式教学以分组活动为主,分组的方式按活动的目的而定。分组的方法较多了,比如,可采用报数分组、性别分组、游戏分组等形式。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要及时的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随时调控活动的进程。所以,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组织能力。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承担的任务比较重,担任的角色也就比较多了:

  1、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巡视课堂,解答学生对活动程序有关的问题,并帮助那些有偏离主题倾向的小组,使他们及时回归学习的主题。

  2、做学生学习的激励者。鼓励各个活动小组的学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积极探讨,共同合作,通过探究共同得出问题的结论。

  3、做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者。调控课堂的活动节奏,及时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

  4、做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在学生讨论最激烈、情绪最高涨的时候,关注学困生,关注弱势群体。鼓励那些不善言谈、不敢发言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学习活动。

  5、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理掌握教学活动的进程,及时为学生的小组学习扫清障碍。对小组内合作探讨出的新结论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

  6、做学生学习成果的总结者。认可学生的学习新成果、新结论,并且及时的小结。

  当然,这些仅仅是一堂参与式教学活动设计和操作的理论方面的经验总结。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还有许多新的、具体的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这就在于教师的知识储备、调控能力,组织能力的高低了。

  《新课标》中说:数学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数学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倡导。对于参与式这种数学综合性学习方式,教师应以正确的理念去认识,以正确的态度去接收、应用,并能借此高效的完成数学教学任务。

  总之,教学肩负着极其重大的责任,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作为一名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撬地球的支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桥梁作用,是现代教育的趋势和需要,作为21世纪的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在教学中恰当地扮演好自己的桥梁作用,充分发挥它在参与式教学中桥梁的独特作用,为提高学生的能力,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刚;打造实效性语文课堂的途径[J];考试周刊;201038

  [2]周安科;生本理念下主体参与学习刍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28

  [3]刘丹莎;师生课堂有效交往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4]陈贤文;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实效性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

> �\ pc��� ��ormal>  参考文献:

  [1]丁晓良.2002.《语文有效教学摭谈》[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罗廷光.1933.《教育概论》[M].世界书局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