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作者】 王爱华

【机构】 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语文的朗读教学中,朗读是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语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现今常常有这样的现象,一篇课文中,教师逐字逐句分析讲解,对朗读重视不够,学生获得了一篇文章中所述说的某一方面内容的“知识”,朗读的训练杯放到次要的位置。那么,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呢?

  一、要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不难,但要达到有感情,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小学生阅历浅,知识面窄,感悟能力差,在没有任何指导的情况下,他们不可能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所以也不可能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范读。因为范读能帮助学生了解掌握课文的基调是欢快的、高昂的,还是平缓的、低沉的,给学生以遵循。因此,减少了朗读训练的盲目性,增强了针对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再加上模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学生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的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逐步形成了。当然,教师范读时要全身心地投入,把自己融入文章中,运用声调、音量、速度、停顿等变化,使语调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深深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身临其境。

  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前范读,一般适合于情景教学的文章。课前可做适当布置,营造文中的气氛,这时教师进行精彩的范读,能一下子接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时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就比较得心应手了。二是讲中范读,适合于范读文中精彩的或重要的句段,多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这样的范读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读得精彩,更具韵味,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三是讲后范读。讲后范读具有一定的欣赏性、品味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从而达到学生朗读能力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读出课文的感情

  随着年级的变更,语文能力的提高,对有感情的朗读要求提高了,要能初步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因为朗读要达到能表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的程度,首先必须很好的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这就促使孩子读懂课文,而通过这样的朗读又可以使孩子进一步加深内容的理解,由此可知让孩子朗读出课文的思想感情,主要目的是促进孩子去深刻地理解课文,而不是表演给别人听。同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孩子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中能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时还可激发想象,发展孩子形象思维能力。另外,也要看到朗读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它本身就是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多种形式,训练朗读技巧

  为能准确指导学生朗读、激发学生的朗读感情,促进学生的朗读训练,教师可预设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课堂朗读的方法愈多,学生越能得到不同形式的练习,朗读水平亦就更高。

  个别读。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及内容掌握情况,在读后进行纠正、讲评。

  自由读。一节课的时间毕竟有限,自由读就弥补了这一缺憾。给学生时间、自由,让他们尽情体验、表现,语调、语速、感情可以反复试读体会,不受集体约束。

  开火车读,是一篇课文由几个同学接着读的方式。教师可指名一个同学读,读到中途没有到一段结束,再指定下一个同学接着读下去。这种读法可唤起同学的注意力,同时充满趣味性。

  齐读。齐读可以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能体现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齐读则可在课的收尾阶段,细心品味课文内容时进行。如《我爱你啊,中国》一课时,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总结课文。“我们骄傲,我们自豪……”齐读则表达出了学生赞美祖国、热爱祖国的心声。

  默读,有助于学生的思考。

  四、评读要得法

  在多种读的形式中,评读是不可缺少的。课堂中,教师们常用“赛”的方式组织朗读教学,如小组比,男女生比等。既然有赛,就有评。评议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学生的主体意志是在具有真正主体地位之后而渐渐形成的,有了主体意志,才有了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发展,也才有了自己的思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加上阅读材料本身的开放性,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作出不同的理解。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养成欣赏学生看问题的不同立场、方式、方法。只要是学生读出真情实感的,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的,都应该给予肯定。

  五、长期坚持扎实训练

  朗读训练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扎实的训练。按照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个步骤,循序渐进。首先要读准字音,尤其是要严格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朗读,对有些受地方方言影响的学生,教师要反复示范,让学生反复练习,不断纠正,从而达到读准字音的目的。其次是读对字音、停顿等。要求学生在读懂句子的基础上进行。最后,要求学生读出课文表达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感受。要适当地创设情境,创设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

  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而是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充分体会到课文的情感因素,并在动情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体会到的感情。使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不难做到,但是使学生达到有感情朗读则需要花费一些心思,讲一点教学艺术,不然低年级的学生对于那种反复多次重复性的训练是排斥和不接纳的。要合理运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走进文中,入情入境,有感情地朗读。在此处指导时,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不要千人一腔,千文一调,也不要求学生都达到最高的水平。

  总之,只要我们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就能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