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在七年级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者】 周红梅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特区中学
【摘要】【关键词】
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与人类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活动密切相关,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在历史学科知识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内容,这是由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通过历史教学,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德育工作是每一个育人工作者的义务与天职。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七年级的学生通过小学的学习,为他们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与能力,在接触一个新的学科——历史的时候,他们既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稍显迷茫,这正是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的大好时机。
根据我上课的亲身实践,我发现初中历史课最容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想教育:
1、爱国主义教育。包括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民族认同感的培养。
2、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
3、创新、求实的科学态度的培养。
4、环保意识的培养。
5、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
虽然我们明白了历史所能达到的几种德育目标,但在具体的课堂中该如何来贯彻呢?关于这一点,我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前预设
这要求我们平时备课时,不仅要熟悉课文的内容,达到运用得心应手,而且要研究教材,挖掘在课文内容中隐含的可用来进行德育的素材。举几个例子来说:七年级上册的第一、二、三课的内容中,涉及的远古人类、氏族聚落、以及传说中的文明曙光,主要集中在长江、黄河流域,这就是我们德育的切入口。在上这三课时,我让学生自己来总结这些远古遗址的分布特点,他们都能看出是在长江、黄河流域,因此我们称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这时,我就联系目前长江、黄河两岸的水土流失以及污染情况启发大家,我们应当为保护母亲河做些什么?进而联系学校实际继续引导,要大家明白,保卫黄河并非要亲自到黄河岸边,而是从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做起,保护我们的校园、保护我们的城市,进而保护我们的国家。就这样,环保意识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在同学们的头脑中扎根了。
在开展“破解彩陶之谜”的活动中,当大家看到小口尖底瓶奇怪的摸样,同学们更是争先恐后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虽然有很多看似可笑的答案,但至少说明了他们的想象力没有枯竭。当活动结束后,我让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设计一种陶器,并标明它的用途、形状、象征意义。同学们富有创意的设计,逼真的线条、色彩、语句描绘等让我震撼。这样,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在活动中得到了培养。
二、当堂随机设置
这种德育教育要求我们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要随时跟上同学们的思维进度,联系一些突发事件,创设德育情境,达到在最短时间内解决问题的效果。有一次,我到教室上课时,正好碰见班主任在批评学生,原来是合唱比赛的事,同学们总是不能齐心协力地练习合唱《团结就是力量》。而很巧,我今天的内容是第四课破解彩陶之谜,是一个活动课。我向大家展示了我收集到的彩陶图片,并每展示一个图片时,先让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观察图片,获取彩陶告诉我们的信息。当展示一个“舞蹈纹彩陶盆”的图片时(没有打出文字),我又让同学们观察,猜想一下陶盆上手拉手的小人在干什么、表示什么?有人说是跳舞,有人说是唱歌,还有人说是庆祝什么节日,甚至还有人猜测是在逃难,因为在尧舜时期,不是洪水泛滥吗?当我惊异于学生们想象力的丰富时,一个绝好的教育机会也被我抓住了。我问大家:“不管是跳舞还是逃难,甚至是我们正在进行的合唱练习,要想做好,最需要的是什么?”大家异口同声的答出“团结”。是的,如果不团结,舞步是不会那么整齐的;如果不团结,肯定会被洪水吞噬;如果不团结,我们肯定唱不出和谐的曲调。听我这样一说,大家立即象明白了什么似的。我继续趁热打铁,问“我们班唱什么歌啊?”“《团结就是力量》”。这一次的回答,让同学们真正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用专题课来集中某一方面的教育
说起爱国主义教育,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点。而几乎所有的文化课部分都能起到培养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的效果。
在每一单元的最后一课(活动课除外)都是这个历史阶段的文化、科技荟萃。通过学习这些课,使学生从我国古代取得的那些显著成就中表现出向往与钦佩。为了更加强化这种爱国情绪,我会在一定的时间搞一次“中华之最”的专题活动,让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能力,查阅课本或者是自己闲暇时收集的有关资料,到上课时,让同学们展示自己所收集到的或者是自己知道的中华之最。当他们看到自己收集到的那么多的中华之最时,每一个人的眼里闪动的是满满的激动与骄傲。同时通过分析各个科学家、文学家等成功经历,可以加强人生观的培养。如介绍孙膑、司马迁、鉴真等人的身残志坚事迹,帮助学生养成矢志不移的顽强意志;介绍李时珍、祖冲之等人的事迹,培养学生追求科学和为科学而勇于献身的求知态度;介绍蔡伦、毕昇、王羲之等人的事迹,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品质和创新精神。
中国是一个让国人感到万分自豪的国度,同时她又是一个让所有国人深感遗憾的国家。当葡萄牙、日本、荷兰、沙俄等国肆无忌惮入侵我们的国家时,同学们已经从科技、文化成就为我们带来的自豪中清醒过来,不象封建统治者那样沉迷在“天朝大国”的迷梦之中,而是为自己的国家所受到的伤害而感到悲哀、气愤。他们会为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皇帝御驾亲征沙俄军队取得雅克萨之战胜利的这种爱国热情深深震撼着……通过了解这些人物、事件,同学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爱国的情操在无形中得到升华与提高。
历史是一部教科书,“以史为鉴可以通古今之变,以史为鉴可以知社会之兴替”。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历史课教学特点,充分挖掘历史素材,寓德育于历史教学,使历史这门课的德育功能充分体现,从而达到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目的。让我们永远记住德国哲学家亚斯贝尔思说过的一句话:“教育要培育一代人的精神,必须先使历史进驻个人,使个人从历史中汲取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