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如何让赏识为小学教育助力

【作者】 古新华

【机构】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第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就无形生命而言,每个幼小的生命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快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之一。心理分析学派认为:快乐是活动中的一种整体的、丰富的体验,包含多种积极的、消极的情绪状态,情绪之间的不断冲突、转化是一种动态体验过程。快乐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幼儿应当拥有的权利。但是由于周围环境的压力,人为的压制和其它原因,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是快乐的。记得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过:“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因为我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无邪、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知识贫乏但又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幼儿,但他们也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把这些具有强烈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的孩子乐意接受?并能使我们教师和父母走进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呢——这就是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爱上学习。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越来越凸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一切教学实施都要从学生出发,把学生的终身发展放在首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赏识教育成为必不可少的教学模式。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下面就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谈一谈一点浅显的体会。

  一、 真正的加以肯定与赞赏,而不是表面上的敷衍

  赏识的力量是巨大的。但不需要付出努力,垂手可得的称赞有谁会去珍惜呢?对于孩子而言,不切实际的夸奖不仅不能真正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而且还会导致他们形成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这样会闭塞学生创造性思维,削弱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会让优等生觉得教师在敷衍,让学困生觉得这是教师在迁就。因而,在学生的心中也就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感受到的不仅不会是尊重,反而会是虚情假意。

  真就是美,老师的赞赏必须真心诚意,没有矫揉造作、言过其实或者空洞无实,这样的赞赏有着自然、真切与和谐之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亲和力。让学生在学校里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经常体验被爱感、成功感、自豪感和愉快感,从而形成开朗活泼、乐观向上的性格,建立起亲密、和谐、真情的师生关系。

  太廉价或过度的表扬经常会起反作用,这是因为:它会使学生觉得老师的表扬不是真心的而只是一种惯用的手段,学生对老师的表扬习以为常,表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老师对学生的一些好行为过于感到惊奇,往往会使学生理解为反面的不良行为也不会很严重,而且这种行为很快就会发生。

  赞赏是一门艺术。要赞赏一个孩子更要讲究技巧,要找准时机,赞赏要适度,赞赏的力量才会无穷。要赞赏一个学生首先要找准学生的优点,发挥学生的优点。

  二、 要有一颗公正的心

  每个孩子都想成为好孩子,就像每棵庄稼都渴望成长一样。了解一滴海水,就是了解大海的前奏;了解一个孩子,就是了解生命的前奏。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该遭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糟

  教师的赏识一定要防止过于笼统模糊的倾向,不能盲目、随意。对于学生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善于扮演“公正法官”的角色,及时“评判”,从而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有一个科学的估计,进而明确努力的方向。我们常听教师说“你很可爱”“我很喜欢你”,诸如此类的“赏识”语句没有明确的指向性,没有让学生明白“你什么地方做得好,让人感觉很可爱,值得我喜欢”,学生也许会感到高兴,但绝对茫然。因此,这种赏识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效力。例如,有位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赞扬学生时只是说“读得很好,再接着读下一段”,如能换成“你读得响亮流利,很好。如果能放慢语速,尤其是读第二句话时语气舒缓一些,就更好了”这样细致的、针对性强的评价,不仅会使学生了解自己朗读的优点和不足,还会让他们感到一种受关怀后的温暖。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不舍得赞美孩子的老师,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一个长期得不到别人认可的孩子,他又能在多大程度上认可自己?特别是在周围充斥着质疑声时,一句温暖的认可显得尤为可贵和重要。对不同的学生在不同时间内,突出的良好表现,都要给予及时的表扬。教师不能以个人的心情和喜好对待学生,赏识学生。不管心情如何,一与学生接触,就应该像演员进入角色,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三、学会赏识孩子的特长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充满自信,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

  抓学生的特长去赞美,学生会感到一种满足,会全面地审视自己,会意识到自己也有所不足,同时,也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产生逐渐完善自己的愿望。我教的班级中有个姓陈的男同学,他特别好动,还欺负班里的同学。小朋友都对他有意见。对此,我也多次找他谈过,可没过多久,他又犯了。后来,我发现他劳动非常积极,我抓住有利时机,在班中大大表扬了他。同时又让他担任卫生委员。这对他的帮助很大,他像变了个样。

  赏识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赏识自己。赏识自己是自信的基础,要让孩子从小就感觉到自己是最好的,最棒的,自己有很多优点。老师要善于给孩子创造赏识自己的氛围和机会,学生在某一方面取得了成绩,作为老师应该及时发现,及时赏识,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看到自身的优点,他们就会从潜意识当中发现自己有着很优秀的一面,从而带动了其他方面的进取心,并且相信自己在其他方面也会做得非常好。

  特长是孩子们的闪光点。我们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赏识,树立他们的信心,从而发挥其内在的潜能。冰心也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学生不可爱。”每个学生都是一本需要仔细阅读的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枝需要点燃的火把。如果学生生活在批评中,他就学会了谴责;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认可中,他就学会了自爱。所以,在教育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与赏识,尤其是后进生,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都能充分地展现出来。

  赏识教育不仅是一个教育命题,而且更是一个社会命题,哲学命题,因为赏识的最根本问题是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问题。我国当今社会太需要理解、宽容、尊严和微笑,而我们许多老师却把赏识、把表扬、把激励那么吝啬地装在口袋里,让她霉烂,让她发臭,难道不是一种遗憾吗?赞赏是一种美的熏陶,所有学生都希望得到赞赏、信任和鼓励,这样的语言对孩子们具有神奇的激励作用。善与美是紧密相连的,“君子成人之美,而不成人之恶”,作为—名老师,如能时时以饱满的精神、欣赏的眼光、鼓励的话语对待学生,必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赏识教育是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总之,我们必须要在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重视教育、应用赏识教育,发挥赏识教育的作用,让赏识教育为教育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