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合理安排语文课后作业
【作者】 彭玉兰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城关镇初级中学
【摘要】作业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减轻学生的无谓的课业负担,教师必须在作业布置这方面要彻底的改革,充分体现课后作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关键词】课后作业;合理;有效
作业是教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理有效的作业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通过作业得到张扬,使学生的人格通过作业得到尊重,使学生的情感通过作业获得体验。
可是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现阶段学生的课后作业,大多是老师在课堂上根据授课内容而随性布置的。很少在备课的过程中对课后作业进行精心的设计。这就导致了老师动动嘴,学生累断手的后果。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这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理念大相径庭,为了减轻学生的无谓的课业负担,教师必须在作业布置这方面要彻底地改革,充分体现课后作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下面,我就初中语文课后作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提出个人的看法。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初中语文作业大致分两部分:知识层面的积累和能力层面的提高。知识方面主要是对课本中字词、文学常识的识记、古诗文的背诵、精彩语段的积累;能力层面主要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如果把这些一股脑的全抛给学生,仅仅靠学生回家的时间是难以完成的。即便是完成了,效果也是不尽人意。在这方面我通过一个班级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过重的课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精心备课
精心备课是一个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先决条件。首先教师要完完全全的吃透教材,要从文本中提炼出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整篇教案的设计始终围绕一个中心点来进行,“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真正在教案中体现有主有次,主次分明。由于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注重了重点的突出,那么在对课后作业的设计上就有理有据了。这无形中就为学生减轻了课业负担。其次教师要备学生。这是区别于以往的备课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备学生就是对你所教的学生要做到“胸中有丘壑”。这样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才更有针对性,不仅节省了学生的课余时间,而且更能体现课后作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有效的课堂是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根本所在。凡是课堂上能够解决的问题一定不要留在课后。尤其体现在知识方面,当堂课的生字解词、文学常识以及古诗文的背诵一定要让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就地消化,绝不留下尾巴。这方面做起来并不是很难的,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就学生对知识领域的掌握要常备多种方法和采取不同的渠道。1、课堂上能解决的问题绝不让学生带回家。例如:语文课当中的预习环节,以前大多老师是把每篇文章的预习放在前一天晚上,让学生在家里完成,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效果并不明显。2、阅读课上对知识点的传授宁缺毋滥,针对性要强。例如对一篇文章的分析,不一定非得像以前那样——归纳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思想、理清文章结构等等都要面面俱到。可以利用一节课甚至几节课把一个知识点讲透彻,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就针对这个知识点有选择性的完成精彩语段的阅读理解,而不是漫漫的去完成所有的阅读理解题目,一定要有所取舍。不仅节省了学生的课余时间,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的阅读能力能不提高吗?3、要把作文习作放到课堂上。很多老师的作文教学完全是应付了事,每每到了礼拜日,就在黑板上随便的写一个作文题目也不做精心点拨,就让学生回家完成作文。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要不就是闭门造车胡编乱写;要不就只有拿出作文选之类的书籍,找出一篇类似文章摘抄下来,草草了事。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不抄不写作的陋习。就算是不抄袭,学生在没有外在因素的约束下,要完成一篇文章的习作,是需要很大功夫和很多时间的。这就无法训练学生考场作文的能力,出力不讨好。我认为:完全可以把学生的习作放到课堂上进行。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很短的时间指导学生作文的立意角度、写作思路和取材范围,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再利用课堂时间互批互改,学生进行二次写作,甚至多次写作。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应试作文能力一定能有所提高。而且也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三、课后作业的布置一定要有所取舍要因人而异
真正能够体现教师的敬业精神的不仅仅是在课堂上,也体现在教师对于课后作业的设计。作业的布置最忌讳“一统天下”、一概而论。这样会使很多学生疲于奔命的。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1、在作业的取舍上,教师一定要运筹帷幄。在布置作业前要做一做、选一选,确保作业的针对性,注意所留作业有助于消化当堂课的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做了有效果,对学习有帮助。适当的设计一些开放型题目,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教师根据当天的课程,明确知识层面的作业有哪些?能力层面的作业有哪些?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完成基础知识的识记,应该选取哪篇文章的哪些题目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家庭作业。2、课后作业的布置一定要因人而异。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实质上要颇下一番功夫的。首先你必须准确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潜能。根据平日里的表现和考试成绩,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并且把学习成绩大致相同的学生分在一个组别里,假如一个班级有四十个学生,至少得分成四个组别。由于各组的学习成绩有所区别,自然所布置的家庭作业就有所不同。还是以现代文阅读为例:一篇文章大致要设计六到八个题目,这些题目里面有的是知识层面的,有的是能力层面的。那么老师在布置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题布置,这样既节省了学生的时间,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而且让每个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都能“吃饱吃好”,都会有成就感。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定会使课后作业更加合理更加有效,为我们的学生创造更广阔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