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调节语文课堂气氛

【作者】 韩秀兰

【机构】 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第三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语文老师,我一直在思考,语文是一门应用广泛,接近生活,内容丰富多彩,富有情趣的学科。语文课堂本应是学生感兴趣的,然而,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常犯喧宾夺主的错误,将充满人性美,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教师一言堂。那么,如何调动语文课堂气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喜欢上语文课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二、朗读,激活课堂

  如今的语文课堂,往往越是到了毕业班,越是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语文课堂进入了沉默的状态。语文课程标准中规定:语文教学要“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感觉。”学生一旦有了丰富的语感,就会将它转化为一种语文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为此,我认为应当在语文课堂上多创造学生朗读的机会。

  可以安排学生在每天早晨上课前,放开声音朗读,朗读的内容可以是语文课文、作文、报纸杂志,甚至各种阅读资料。通过朗读,使学生凭借对声音的经验直觉而对语言作出敏锐的反映,通过瞬间性的感知与领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语文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这样可以让书声激活沉闷的课堂,唤醒学生的语感。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问题,引领课堂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实行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只有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的参与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设计新颖、深刻的教学问题是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最好方式。我们可以依据不同的文本,设计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问题教学模式。

  讨论课上,教师、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阅读文本,深入文本内部,与文本对话,从而产生超越字面意义的理解,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对文本进行修正、补充和丰富,也使教师、学生群体、学生个体在对彼此“理解”反思的基础上,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理解能力。这样的课堂学习气氛就能活跃起来,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点评课上,教师根据文本特点及单元教学重点规定一定的评点内容,明确点评的方向,据此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或评点文章的内容,或评点文章的写作方法与技巧,或评点文章的语言。点评式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深度,发展学生个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五、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六、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七、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给学生一个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个课题,让他们自己去创造;给学生一个课堂,让他们自己去展现。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