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教师观、新学生观
【作者】 朱时冬
【机构】 湖北省丹江口市第二中学
【摘要】教育一线的老师们都比较重视自己的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评估关键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面对新时代的学生们,老师们出现各种各样的困惑,因此,教师们应该接受新教师观、新学生观等各种新的教育理念的洗礼,应辩证看待和利用新教师观、新学生观。新教师观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新学生观认为:学生是人,不是容器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人,学生正处在成长之中,是一个不成熟的人。【关键词】新课程;教师观;学生观
一、新的教师观
教师这一职业是一个古老的职业,千百年来人们都以各种美好的词汇赞颂着教师职业的崇高和伟大,什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但是我认为传统的人们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定位过多的是强调了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甚至人为的把教师一味拔高,把教师送上神坛,而忽略了教师作为人的个体价值的存在。新课程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就得确立教师的个人价值,教师也有自身的发展需求,教师本人也是有幸福感和价值感的人,他也有获得尊严和快乐的需要,而不只是掌握知识,传播知识的机器。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树立新的教师观。
(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在新课程中,尽管教师不再以知识拥有者的权威出现,但由于教师先学一步,有责任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情境。新课程中,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学习提供预备知识,必要时可以组织成条目分明的文字材料印发给学生。一篇文章的学习也好,一项专题研究活动也好,教师应该设计或帮助设计整个活动的过程,包括围绕什么问题,分哪几个大的步骤,从什么角度切入,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等等,都应该事先有所考虑有所规划。
(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在学生自主学习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学生虽然思维活跃,创造性强,但往往考虑不够周到严密。为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就需要教师指导。教材中揭示的某些道理应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只能因势利导,不要充当裁判者。
总之,新教师观应该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增强服务意识,还具有终身教育的观念,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尽量使自己学识渊博,兴趣广泛。最后,教师还要成为“反思型教师”,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保证自己的思想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知识与结构适应学生求新知、求发展的需要,教学能力符合创新教育的要求。
二、新的学生观
在传统教育中,教与学的传授性和积累性使教师往往把学生看作是无知的、无能的、被动的、可支配的。认为学生只有听从教师的教导才能学到知识,按老师说的去做才是好孩子,这是对学生创新精神的残酷封杀。实际上,学生是一个独立的发展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特的个性。
(一)学生是人,不是容器
在教育实践中,普遍地存在着不把学生当“人”看的现象,这种现象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作“容器”来看待。陶行知先生曾提出过尖锐的批评,他说:“这种教育是把活泼的儿童作为书架子、字纸篓。学习是强制性的,充满了厌倦和恐惧,毫无童年时期的快乐可爱的景象。”我们需要转变观念,学生是有思想、有意识、有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的人。教育者的任务和职责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和高扬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如果教育者心中没有“人”,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
(二)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合作教育学》中所提出的那样:“儿童每天来到学校..,他们是以形形色色的个性展现在我们面前。每一个儿童来到学校的时候,除了怀有获得知识的愿望外,还带来了他自己的情感和感受的世界。如果教师意识到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人,那么他就能够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承认他们各自的个性特点,保护和珍惜他们的创造性”。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求异思维,要有“助产”精神,承认并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只有学生的个性特征得到了充分发展。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更好发挥。
(三)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人,学生正处在成长之中,是一个不成熟的人。
作为发展中的人,也意味着学生还不是一个成熟的人,和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学生的观察思考、选择和体验,都和成人不同。在他们身上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是难免的、正常的,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这样的教师在竭力砍掉劣根的同时,把所有的根子都砍掉了,结果,使童年时代生机勃勃的幼芽枯萎”。如果认为学生犯了错误,就不可救药了,就放弃了教育,那就是教育的失败。教师应该把学生看成一个个正在发展的个体,不要以学生在我们面前表现出的不足而过多的责备他们,充分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欣赏学生,只要教师善于激励、善于引导,就能够充分发掘学生们的内在潜能,帮助他们成长,全面发展。
总之,认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认识到学生是人,不是容器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一个发展的人,学生正处在成长之中,是一个不成熟的人。在新教育理念的洗礼下,教师理念会发生新变化,教学质量也会实现新突破。
参考文献:
[1]张洪莉,新课程形势下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思考,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第25卷第3期,2004年6月
[2]姚利红,新时期创新教育下的“新三观”,人才培养,2007年第10期
[3]孙枝莲,胡卫平,新课改下的教师教育观念现状研究
[4]喻娜,谈谈新型的教学观,决策探索,2011.9
[5]马振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00问.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7
��ca�R���mal> [2]李华.探究式科学教学的本质特征及问题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3(4)[3]王棣生.中学物理创新教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
��'�����se��德教师教学用书》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6年版 Roman_ oh�seH6�-family:"Times New Roman"'>人才学基本原理.蓝天出版社,2005.[2]林泽炎主编.中国企业人才优先开发.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3]靳云全,晏先华.青年人才资源开发的现实途径.中国青年研究,2007,4.
作者简介:卢良(1960- ),男,江苏徐州人,中石化管道储运有限公司SCADA系统维护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