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低年级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做法
【作者】 张启富
【机构】 贵州省兴义市万峰林街道办瓮本小学
【摘要】抓好语文阅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论述抓好读书、抓好理解词和句、想方设法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努力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做法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如何利用好每一节课的40分钟呢?下面就谈谈我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一、抓好读书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朗读和默读,既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又是提高小学生理解内容的一种手段。既然是能力,只有靠反复训练才能形成,既然是理解内容的有效方法,老师就要经常运用指导朗读、默读的方法来理解课文。
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是学习语文的起始阶段。要一点一点地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默读能力;要更多地通过听读体会和朗读体验来理解内容,而不是靠讲解来理解内容。因此,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抓读书这一环节。要使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读书机会,要把朗读、默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得每个学生依靠在课堂上“读”的训练把每篇课文读熟,逐步培养和提高朗读能力和默读能力。正确地读,就是要求学生能流利地读和有感情地读的基础,也是低年级朗读训练的重点。所谓正确,要求学生读每个字都要发音正确,特别是要读准生字的字音;用普通话读,要杜绝地方音;还要读好轻声、儿化等。二要做到能按句逗停顿地读;三在读长句子中和段落之间需要停顿的地方,会自然停顿。
二、抓好理解词和句
低年级阅读教学要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词、句训练着重抓哪些?要抓较难理解的重点词。
在阅读教学中,除了理解词、句,学习积累和运用词和句,也是词句训练的重要方面。首先,要结合讲读,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生字新词,做到读准字音、理解字(词)义、记住字形、大部分能够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运用。懂得意思,才能真正理解;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成为积极词汇,才能灵活运用。而反复运用又能加深对字词的理解、促进对字词的积累。其次,要重视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句子并学习运用书中的句子形式表达自己的意思。此外,熟读和背诵有助于积累语言,有助于用规范的书面语言纠正不那么规范的口头语言,以逐步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
三、想方设法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内驱力被极大地激发起来,产生机械的学习动机,正如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表现出超常的勇气、钢强的毅力和非凡的智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很多,比如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活灵活现的情境、开展有趣的竞赛、巧设生动问题、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等。
一般说来,小学生的自制力较差,教师进行阅读课教学时,学生就会“热”一下,过几分钟时间,又会“冷”下来了,这时需要教师注意适时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一是当学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差不多,没有什么可想的时候,就追问一个可以加深理解的问题;二是当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就提出有点拨作用,能使学生豁然开朗的问题;三是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不愿思考问题时,就提出可能引起争论的问题,以激发他们探讨的兴趣;四是当学生满足于自己能从一个角度提出问题时。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教师要经常性地提醒学生,或结合教材,开展读书活动、演讲比赛等。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阅读目的教育,不能让其松懈。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效果。
四、努力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在小学阶段,尤其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就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大有所获。
总之,在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创设丰富多彩的读书形式,教师以信任和鼓励的态度来肯定学生,支持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满怀信心地相信他们,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把抓好读书、抓好理解词和句、想方设法激发小学生阅读的兴趣和努力培养小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等方面互渗透于语文教学中,并注意给予积极性的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点点滴滴积累于平时,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良好的阅读习惯就会形成,从而让小学生在平时阅读中享受到无穷无尽的乐趣。
一����H6����被家长评为三星,在展示朗读中表现优秀的孩子获得一张喜报,由于《同步阅读》的加入,课本的拼音单元掌握得特别好。(二)读说结合,感受阅读真谛。
二年级,孩子们爱上了《同步阅读》,只要一布置作业,他们就高声喊道:“读《花的学校》!”每周一节的阅读课,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课。课上,老师或选择一篇文笔优美、情节动人的文章、片段,合着优美柔和的音乐,声情并茂的朗读,或请孩子把读到的故事讲给同学听,或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读文章,或用阅读的文章来口试、抢答,或老师示范朗读一篇文章的开头部分,关键处嘎然而止,让孩子们接读,或交流阅读后的感受,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每周在阅读课上朗读、讲述、表演、答问、交流、发言等的孩子都可以在教室的阅读角上的小树上贴上一个红苹果。一期下来,阅读角上一棵棵小树挂满了果实,让孩子们懂得了只有踏踏实实的阅读,才会有满意的回报。
(三)加强整合,实施群文阅读。
三年级上期,随着识字量和阅读量的增加,孩子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了,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我们增加了一些做法,尝试“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的方法。以5册二单元为例,《同步》8篇文章,“群文阅读”“主题回顾”这一环节我们做了调整,因为课内文章“主题提炼”才刚起步,所以降低难度,只要学生回顾这些名人有什么优秀品质即可。“阅读概览”这一环节只需要学生整理出“文章写了谁,写了什么事,你认为他有什么品质”三个问题,填好阅读记录表。老师给孩子三个晚上的时间,充分阅读。让孩子利用课文学到的方法阅读文章,理解词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名人的优秀品质。其中三遍阅读法简单有效,适合学生独立阅读。所谓三遍阅读法,就是将课内“读通,读懂,读透”的阅读方法迁移到课外,第一遍认真默读,读通文本,第二遍小声细读,勾画好词佳句,第三遍大声朗读,在感受最深的地方旁注。
(四)读写结合,积累内化语言。
针对小孩喜欢画画写写,喜欢他人肯定与表扬,将阅读与“悦读卡”结合。悦读卡的大小、色彩、形状自定,可以在上面画画,贴图。阅读《杨万里拜儿童为师》这样故事性强的文章,老师先提示一些引导问题,你认识了谁?你喜欢谁?你还知道了什么?还可以自己设计问题。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记录。《我希望的房间》则可以在悦读卡上仿写几行诗,把自己神奇的幻想记录下来。《海滨小城》这类文质兼美的文章悦读卡就可以设计为采蜜卡,积累好词、好段,仿写一句话或一段话。每次评选的优秀悦读卡,都在班级悦读角展示,孩子们很喜欢这一作业。
孩子们对《同步阅读》的喜爱甚至超过了语文书,不用抄抄写写,没有那么多训练,没有过多的约束,无负担的学习让他们乐意接受。当然,孩子越快乐的阅读,老师越有压力。《同步阅读》的研究刚起步,大家都缺乏经验,怎样让他们继续喜欢,还得多努力找窍门、找规律、勤实践、勤总结,希望能多一些这方面交流与学习的机会。
am]"i�����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在BC上运动,矩形面积随之变化。3)设BP为x,矩形面积为y,建立x与y间的关系,让学生观察当x变化时,y的变化特点及其是否有最大值。4)当P点运动时,对应的动点(x,y)的运动轨迹是什么? 2.问题探索。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计算机上使用教师自制的软件,探索点P在各种不同位置时对应的动点(x,y)的运动轨迹. 3.小组交流。让学生对第4)问中的观察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完整显示抛物线。 4.问题的代数验证。5问题的拓展: 改变△ABC的形状,研究△ABC的底边BC或BC边上的高变化时,对抛物线形状有什么影响。6.写出简要报告。多媒体教学情景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可以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内容、媒体四要素功能的转变。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的分析,合理恰当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对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探究中去,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课改精神。情景创设给数学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应努力地适应自己的新角色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