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试论高中历史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 吴 艳

【机构】 云南省镇雄县第四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历史教学首先要达到一定的深度

  教师的历史知识的教学必须达到一定深度,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下打基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历史概念教学,注意准确、科学地表达历史概念,并要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如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时,我先向学生指出了这个时期历史的主流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接着介绍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分为三个时期:17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建立;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在北美和欧洲进一步建立;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胜利。向资本主义过渡的途经有三条: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通过资产阶级的改革确立;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确立。这种讲解使学生对资产阶级革命有一个整体概念,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讲授历史知识必须与有计划的培养学生能力相结合,知识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的形成又是进一步获取知识的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既不能单纯讲知识而不培养能力,也不能单纯培养能力而脱离知识,而应在讲授历史知识时贯彻能力培养,在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获得新知。

  二、调动学生的内驱力

  自信心、意志、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中,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唯有热爱历史,才会在积极持久的学习热情中获得能力。我认为应以历史教育的实用性和社会性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历史是前人生活的再现,包含了前人一切成功和失败的经历,是人类经验和教训的总汇。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正是历史学社会功能的突出表现。因此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力求做到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尽量选择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具有代表性又是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教育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分析,科学地使历史感和现实感融为一体。这样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就会觉得历史并非过眼云烟,而是完全可以和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接轨。

  三、启发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第一,要让学生学会阅读课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具体方法是出示阅读提纲,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句、词,设计一些提高能力的问题。如出示阅读提纲应是本节或本段的重点内容。找阅读内容的重点可告诉学生规律,如一段话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往往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的概括,例如二战影响,每一段的第一句就是重点句,它概括了整段文章的内容。另外阅读时要理解重点词的含义,如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高度集中”是重点词,应理解,否则无法理解苏联解体的原因。

  除了这些还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概括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首先要引导学生弄清文中的内容讲的是什么,然后自己组织语言表达。

  第二,要学会独立思考。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要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动脑子,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隐藏在事物后边的问题,当得不到结果时,老师及时诱导。如在讲“匈牙利共和国成立”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看书,找出问题来,当时有学生提出:“社会民主党与共产党合并,为什么最终建立的是无产阶级性质的匈牙利共和国?”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征求其他同学的看法。立刻有学生告诉他,因为社会民主党主动提出来与共产党合并,共产党提出的条件之一就是要建立匈牙利共和国。我对他的回答予以了肯定。那么为什么社会民主党同意了共产党的条件?社会民主党把政权拱手交给共产党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于是学生答:社会民主党无力一党支撑局面,更为重要的是共产党掌握着武装力量。从而使学生理解,匈牙利社会主义革命特点是在暴力基础上和平过渡。因此通过学生自己找问题、学生回答既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形成竞争机制,给学生以表现自己的机会,还能避免老师的一言堂,同时把学生思维带到老师设计好的思维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主要途径

  第一,课堂讨论。讨论是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历史教学中,创设讨论的情境,开辟群众讨论,鼓励学生争论,教师及时点拨,可以使问题在讨论中解决,知识在讨论中丰富增长,又可使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第二,充分利用历史材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教材,有一个明显特征,即从全新的角度、全新的要求增加大量历史的原始材料,配之以相应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综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论证、讨论。这些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最好工具,所以要充分利用教材里的材料,以典型习题为范例,仔细讲解,教给学生解题方法。

  第三,通过练习提高能力。历史教学中的练习,不仅使学生深入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还能培养运用技能技巧解题的能力,使思维具有灵活性和准确性。练习要有针对性和目标性。如一题多练,一个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可当成4道题来做;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一些能使他们某一种思维得到训练的题型,如像选择题可考查学生的多种能力,对比理解是否准确等,材料题可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问答题可训练学生的归纳、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

  总之,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根本。这些能力将来走出校门后,可以用于实际生活,在这一点上,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是其他任何学科无法提供的。因此,我们历史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有益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cii�xtfH6���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五、文本阅读折戟沉沙,多媒体喧宾夺主。

  为配合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和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需要和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的运用,语文课堂教学手段呈现多元化倾向,这是语文课堂的一个喜人变化,但这并不等于要全盘放弃有效的传统语文教学手段。多媒体已没有用不用的讨论,但也有个怎么用的问题。固然巧用电教能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空间,改变接受知识的思维信号,将学生从狭小的教室带入广阔的空间,把遥远的历史人物拉到眼前,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进入课文,学得生动、具体、兴趣盎然。随着一篇篇课文的学习,一处处美的发现,得到感性认识,理性理解,学习的愉悦是不言而喻的。但是有的课件太多太杂,有的课件游离课文,产生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文本移到屏幕,多媒体开始喧宾夺主。

  语文学习是通过语言文字这种符号系统来唤起形象的思维过程,如果教师先展示了一种形象,这种形象便率先让学生接受,使语言文字难于起到应有的作用。那样,语文课就该改名换姓了。其实画面和音乐只能提供阅读文本的氛围,而不能代替语言的感悟与熏陶。我们传统语文教学手段中有一个很好的感悟语言的手段,那就是读。过去讲“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一读百了。而现在许多老师以多媒体的配乐范读或画面的欣赏来代替学生的朗读,或者干脆不读,那全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实际上语言是非常质感的东西,只有通过朗读、默读、诵读对语言近距离的抚摸来亲近语言,获得语言的熏陶,才是语感养成的最好途径很多课件都是按照教案设计的教学程序来制作的,那么要使用课件,课堂往往就是机械的、呆板的。所以我们应该把现代和传统的教学手段加以整合,使它们各显其长,互为补充,充分体现语文教学的特点。

  教师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在今天深入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我要提醒各位老师,“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语文课堂要与时俱进,语文教师就要正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加强理论(尤其是新课标)的学习和研究,并且要在教学中注意实践,不断的总结经验和教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生动而有效地焕发出素质教育的光芒。

  参考资料:

  [1]《初中新课程标准》(人教版)

  [2]《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ie����sean"'>,矩形面积为y,建立xy间的关系,让学生观察当x变化时,y的变化特点及其是否有最大值。4)当P点运动时,对应的动点(xy)的运动轨迹是什么? 2.问题探索。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计算机上使用教师自制的软件,探索点P在各种不同位置时对应的动点(xy)的运动轨迹. 3.小组交流。让学生对第4)问中的观察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完整显示抛物线。 4.问题的代数验证。5问题的拓展: 改变△ABC的形状,研究△ABC的底边BCBC边上的高变化时,对抛物线形状有什么影响。6.写出简要报告。

  多媒体教学情景的创设,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可以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内容、媒体四要素功能的转变。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的分析,合理恰当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对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探究中去,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课改精神。情景创设给数学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应努力地适应自己的新角色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