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咬定高考冲刺“不放松”——我对高考备考的几点思考

【作者】 范兴龙

【机构】 青海省化隆县第四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高三复习,是一个系统工程,尤其是在高考备考的冲刺阶段,更要有所注重。蹲点指导高三备考已经有些年头了,在我看来,高考备考的冲刺阶段通常是指高考前的最后一个月。进入这一阶段,基础知识复习已经结束,专项训练逐步深入,模拟考试次数逐渐增多,考生的心理负担日益沉重,许多考生都感到前所未有的茫然和恐慌。如何更加有效地安排好最后阶段的复习,事关高考的大局。为此,作为教育管理者,更应指导高三师生高效备考。我认为,应该做好如下“不放松”的工作。

  1、咬定回归课本,基础巩固不放松

  因为现在的考试趋势是试题的难度不高,更侧重于基础。这样的做法与高考的初衷是一致的。当然试题中也一定会出一些有区分度的试题,来拉开学生的成绩档次。但,话又说回来,我们大部分学生不是因为难题不会做而落了榜,而是该得的分数(基础知识)都得不到而丢失了上一本或二本的机会。所以基础的分数不可小视。冲刺阶段的复习,不是分分必争,而是一定要注重基础训练,有个回归教材的时间,调整考前状态,让学生重拾高考的自信。

  2、咬定专项训练,研究归类不放松

  在高考备考中,我们研究热点主要通过三条途径:一是研究《考试说明》,研究它所规定的考试内容、能力要求、试卷结构;二是研究高考试卷与样卷,研究每一项知识点在高考试题中的具体反映。如果孤立地看某一年的高考试卷也看不出太多的东西来,但把近几年的试卷放在一起研究,就可以看出各部分知识点在命题时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趋势;三是研究学生答题状况,师生共同建立错题档案,分析其主要得失及形成原因,积累解题经验,掌握解题技巧,以求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做到遵循考纲但不拘泥于考纲,做到不随意拓宽加深,摆脱题海,避免陷入偏、难、怪的歧途。

  3、高频得分强化,突出训练不放松

  广泛研究试题,广泛涉猎资料,关注高频考点。复习中做到三个突出 ,即突出知识基础、突出解题规范、突出能力培养; 三个研究 ,即研究考纲说明和高考信息,探求高考命题方向与特点,研究学生因材施教; 三个训练 ,即信息追踪的训练,纠错重组题的训练,模拟重组题的训练。

  4、题型研究关注,搜集分析不放松

  教师要善于下海选题,宁可让教师变成做题机器,也不可让学生变成做题机器;教师要在 “巧 ”字上下功夫,在 “精” 字上做文章,做到多中求少,少中求优,避免面面俱到,机械重复。师生务必精选习题,强化训练,提高复习的有效性。要抓知识的系统性、复习的针对性、操作的具体性和有效性,把那些需要长时间训练才能形成能力,分值相对较高的知识点作为重点、热点,贯穿于复习的全过程,多角度、多层次考查,使之不断得到强化训练,综合提高,突出重点。

  5、查漏补缺整理,巩固分析不放松

  专项训练、高考题演练和模拟训练当中我们做了很多卷子,挑选出价值和意义较大的卷子,质量较高的卷子,重新来整理。不仅看错题,那样直接看错题本就得了,还要看做对的题。

  看做错的题,查找原因,到底是知识没掌握犯的错,还是做题方法不到位犯的错;到底是做题过程中的哪个步骤出现了问题才犯了错;现在,自己这样的问题能不能避免了,知识和能力是否提高了等等。无论是什么层次的学生做题的时候都会犯错,而且我们常常会犯相同的错误,那么,如果我们能减少犯相同的错误的情况,我敢说,就一定可以成为一名成绩优秀的学生了;

  看做对的题,看自己当时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把题目做得如此的准确的。知识是不是百分百掌握了(因为,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掌握全部知识也可以利用排除法等方法做出答案),把知识缺漏的地方补全。同时,还要看做答的思路,看当时选择了什么样的思路,什么角度来答题才得到了高分或满分,尤其对那些主观题,我们更要这样看。

  6、限时作答要求,规范模拟不放松

  冲刺阶段,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学生要进行限时训练,将平时考试当作高考,严格按时完成,并在速度体验中提高正确率。限时训练做到“四认真”:认真对待考前仅有的每一次训练。认真书写每一个字、每一个字母和符号等。认真锤炼每一句话。认真分析每次考试的得与失。真正使每一次考试都能达到检测巩固的目的。特别是仿真训练,要精心设计,特别是难度方面要贴近高考,让学生在应试能力、应试技巧、应试心理各方面得到训练。

si-f��fmH6���mes New Roman"'>.丰富的教学语言

  教师不仅要求自己的教学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幽默,还要注重讲话的音调、速度和节奏,同时再能配合以恰当的表情和手势,就会有效地增强教学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教师应该是技艺高超的演员,学会用语言和动作紧紧地把握住学生的思维。

  概言之,化学是一门很有魅力的学科。所以,进一步研究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方法,具有很强的现实效用和长远的意义。

  高中化学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深度和广度明显加深,由描述向推理发展,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综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问题常常涉及本质,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遵纲循本,多管齐下,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要改进教学,灵活运用多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要利用一切有效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使教师的知识、技能发挥跟学生的智力、能力培养得到最佳的融合,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能。让学生们在原本枯燥的化学课上如沐春风,畅游于科学的海洋,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教有其趣、学有其乐的佳境,真正使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这些应该是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努力方向。

�|���H6���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如,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区别这两个符号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这个富有童趣的顺口溜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区分。又如把教学长度单位改成“长长短短”,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比大小说成“排排队”等等,学生对这些生活味十足的课题知识感到非常好奇,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

  丰富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数学学习的课程资源,将数学的知识延伸到生活中,才是学生探究问题的动力。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现象,发现数学问题,将数学教学与生活接轨,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美感,缩短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视野,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既满足了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需要,又体会了数学的价值,培养了数学兴趣,何乐而不为呢?让我们带着孩子们走进数学的天地,让数学植根于生活的土壤,做到课内外知识与生活相连。

��Tm����seman"'>组的同学进行辅导,B组的同学由C组的同学进行辅导,A组的同学由B组的同学进行辅导,这样,将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都调动了起来。我对学生说,自己会做题还不表示你真正弄懂了一道题,只有你能讲解后别人能听懂则说明你自己真正懂了。另外,我给学生说,你们都是老师的助手,你们之间的相互辅导实际上也是在减轻教师的负担。

  三 、注意不同的心理效应,用爱心消除不良后果

  在数学教学中,要注意采用“隐形分层”,层次不同,辅导不同。对尖子学生深化、扩展知识面,对后进生则采用深入浅出,通俗化、兴趣化的教法。这样,就可以解决有意分层次可能带来的不良效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主动性,会更受欢迎。“层次”不能固定不变,而是动态的,每学期末,学生可根据自己情况作出新的选择。另外,无论对哪个层次的学生,都要多关心,多鼓励,多肯定,让学生有正确的学习动机、锲而不舍的进取热情、高度的注意力和稳定的学习情绪,身心都能健康成长。虽然每个层次的标准不同,但教学过程要固守一个原则,那就是要唤醒、激励学生的主体意识。